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新区》2005,(5):73-73
日本推出了一种液晶的“手表型电视”,电视屏幕尺寸和袖珍数码相机的显示屏差不多。机身内置锂离子充电电池,充电1.5小时后可以欣赏约1小时的电视节目。除机身之外,还配套带有可套在手腕上的腕带,能象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机身重仅55g,戴在手腕上简单轻便。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视野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启动 中国国家航天局日前在京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的实施,对提高我国空间物理研究和空间环境预报的创新能力,提高对航天活动和地球空间环境灾害性扰动的安全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地球空间探测水平和空间动理学科的发展。 双星计划由一颗赤道区小卫星和一颗极区小卫星组成,这两颗卫星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卫星尚未覆盖的地球空间重要活动区。 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两个近地磁层活动区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外新科技     
墨西哥发明防紫外线涂料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科研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能够防紫外线的新型涂料,这种涂料能减慢金属的氧化过程,延长金属和其他材料的使用寿命。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宣布,由该大学应用物理先进技术系的科研人员发明的这种涂料能吸收太阳光中98%的紫外线,可延长金属和其他材料的使用期。试验证明,涂有这种涂料的槽型白铁皮屋屋顶的使用期能延长10年。负责该项科研工作的罗德里格斯·塔拉韦拉研究员说,由于这种防紫外线涂料具有耐暴晒、抗腐蚀和各种恶劣气候的特点,因此这种新型涂料不仅适用于日照长、海拔在4000米…  相似文献   

4.
臭氧层如同地球上生灵的保护伞,能有效遮住阳光中有害的短波紫外线。万物生灵在臭氧层保护伞的荫护下得以生存和繁衍。在离地面10—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约90的臭氧,能吸收大气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2,(12):71-71
夏天如何防晒,专家说,其实日常普通的食物也能起到防晒作用,以内养外,提升肌肤对紫外线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6.
铁路机制砂厂的建设地附近通常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地质灾害较容易发生,不仅给工程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还给安全运营带来极大的挑战。一种创新性的微动探测技术应用方案首次将微动探测技术引入机制砂厂建设工程,以便对拟建厂区进行详细的地质探测、全面的评估场地条件,并及时排查地质风险。同时,将微动探测成果与三维数据平台相结合,实现了对厂区地质情况的直观、准确展示。这一创新性方法克服了传统地质勘探手段的局限,使地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更为高效、精确。基于此思路构建的三维数据平台能够真实还原厂区环境信息,提供地质灾害预警和数字化管理等服务的可能性,为相关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新型特种机器人为太空探测提供保障研制成功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中科院自动化究所联合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特种机器人——于复合机构的非结构环境移动机器人,日前通国家“863”计划验收。专家组认为这一机器人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多种复杂、多变、恶劣的环境下完成运行操作。这种特种机器人技术集机械、电子、新材料、传感器、计算机、智能控制与网络通信等多门科学于一体,是最具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高新技术。专家认为,这种机器人将为我国在太空、海洋等未知环境下的探测勘察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  相似文献   

8.
长波红外偏振探测性能分析与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研究长波红外偏振探测的原理及探测过程,本文根据偏振成像的原理,设计搭建了一套的长波红外偏振探测装置,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整个装置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并分析了影响探测结果的因素。同时在外场进行了典型目标的长波红外偏振成像,对人造目标及自然环境分别进行了辐射成像、偏振度成像及偏振角成像,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波红外偏振成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对于实际探测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款能“阅读”人类大脑思想的头盔装置正被设计研发当中,“我们正准备进入意识控制世界”。IBM公司资深发明家凯文·布朗(KevinBrown)最新设计了一种头盔装置(Emotiv头盔).能够探测感知人们的情绪.无论是我们感到厌烦或者兴奋,是集中精力地处理工作任务.还是处于放松休闲状态。同时.该装置还能通过大脑发现人体肌肉的状态.因而探测到笑容或者皱眉以及一些相应的动作反应。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泉州市分别测量了市局所属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探测环境。本文以此为例,综合评估了影响泉州市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的主要因子,分析了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现状。结果表明,泉州市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遭受城市建筑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海岛无人自动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受自然环境(如植被的生长等)的破坏影响较大,泉州市地面气象观测站面临依法保护性台站迁移的窘境,探测环境的保护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泰国与加拿大合资发射卫星本刊讯泰国科技及环境助理部长日前向记者透露,该部将与加拿大政府合作,雇用沙巴公司制造小型探测卫星放射于太空,探测自然资源及天气变化,预计此颗卫星的制造将达到10亿铢,目前正准备向政府提出请求拨出此项预算。助理部长还强调,探测自...  相似文献   

