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吸附树脂,不但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还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环保性能。文章主要介绍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应用研究,为壳聚糖基高分子树脂的工业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经过化学改性后的产物可以用于各个领域中,包括化妆品、农业、生物工程、食品、医学、水处理等行业。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关于壳聚糖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对于壳聚糖的应用已经进行了全新定位,壳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属于高分子绿色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成膜性、通透性、成纤性、吸湿性以及保湿型。但我国关于壳聚糖的化学改性研究较少,现有的技术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本文将深入地分析壳聚糖的化学改性方案,并进一步探究壳聚糖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杨琼 《化工管理》2022,(33):27-29
文章开展废水处理中无机酸改性兰炭的吸附性能研究。采集6种污染废水作为样本,选择合适试剂和设备制备无机酸改性兰炭。将无机酸改性兰炭放入到废水样本中,实施吸附实验。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确定无机酸改性兰炭吸附的性能指标,通过指标判断无机酸改性兰炭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未吸附前,废水样本中污染物浓度均较高,均不符合直接排放的标准,且无机酸改性兰炭的吸附效果优于兰炭的吸附效果;应用无机酸改性兰炭吸附后,前3 min兰炭改性前后的吸附速度差别并不大,但是在3 min之后,无机酸改性兰炭的吸附速度开始逐渐超越改性前兰炭的吸附速度,并且二者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是对壳聚糖进行改性的产品,它的水溶性、吸湿性、保湿性、抑菌性能优良,是壳聚糖衍生物中重要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制备了沸石和活性炭配比不同的X型沸石/活性炭吸附剂,以Freundlich模型拟合吸附剂对甲烷的吸附等温线,探究含碳量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用NH_4~+交换法对该吸附剂改性,考察改性后吸附剂对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的分离性能。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对CH_4的吸附量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改性后吸附剂对CO_2、N_2的吸附量降低,对CH_4的吸附量增加,CH_4/N_2、CH_4/CO_2分离比提高,更有利于CH_4的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制药行业典型VOCs物质——丙酮的易挥发、难降解问题,对改性海泡石吸附丙酮的性能和表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质量分数为13%的盐酸改性海泡石12h后对丙酮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54.41 mg/g;2)水热温度170℃的海泡石对丙酮的吸附量也可达到23.20mg/g;3)对海泡石采用酸和水热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后,改性海泡石的实际丙酮平衡吸附过程均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速率方程;4)表征结果表明,酸改性可使海泡石比表面积增大,杂质降低,孔道更顺畅,利于丙酮的吸附。该研究为丙酮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新路线,在工业催化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是一种来源丰富且具有许多优良特性的可再生绿色材料。根据有关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应用文章的研究,总结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近几年在功能材料、医药及农业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壳聚糖良好的可降解性、抗菌性及阳离子性,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改性,再用芦荟蒽醌提取物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整理,探索改性的较佳工艺条件,并对整理后棉织物的抗菌性、抗紫外线性、透湿性及白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壳聚糖浓度为8g/L,柠檬酸质量比浓度为3%,处理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50min时,棉织物的增重率较高;经芦荟蒽醌提取物处理的壳聚糖改性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显著提高,UVA和UVB波段的透射率小于5%,UPF值大于30%,防紫外线性能明显改善,且透湿量增大,穿着舒适性提高;芦荟蒽醌提取物和壳聚糖的处理不会使棉织物发生明显的黄变。  相似文献   

9.
以污水中的苯酚为研究对象,利用磷酸法竹制活性炭,通过化学改性,探究不同磷酸浸渍比对活性炭吸附苯酚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氯化锌与磷酸一步改性活性炭的浸渍比,通过两步法改性制备出苯酚吸附率较大的优质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吸附材料制备使用等问题,文章选取了市面常见的4种不同规格(18BF、20BF、25BF和30BF)的聚氨酯海绵,以二甲基硅油和乙酸乙酯等作为改性试剂,通过海绵清洗、浸泡和固化步骤,将海绵进行亲油疏水改性。然后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接触角测定仪等检测了改性后海绵的抗拉伸强度、海绵与蒸馏水的接触角以及改性海绵对二甲苯的吸附倍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改性后海绵与蒸馏水的接触角达到了145°~150°,接近超疏水的程度;改性后18BF、20BF、25BF和30BF对二甲苯的初次吸附倍率分别为:41.91 g/g、50.23 g/g、32.86 g/g、33.89 g/g,经20次挤压循环使用,18BF、20BF、25BF和30BF海绵对二甲苯的平均吸附倍率为43.84 g/g、48.51 g/g、37.90 g/g和33.44 g/g,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疏水性能以及较大的吸附倍率。因此文章提供的以海绵为基体,经化学试剂亲油疏水改性方法制备的油类吸附材料,具有吸油效率高、吸附倍率稳定、可循环使用等优势,可作为水体油类泄露时的应急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