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身侵华日军的打扮,手握“三八大盖”押着“花姑娘”,还一脸的奸笑……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景区重现的“鬼子进村”场景,在这个旅游项目中,游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汉奸,还有人扮“花姑娘”。网友贴图曝光此事,当地旅游办回应称初衷是“为了做红色旅游,让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8月3日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变短,可以享受自然与人文风光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形式之一。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开发并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陕北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很大潜力。文章通过梳理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分类方式,从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等2个方面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现状,总结出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拥有资源数量较多、类型多样,分布较为集中、利于组合开发等比较优势,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应采取打造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品牌、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先进营销模式及开发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营销产品等营销策略,从而推动陕北黄土高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徒步旅游开发初步研究——以安徽省徽杭古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徒步旅游作为一种生态休闲专项旅游形式,国内对徒步旅游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徒步旅游活动;通过徒步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徒步旅游开发模式;结合安徽省徽杭古道实证研究,阐述徒步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资源文化的原生态性,坚持景区分区、游客分类、安全分级三大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游客数量,还是游客规模,都处于稳步提升中,越来越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很大程度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并能彰显我国农村独特文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并浅谈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作用,以期能够明确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并真正发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以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共同健康的、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皖南黟县是黄山市和安徽省的旅游大县,其品牌产品是古村落文化观光旅游,但近年来,全县的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人数的增长幅度在下降,特殊年份还有回落,古村落旅游本身也存在一些经营、开发、管理、宣传、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一些限制性因素,黟县旅游面对国际国内旅游大环境,结合自身特色,决定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突破口,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建设“全国乡村旅游第一县”;在对黟县乡村旅游开发背景、条件、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目标、战略原则、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皖南齐云山景区为例,从旅游发展的现存问题出发,比较其与核心热点区--黄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和游客资源上的差异,基于理论研究判定前者是后者的"阴影区"。运用SWOT分析法对齐云山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确定自身优势,分析可能的机会,确立总体战略,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提出差异化竞合战略,突出齐云山特有的道教文化和优质的生态资源,打造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制定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服务,创新设计旅游产品。同时与黄山景区及黄山市内的周边景点优势互补,谋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归纳总结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的模式,明确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的教育、引导、激励和强制管理方法及应用,构建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路径选择模型,并在游客森林旅游低碳化感知和行为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可以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和游客层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森林旅游低碳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游客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追求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将游客满意度理论运用到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森林旅游游客体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挖掘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潜在因素,并借助IPA模型对游客期望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山东省49处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因素依次为消费价格、管理服务、条件设施、资源禀赋、游憩活动、景区环境及情感氛围7种体验;(2)游客职业、年龄、学历、月收入等特性差异对旅游满意度影响显著,且游客期望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森林旅游各体验项目期望均值为4.15,满意度均值为3.76,游客对山东省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基本满意,森林旅游产品的各体验项目还有待修补与改善;(4)根据IPA分析结果,得出继续保持项目12个、供给过度项目5个、从容改进项目6个、重点改善项目9个。在此基础上提出准确定位旅游市场,进行个性化体验设计;丰富体验产品类型,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改进旅游设施,提高管理服务品质;整合旅游资源,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等政策启示。研究结果验证了游客满意度理论在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的可行性及指导意义,从体验主体角度出发,扩展了游客特性、期望与体验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维度,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游客感知现状,提升森林旅游体验满意度,深入发展森林旅游体验产品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已成为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智慧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命题,是现代技术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的产物,为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保障。因此,有必要对智慧旅游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山西皇城相府为例,构建游客智慧旅游满意度指数模型,对游客智慧旅游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旅游的基础建设"对游客智慧旅游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游客智慧旅游满意度指数模型中潜变量间的关系与模型之前假定的情况基本吻合。在研究分析基础上,对皇城相府游客智慧旅游满意度进行研究,并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连日来,在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草莓采摘基地附近,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利用清明小长假前来摘草莓、尝土菜、体验农家乐的游客络绎不绝,形成了黄川春季踏春旅游的小高峰。据黄川镇分管草莓产业园区的负责人介绍:现在黄川草莓名气越来越大了,不仅有来自本市的游客,连临沂、徐州  相似文献   

11.
