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经理股票期权会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理股票期权是西方企业流行的一种经理报酬激励方式。本文在论述了经理股票期权会计的三个焦点问题后,介绍了美国有关会计准则的进展,最后对我国经济股票期权会计提出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1999年以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也开始使用股票期权作为企业经理人员或技术骨干的报酬方式。如何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做法,规范我国企业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对我国企业和准则制定机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美国会计准则,探讨适合我国企业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当前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关于员工股票期权的会计准则中对员工股票期权报酬成本计量的公允价值法进行比较 ,结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IAS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股票基础报酬》中的员工股票期权报酬成本计量的公允价值法比FASB在SFAS123中倡导的计量员工股票期权报酬成本公允价值法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引进西方国家流行的经理人股票期权,这是我国企业激励机制改革的有益尝试,也给会计处理带来了新问题,特别是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雇员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争论的焦点主要是雇员股票期权是否费用化,计量的精确性和后续计量问题,选择雇员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关键是要理解其经济本质,雇员股票期权具有真实的经济后果,诸如对公司成本的影响,对外部利益集团的影响,对股票的定价及资本配置的重大影响,会计应反应企业经营的真实成本,雇员股票期权是雇员是服务的真实经济成本,应作为费用从收益中减去。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问题主要涉及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方面。其中,会计确认是其会计处理的核心问题,决定着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在表内确认还是在表外披露。本文拟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作以下分析。一、股票期权是否在表内确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5号概念公告要求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信息时应符合以下四项标准:①可定义性;②可计量性;③相关性;④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提出满足要素确认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标准:①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将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②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从二者的规定来看,满足要素确认主要是满足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而可定义性又主要是满足要素的经济特征,即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将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笔者认为,企业与经理人员授予股票期权合约,就是用股票期权来购买经理人员的未来劳动,经理人员的未来劳动将会给企业创造经济利益,而企业将股票期权让渡给经理人员作为报酬,则满足了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将很可能流出企业的要求。授予股票期权时我们一般假设股票市场是有效的,因此股票未来市场价格能正确反映经理人员提供服务的质量,经理人员被授予股票期权时...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酬劳计划主要表现为员工持股计划和经理股票期权,它们各有其特点。实施酬劳计划时应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在完善法规建设和理顺金融、税收环境及规范股票市场方面多做工作。此外,还应借鉴国外在实施酬劳计划会计处理时的做法,转变观念,以授予日为基础对酬劳成本进行确认,以股票市价为基础对酬劳成本进行计量,并借鉴国外对酬劳计划披露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10家上市公司进行样本分析可以看出药业的经营者平均年度报酬最高,化学行业最低;经营者平均持股数最多的是计算机行业、最低的是旅游业。经营者的报酬激励模式有四种:传统分配+非股票期权;传统分配+股票期权;年薪制+非股票期权;年薪制+股票期权。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是较为理想的报酬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姗姗 《全国商情》2012,(14):50-52
股票期权作为最有效的激励制度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引入我国。但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法律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限制,大部分国内企业无法实施标准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股票期权的应用,我国关于股票期权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健全和完善。此文主要通过研究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过程,介绍了股票期权的历史发展、会计确认与计量、各国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解决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法是近年来会计理论界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研究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价值组成入手,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价值分割为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并进行仔细的界定,在认真剖析现有会计计量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计量方法,从而完整、动态地反映经理人股票期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