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已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不同点,在上述基础上指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条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相关范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学的角度对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涵进行论述,并与增长、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对应范畴进行全方位的辨析。得出结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照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并最终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已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不同点,在上述基础上指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条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少浪  何婷  王晴 《广东经济》2011,(11):22-29
本文依据32年来广东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和分析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变异,以及经济发展未来可能的动力和源泉,对未来经济增长的目标进行了初步的判断,提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与问题李京文一、1993年和1994年初中国经济发展情况1993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就。──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在1992年增长13.2%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3.4%。'*业增加值增长4%。是又一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6.
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平 《现代财经》2003,23(7):61-64,F003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消费增长进行线形回归,发现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分析了农民增收的路径。本文以为增加农民收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虽有联系,却有区别。本文结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增长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一个国家选择何种经济增长模式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只有选择适当的增长模式才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桂娟 《经济纵横》1992,(12):15-18
<正>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异同在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同.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作了严格的区分,经济增长主要是用于发达国家,而经济发展则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不断增加,即用货币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的快慢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衡量,其公式为:GNpt=GNpb(1+r)n,式中的GNpt代表期终的国民生产总值;GNpb代表基期的国民生产总值;n代表基期至期终的年数,r代表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提升社会福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评价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怎样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福祉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社会各界都日趋关注的问题,也将成为中共十七大的一个重要议题。该文阐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福祉的关系,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福祉转化度低的原因和结果,提出调整政府的目标和定位,构建"社会整体福祉最大化"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陈从本 《经济师》1996,(1):19-20
试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陈从本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要求抓住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解决人们的充分就业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而影响我国就业增加的不是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践分析,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具有排斥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作用。只要选择能充分利用本国经济资源、劳动力资源的经济增长路径,在经济增长中,即使技术进步、工业化程度提高,失业问题也能解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文重点阐述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的增长率分解分析对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增长方式王积业今后十五年是我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拟对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方式,谈点粗浅看法。一、关于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问题1.从工业化进程判断我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个基本要求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与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文章基于技术选择的角度分析农村经济增长相关问题,认为技术选择、技术进步、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就最能促进经济增长,各个地区在进行技术选择时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适合的技术才是最能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在不断的变化。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还有更早的马尔萨斯增长摸型,关注的是资本与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是前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而后强调了人的增长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冉政语 《时代经贸》2014,(6):386-387
从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实践看,农氏收入增长问题已经成为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提升新农村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问题所在,是激发黑龙江省经济活力的现实路径之一。本文主要以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为分析出发点,挖掘其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并结合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开拓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新发展的创新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白孝忠 《当代经济》2003,(12):62-62
一、传统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换的理论分析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表现出来的产业结构状况不同;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转换,特别是在非均衡条件下,能加速经济的增长、但对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西方经济学者的认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大"报告在政策层面上阐明了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提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简要分析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二者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的大道理论描述了经济系统均衡增长的合理结构与实现过程,论证了长期经济发展存在着最有效率的资本积累路径。文章对大道理论的形成、内涵、分类及发展应用作了一个综述,认为大道理论对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长期经济发展路线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