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支持农村家庭养老,认为目前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适宜模式;另一种观点支持农村社会化养老,认为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农村在经济形态改变后的必然选择;第三种观点是折衷的选择,即不急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而是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水平的社会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靠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村养老保障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加强养老保障力度;宣传"孝道"文化,维护家庭养老功能;大力发展山区经济,满足老人物质需求;从供给侧入手,增加老人精神慰藉;鼓励"医养结合",改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基于二元经济结构上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已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养老保障需求,亟待改革。本文在梳理几种主要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非均衡背景,提出建立分区域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4.
《企业天地》2001,(2):46-46
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同样,中国经济改革、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农村包围城市。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12):61-62
在全球性的老龄化浪潮中,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开展,农村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重庆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已在完善当中,从保障的基本方式和保障的水平两方面来分析重庆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长期以来单纯的依靠家庭养老的模式。在人口老龄化来临和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这种单纯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本文从现实要求以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应尽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村养老方式逐步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  相似文献   

7.
张耀民 《西部财会》2013,(10):65-69
人口老龄化不仅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村养老在衣、食、住、医等方面能获得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最低保障,就意味着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解决,为此,全国上下正在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农村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拆迁改造后出现的失地农民和村改居产生的城镇居民数量不断增多,其养老保障问题日渐突出,相当的群体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远未实现应保尽保,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30年研究思索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农村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农村的率先改革给经济僵化和沉寂的中国带来了生机。农村改革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历史性巨变,而且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启示,为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发展,为此后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并且大约60%生活在农村。可见,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正在凸显。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云云 《河北企业》2013,(11):43-43
<正>人口老龄化在当今社会建设中,尤以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的国家建设中,已经成为社会养老保障的一个重大而又严肃的问题,特别是农村老龄化问题,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比如:老年人的群体规模较大、比例很高、增长极快,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老年人较城镇老年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包括:经济来源匮乏、生活水平低下、自理能力下降、健康状况不佳等问题。因此,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变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困境与出路:架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任务日益艰巨,传统的模式和旧的体制目前很难再适应新的社会情况下的农村养老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在巩固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现存的制度,探索新的农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养老社区软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69亿,且每年还在以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3。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前提下,传统的养老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养老需要。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安、老有所惠为目标,养老社区的建设将在解决目前养老供需矛盾和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等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帆 《企业导报》2014,(18):92+85-92
本文以江西省瑞金市谢坊镇为例,从农村养老以及农村养老发展现状两个角度分析,得出我国目前农村养老的一些特点以及农村养老机构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措施,希望能否通过农村养老机构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老年人的老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养老形势并不乐观,以代际传递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功能日益弱化,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新型农村互助养老工程建设。事实上人们在较多关注农村互助养老带来成效的同时,存在于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当中的问题更需关注。文章简述了农村互助养老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简要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①完善互助养老有关的法律和法规;②引进多渠道资金参与互助养老工程建设;③加强互助养老的文化建设;④加大对互助养老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服务队伍;⑤强化互助养老的组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近年重庆市1%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预测重庆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辩证剖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乡统筹养老事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城乡统筹对于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城乡统筹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各有优点,将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巢"现象加剧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速度更显加速之势。从分析当前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的原因入手,提出了通过理顺农村土地流转关系、发展乡镇企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应对措施,意在通过提高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同时,实现农村家庭养老与农村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是从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国民经济市场化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才能逐渐完成。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3,(15):302-303
我国正在向一个老龄化国家迈进,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相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城镇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加以实施。近三年我国对农村养老保障采取了从试点逐渐向全国推广的做法,在这过程中既吸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这样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更需要做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国情下,本文提出了对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