12.
酷科技     
《中国经济信息》2015,(1):14-15
01环境检测器
  TZOA是全球首款便携式环境监测器,使用最新传感器技术,可以监测空气质量(包括PM2.5和PM10)、紫外线、光线、湿度和温度。有了TZOA,用户可以监控所有的有毒气体污染值。针对污染情况还会给出实时解决方案,告诉用户选择怎样的行动路线。TZOA内部还有一个特别定制的光学空气质量传感器,它是目前最先进的检测PM2.5和PM10的设备。除了户外,室内的空气也在TZOA的监控范围之内,用户能第一时间知道室内空气是否糟糕,并根据建议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创意     
于雅楠 《走向世界》2014,(30):16-16
CliMate微型气象站 由Rooti设计的CliMate微型气象站,云朵形状,可以别在衣服上,挂在包包上随身携带,通过蓝牙4.0与手机连接,能实时分析用户所在环境的湿度,紫外线指数和温度,将结果显示在APP上并提供解决方案。当数据超出安全范围时,比如大风、雷电、暴雨天气时, CliMate会自动发出警报。  相似文献   

14.
酷科技     
《中国经济信息》2013,(15):14-15
无色透明腕带手表
  最近在Yanko Design设计网站亮相的一款名为Ghost Watch的概念手表以最单纯的材质最简洁的方式来实现最基本的时钟功能。Ghost Watch的主体为一块特殊材质的单色、全透明、可弯曲点阵显示屏。若隐若现的透明表带看起来就像是手腕上的幽灵。这种特殊材质能吸收太阳光并为机芯提供能量。不仅如此,Ghost Watch的机芯耗电量极小,你几乎不用为它的剩余电量担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复眼”是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在重庆谋划建设的深空探测雷达,它是世界首部具备三维成像和形变监测的深空雷达。完全建成后探测距离可达1.5亿公里,能看到亿万公里以外、仅有足球大小的小行星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2012,(8):90-92
6月14日,黑龙江省通过了《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规定,风能和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须经气象部门批准;对未经批准从事探测或者未按照批准的探测范围、探测种类从事气候资源探测等违反条例行为将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大空间火灾探测技术的探测原理技术,对大空间火灾探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新区》2009,(7):120-121
迎宾智能机器人 随着现代信息和智能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高温、有毒、爆炸、浓烟等恶劣有害环境,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能代替人工作的工具,潍坊高新区安华智能公司就是我国第一家从事智能空间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该企业生产的1.7米高迎宾智能机器人,通过触摸屏可以实现人机对话、唱歌、问候客人、信息采集、自主避让和行动自如等功能。同时,该公司还将陆续推出商务接待机器人、家庭娱乐、学习辅导、助老辅残等多系列实用机器人。今年6月,该公司生产的危险场所探测机器人将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有望于今年8月完成对月球表面全貌的拍摄。由中国科协组织主办的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日前在京启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作首场科普报告时透露上述信息。栾恩杰还透露,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生产基地已在天津建设,预计6~7年后能投入航。  相似文献   

20.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有望于今年8月完成对月球表面全貌的拍摄。由中国科协组织主办的“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日前在京启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作首场科普报告时透露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