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排污权可交易业务,即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像商品一样买卖.其实质上是在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总量的一种市场化手段.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排污权交易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取代行政性排污收费制度、采用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段来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制度。本文在分析广东省环境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证许可制度和在线监控的基础上,以构建广东省电力行业SO2排污权交易为例,探讨广东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可行性,并提出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以不恶化环境为前提,将排污权作为商品买卖的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它的基本思想是:政府部门通过科学核算,确定出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计算出环境容量与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将其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环境主管部门采用某种方式把排污权分配到企业,允许企业将富余的排污权拿到排污权市场上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4.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发端于美国的新型环境保护措施。其主要思想是首先确定一个地区污染物排放的总量,然后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的方式授予排污单位排污权,各排污单位通过污染治理再将节余的排污指标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经济利益。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激励手段,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而言是一个“舶来品”。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采用行政管制手段与排污收费措施对污染排放进行治理。排污权交易究竟是要取代现有治理方式还是与其进行配合运作?排污权交易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也就是我国未来创建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应该如何在现有环境保护体制中运行。  相似文献   

5.
<正>污染权交易,是指各地在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总量,追求使用最少排放指标的一种市场手段。企业节约下来的污染排放指标,将成为一种可用来交易的"有价资源",既可在企业与企业间进行商业交换,也可"储存"以备自身扩大发展之需。而那些无力或忽  相似文献   

6.
<正>碳排放权交易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制度,具体指政府通过设定某一区域的碳排放量上限,按规定免费或有偿将碳排放权分配给各排放单位,并允许各单位对实际排放量与所持有排放量配额的差额进行商品化交易。该制度具有优化碳资源配置、最低成本实现污染控制目标、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等优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具市场化、最高效、最具发展前景的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我国环境资源领域的一项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东省是国家第一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2012年9月11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在广州联合交易园区  相似文献   

7.
污染物排放许可额度的市场有偿交易,是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一种方法。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借鉴美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贸易的实践,将碳排放贸易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一个灵活机制。如同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一样,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成本低的  相似文献   

8.
嘉兴市排污权交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典型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它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为基础,以政府监督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本文从嘉兴市排污权交易的背景,历程、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在执行排污申报登记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排污申报登记是排污者按照环境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以及和排污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的环境法律制度.排污申报登记是一项面广、事繁、操作复杂的基础性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经过数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需要清楚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项起源于西方国家、不同于传统"命令—控制"型行政管理手段的市场化制度。这项制度有着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可以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难题。我国对排污权交易已经展开了广泛的试点,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困境。为了推进这项先进制度,我国应当尽早完善立法、建立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法和信息系统、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降低排污权交易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碳配额许可交易制度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选择以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我国应建立健全碳配额许可交易体系和碳预警监督惩戒机制,制定实施碳标准碳标签管理制度,加强碳配额许可证交易业务建设。以促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现绿色崛起与弯道赶超。  相似文献   

12.
技术引进合同又称技术许可证合同(以下简称许可证合同),是指技术的许可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允许被许可方取得其发明、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使用权.它是以转让工业产权(主要指专利权和商标权)和专有技术的使用权为内容的合同.许可证合同是将合作双方通过谈判所定下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今后履约的依据,这样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一旦当事双方产生分歧和争议,即可通过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说还是经济问题,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对作为价值核算的环境灾害成本会计涉及到的理论依据、用途和范围、内容与方法、成本项目及信息披露、核算支撑体系诸方面构架等作简要分析,目的是刺激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努力约束自己的污染物产生与排放行为,控制环境灾害损失,降低环境灾害成本,实现环境灾害成本内部化.  相似文献   

14.
邓蕊 《现代商业》2011,(3):132-133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内涵为在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并允许其像商品一样买入和卖出,以此进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这一市场机制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地区和企业的减排积极性,有利于污染源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介绍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内容,结合中国的实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熊玮 《商》2014,(13):25-25
随着长江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导致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抑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空气质量的改善。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亟待治理的重大问题。本文初步探讨地方政府环境监管和企业排污的博弈关系,并将声誉成本和政治成本等非物质成本都考虑在内。最后,本文对长三角地区各政府环境管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污染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绿色GDP的不同理解和核算方式,进而采用维护成本法对我国2006年的环境污染损失进行估算,在不考虑自然资源损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时,分别研究了全国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治理成本,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和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我国资源、要素价格明显偏低,环境污染成本没有在价格中得到应有的反映,这种价格扭曲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导致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改变这种定价模式,将环境污染成本内部化,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成本高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资料显示,全球企业造成的环境损失每年约47000亿美元,空气污染、水土污染以及废物处理分别占据了7%、5%和1%。如果能够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将带来经济发展质量的大提升。一、环境成本外部化与内部化的博弈环境成本是指产品从最初的原材料的获取到产品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以及产品消费整个过程所带来的环境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成本既包括使用要素  相似文献   

18.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环境容纳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持有排污许可证的组织、企业之间,进行排污权有偿转让或变更,以此来实现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活动。本文结合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提出排污权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运作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得出我国实行排污权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排污权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顺利施行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排污权交易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首先被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用于大气污染及河流污染管理,而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继进行了排污权交易的实践.我国自2002年起在部分省市开展了排污权交易的综合试点工作,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的作用,促使企业主动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以最小成本实现减排目标.本文试对排污权交易制度及其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排污权交易会计的处理呼之欲出,国内外普遍存在存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三种模式.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活跃程度,丛排污权的本质特征以及企业取得排污权的目的来看,将企业取得的排污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是一种更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可式.当排污权是通过政府无偿分配获得的,历史成本为零,则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并确认为一项政府补助,在排污权期间进行摊销.只有当企业的实际排污量超过排污权指标时,才确认排污负债,计入”预计负债”,并与额处购入的排污权进行抵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