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色瓶子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改变其反应条件获得不同变色反应时间,从而可以获得影响反应速率大小规律。文章主要研究了温度对于变色蓝瓶子、变色红瓶子以及变色三色瓶子的反应速率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温度是影响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中实验采用1套SBR反应器小试装置,接种某城市污水厂曝气池好氧活性污泥,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活性污泥的菌群进行了检测,并以人工配水为进水,进行了1℃、5℃、8℃、11℃、17℃、19℃、21℃不同水温对活性污泥硝化反应影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污泥中存在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属)和Nitrospira(硝化螺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0.074%和0.341%。21℃时硝化反应速率最大,达到4.3 mgNO3-N/(gMLVSS·h);随着水温的降低,硝化反应速率下降,1℃时硝化反应速率仅为0.3 mgNO3-N/(gMLVSS·h)。研究成果可为低温地区污水处理厂的优化运行,提高脱氮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原油田检测清防蜡剂中二硫化碳含量是依据中石化企业标准,采用淀粉作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法,颜色深的清防蜡剂滴定时会掩盖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使滴定终点变色不明确,视觉误差大,影响了检测结果准确性,因而该实验方法不能满足所有清防蜡剂二硫化碳含量的检测,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二硫化碳是根据电池电动势的突跃来确定终点,比较客观,消除了人为判断终点的主观误差,设备简单,精密度高,准确性也好.  相似文献   

4.
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TTI)通常利用酶和底物水解致使pH值发生改变,配合pH指示剂,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或者是酶直接催化底物发生有颜色变化的反应,从而实现对食品品质变化的检测。酶型TTI具有稳定性强、成本较低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已成为时间温度指示器研究领域的焦点。本文对目前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酶型TTI进行了分类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Ⅲ)配离子氧化氨基乙酸的反应动力学.方法:采用光分度法对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Ⅲ)配离子氧化氨基乙酸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Kobs受离子强度、OH-、IO4-离子等的变化而不断化,随着OH-浓度的增加,Kobs增大,随着IO4-离子浓度减少而增大,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温度下活化参数和速率常数,同时,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结论:光分度法是探讨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Ⅲ)配离子氧化氨基乙酸的反应动力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充分解释实验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分子碘作为有机合成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物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存在方便安全、成本低的特点,还是一种对环境非常友好的试剂。为此,本文从分子碘催化Henry的反应出发,通过实验探究了二者有机合成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催化裂化过程中出现的热裂化反应与催化裂化反应进行详细分析,从其反应特点与影响因素两方面入手,以探讨可掌控两种反应的因素所在,帮助稳定催化裂化的反应过程与提升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铜镜反应过程中有气体产生,有文献认为是氧气,也有文献认为是氢气。本研究利用该问题的驱动进行探究实验,证实了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从原理上详细阐述容易影响演示实验失败的因素,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总结了铜镜反应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温酸化缓蚀剂腐蚀速率的检测主要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405—1996《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在缓蚀剂检测过程中,发现腐蚀速率受到缓蚀剂加量、实验仪器、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提出:行业标准中缓蚀剂的加量为一个范围,不同加量时,判定结果不一致,且腐蚀速率小于一级评价指标;实验仪器的材质和反应釜容积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钢片与酸液反应的时间越长,腐蚀速率越大,建议限定实验仪器升温至测定温度的时间应1h;高温高压反应釜中的氧气会影响腐蚀速率的检测结果;缓蚀剂单剂的评价结果与酸液体系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氧气法乙烯氧化剂环氧乙烷反应器操作是人工生产环氧乙烷和乙二醇的主要途径,该反应器操作主要是就是以乙烯氧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然后再根据实验目的来建立起选择性的实验模型,其实验主要是以提高实验中的反应速率为目标。为了实现提高反应器中反应速率这个目标,还需要对反应器中涉及到的各项操作参数进行合理计算和设计,来保证在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可以达到最优效果。本文就对乙烯氧化剂环氧乙烷反应器操作的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并采取相关事例来进行进一步清晰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