海量信息丰富游客的旅游选择、精准信息助力游客的旅游行为,乡村旅游行为中的信息技术痕迹越发显著,这些都为人们借助网络传播引导和引导游客的乡村旅游行为提供了有力抓手。网络的两面性使旅游网络传播对乡村旅游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基于内容生产提升乡村旅游的网络影响力、基于游客行为增强网络传播力、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促进乡村旅游的建设与传播等,在持续优化和改善旅游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改善游客的乡村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从游客的视角出发,通过文本分析与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曲阜三孔景区的旅游形象。研究结果发现,游客对曲阜三孔最深刻的印象是从空间上看依次是“孔府”“孔庙”“孔林”,从旅游吸引物上看分别是“文化”“孔子”;游客对景区的旅游感知形象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服务管理、区域位置4个维度;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中的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服务管理、环境氛围、旅游体验、旅游安全、配套设施5个维度。消极因素主要集中于景区管理、景区气氛、游客感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结合游客休闲农业需求结构,构建了分析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并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对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游客出游前的预期、出游的实际感知和基于出游消费支出的感知价值是影响和决定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游客对休闲农业旅游消费满意度评价整体并不高,且旅游消费满意度更偏向于质量驱动型,游客满意度进一步对游客游后的抱怨和忠诚行为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抓取国内大型旅游网站有关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有效点评文本945条,从高频词分析、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3个方面分析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由旅游景观、区位交通、游憩体验和管理与服务4个维度构成。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自然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大,但存在人文景观吸引力不足,商品价格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中,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和营造地域文化景观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融合的咸阳市乡村旅游价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咸阳市为研究区探究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价值体系构成,以期为咸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情况,通过即时访谈法了解导游和当地商户对咸阳乡村旅游的认识,并归纳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有利价值。[结果]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多种有利价值:(1)功能价值,主要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内容需求的多样性,即56.0%的游客想参观民俗民居景点,37.0%的游客想参与生态休闲、瓜果采摘项目,5.0%的游客想体验农事活动;(2)资源价值,61.5%的乡村旅游资源属于一二级旅游资源,发展水平低,产业融合解决了乡村旅游资源落后问题;(3)情感价值,不同游玩同伴寻求的情感体验价值不同,产业融合使游客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和多元化;(4)品牌价值,目前仅有20.0%的省外居民参与了咸阳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推动省外游客涌入,提高了其品牌意识;(5)市场价值,乡村旅游不再分淡旺季,扩充了旅游业市场;(6)人才价值,目前旅游管理团队和从业人员中的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才仅占20.0%,基于产业融合背景,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乡村旅游队伍,调整了咸阳市的人才结构,促进了人力资本的高效利用。[结论]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六大价值:功能整合价值、资源融合价值、情感交融价值、品牌宣扬价值、市场扩充价值和人才创新价值。在以后发展中,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身,扩展视野和发展思路,实现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旅游的迅猛发展,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对于保护、传承中国文化以及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全面了解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归纳潮州市乡村自然资源、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基本乡村旅游资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游客对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的满意度,农耕文化的参与性及选择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目的等。[结果]潮州市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及梯田等类型,且绝大部分游客对目前潮州体验式乡村旅游持满意态度,34.1%的游客选择体验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是为了参与农业劳动的过程,27.7%的游客选择农耕文化旅游是为了体验劳动的快乐,但目前潮州特有的茶文化和畲族文化等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结论]利用农耕文化所蕴藏的内涵,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有品位的身心体验,增强乡村旅游地的独特吸引力,同时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保证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开发与发展现状研究、游客需求及动机研究、游客消费行为及满意度研究等方面,然而有关乡村旅游者数量分类及主要差异特征的研究依然缺少,不能有效地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者进行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因此,文章基于旅游动机、出游特征、个人信息等因素来构建辽宁省乡村旅游者数量分类的指标体系,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样本数据。研究发现,因子分析将影响乡村旅游者出游的22个指标提取出9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对9个公因子进行聚类,结果显示,根据人工判别,在遗传距离18处将辽宁省乡村旅游者分为4类;方差分析分析了不同乡村旅游者的主要特点,归类为娱乐消遣型、文化体验型、休闲观光型和康体养生型等4类市场;旅游者在出游特征方面仅有旅行时间和旅游人均消费在文化体验型和康体养生型中表现出差异,旅行方式、出游季节、同游人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个人信息方面,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常居住地等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旅游业用地的高效利用和管理,在明确旅游用地概念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分类逻辑性原理,以用地功能、服务性质和利用方式为分类标准,建立了旅游业用地三级分类体系,并应用于大同市旅游用地分类中.结果表明:旅游业用地体系有效弥补了土地利用分类的不足,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游客调查数据,对游客山野菜消费的行为特点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游客山野菜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野菜已经成为保护区游客旅游特色食品支出的一部分,并且食用的山野菜主要集中在秦岭地区比较丰富且较常食用的品种;游客的月收入、食用绿色食品和体验当地饮食文化的旅游动机、对旅游食品价格和餐馆卫生状况的满意度以及山野菜可获性的认知对游客山野菜的消费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的资源保护认知会降低游客的山野菜消费,但作用有限。因此,在未来自然保护资源保护和景区管理中,不仅要通过环境宣教等措施加强游客履行生态责任,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山野菜等野生资源采集和消费的监管,避免优势资源的过度采集和消费。  相似文献   

20.
陈小琴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3):249-252,268
森林旅游在我国已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游客对森林旅游导游员的需求不足,且森林旅游导游员有被轻视现象。本文分析了森林旅游导游员的作用,简要剖析了森林旅游导游员现状,指出当务之急是抓好森林旅游导游员的培训工作,并就培训资源的利用、培训内容的确定以及培训形式与方法的选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