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发展"三农"经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离不开金融业的助推与支持.而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金融业在力助农民群众增加收入方面,将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但我国农民的素质相对较低,这关系到小康社会建设的水平与进度。当前,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政治思想认识水平、法制观念和教育观念均不容乐观,农民素质教育又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以便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品牌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此项工程的高效实施需要新思路和新策略,各项工作需要落到实处,为此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农民各方面的素质要发生质的变化;基层领导要以独到的视角发展经济;农村的经营策略新;农民成为农村致富的生力军;运作农村经济的制度要新;创建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锻造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加快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搞好规范运作,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统筹,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当前农村经济中,金融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近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对我国农民增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目前,黑龙江省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缓慢;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分析黑龙江省“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求解决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快黑龙江省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的小康是不平衡的,是低水平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提高较慢,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问题。今后只有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只有提高农民的小康水准。才能提高中国的小康水准,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全面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研究部"十一·五"计划基本思路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共16项指标.从各项指标内容来看,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都占据特殊重要的位置.农村人口占福建总人口的2/3,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社会.因此,福建省要实现到2017年提前三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入手,组织力量,对照这些指标进行具体分解,确立具有福建特点,符合福建实际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并对各项目标的落实制定应对策略,全面规划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却严重滞后,尤其是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因此,为了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快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