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明欣 《新理财》2004,(9):58-59
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条规定明确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目前,对于企业员工的工薪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企业负有代扣代缴义务.  相似文献   

2.
《安徽水利财会》2006,(1):39-41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会财会》2006,(2):56-57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18次会议于2005年10日27日通过,2006年1月1日施行)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  相似文献   

4.
《财会学习》2014,(10):37-37
外籍个人向境内单位提供完全发生在境外的咨询服务,境内企业是否需要代扣代缴其个人所得税?(广东省 刘敏)在线专家: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个人所得税将纳税义务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所谓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相似文献   

5.
《草原税务》1994,(1):39-40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所住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6.
《税收征纳》2007,(12):I0015
批复如下: 一、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担任中国境内企业的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以下称企业高管人员),同时兼任中国境内、外的职务,其从中国境内、外收取的当月全部报酬不能合理地归属为境内或境外工作报酬的,应分别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缴纳其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7.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辅导材料一、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人: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个体工商户,在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境外人员,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凡向个人支付应纳税所得的单位和个人。均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扣...  相似文献   

8.
《草原税务》1994,(9):37-40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和我国对外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下简称税收协定)的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现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由于在中国境内公司、企业、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中国境内企业)或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以及税收协定所说常设机构(以下简称中国境内机构)担任职务,或者由于受雇或履行合同而在中国境内从事工作,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如何确定征税问题,明确如下: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9,(7)
<正>为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现将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以下称无住所个人)居住时间的判定标准公告如下:一、无住所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满183天的,如果此前六年在中国境内每年累计居住天数都满183天而且没有任何一年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和我国对外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义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48号,以下简称"148号文")明确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外习惯性居住,如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而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之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外居住的个人①)非独立劳务纳税义务的所得范围如下:①在中国境内公司、企业、经济组织担任职务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②在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担任职务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③在税收协定所说常设机构担任职务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④由于受雇或履行合同而在中国境内从事工作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相似文献   

11.
张觉祥 《涉外税务》1999,(11):62-64
按: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由于涉及到居住时间、所得来源、支付方、承担方、税收协定等等要素,因而较难掌握,本文采用图表的方式使其直观易懂,较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个人所得税法2006年1月份开始实施,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和《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凡在中国境内负有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纳  相似文献   

13.
陈艺婧 《税务研究》2023,(10):47-53
在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中,住所标准是判断自然人是否为居民个人的主流标准之一。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采用了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和习惯性居住等概念来界定“有住所”,具有住所标准的基本范式,但对相关概念及其适用方法的描述不够明晰。本文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有必要明确住所标准是我国居民个人身份认定标准之一。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有住所规定存在的习惯性居住标准尚待明晰、户籍制度对税法评价的影响尚待回应、家庭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涵义尚待明确、双重税收居民冲突尚待规范等问题,有必要通过修正习惯性居住标准、回应户籍制度对税法评价的影响、明确家庭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涵义、解决双重税收居民冲突与引入住所转化管理办法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有住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税收征管实际的个人所得税住所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钟税官信箱     
境内企业聘用外籍人员在境外工作是否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 我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因工作需要,聘用部分外籍人员在境外从事相关工作,我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其工资薪金。请问我公司在境内支付这些外籍人员的工资薪金时,是否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还有一个问题,我公司向境外某企业借款时承诺一定此率的利息,在支付这部分利息时应如何代扣代缴营业税?  相似文献   

15.
《理财》1994,(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正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篮球、足球等运动职业化的不断推进,各球队引进国外(包括港澳台地区)先进球员加入中国职业联赛的现象越来越多,外籍个人或团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涉税问题也接踵而至。2013年山西省太原市国家税务局依法征收了全国首笔外国体育团体境内比赛非居民企业所得税2.12万元,该笔税款的征收开创了外国体育团体在境内比赛缴纳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先例,填补了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中的空白。目前,对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巳经基本到位,但对涉及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外籍人员担任中国境内企业高层管理职务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义务及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始终成为涉外税务工作人员业务讨论的焦点。 有人认为,高层管理人员境内支付的工资薪金,应同样按照所得来源地作为惟一判定标准确定其纳税义务。……  相似文献   

18.
蔡昌 《财会学习》2012,(7):43-46
一,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一)居民企业的设立与筹划1.居民企业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这里所指的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另一类是依照  相似文献   

19.
薛钢 《财会学习》2006,(7):25-27
一、外籍个人身份的判断 按照国内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精神,在我国,居民应就其取得境内境外全部所得承担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仅就其取得境内所得部分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因此判断外籍个人纳税义务首先要辨认纳税义务人的身份是居民还是非居民.在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中,用于判断个人身份的标准一般是两个:住所标准与居住时间标准.因为税法有关"习惯性居住地"的解释并不是一个实际居住地或某一特定时期的居住地,而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标准,所以,在判断个人身份时,住所标准并不适用于外籍人员,在实践中,更多采用的是居住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明确提出了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在中国缴税的所得范围,居民个人就境内、境外所得在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所得由于居民管辖权需要在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对于所得来源国家,也可以根据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要求这部分所得在当地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