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山地森林、荒漠林和绿洲人工林的变化情况,揭示了山地森林资源和荒漠林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绿洲人工林的营造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提出了保护山地森林、加强人工防护林体系建设、封育绿洲外围沙区植被等森林资源保育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沙湾县绿洲生态农业开发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绿洲农业是改造荒漠干旱特征形成的,要使其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建设绿色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首先是绿洲边缘绿色植被的建设,其次是大搞绿洲内部夹荒地的植被建设,第三是发展稳定的老绿洲内的高功能高效益的集约化农业,包括举足轻重的庭院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3.
以河西走廊沙漠戈壁区5个典型地市已建光伏基地为研究对象,基地周边荒漠植被为参照,通过对5地市光伏基地规模、发电量、荒漠植被新生长量及投影盖度调查,等值换算得到光伏年(季)均太阳能利用率、荒漠植被年(季)均光能利用率,比较分析了光伏相对荒漠植被在利用太阳辐射及光能利用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光伏太阳能利用率时空变异的相对高效性,光伏年均太阳能利用率为荒漠植被年均光能利用率的147.62倍,即单位面积光伏基地相当于147.62倍面积荒漠植被光能的利用量。(2)光伏太阳能利用率时空变异的相对稳定性,在空间上变异系数为5.95%,时间上为14.32%,远远小于植被光能利用率空间、时间上的变异系数58.13%和132.24%。从理论上讲,光伏产业能够更加明显地影响地表温度和热量平衡,或将是防治沙尘暴发生发展一条极其有效的新途径,对区域环境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植被覆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岩性区域其植被覆盖变化也不相同。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广西植被覆盖较高,其中非碳酸盐岩的NDVI值最高,而连续性白云岩的最低;(2)不同岩性植被覆盖变异系数值的差异比较明显,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植被覆盖以轻度变异为主;(3)不同岩性NDVI对气温降水的变化响应不够显著;(4)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草地、林地植被覆盖以轻度增加为主,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绿洲城镇是人类活动最集中、人地关系最敏感的区域,也是"三生空间"(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矛盾最严重的区域。划定城镇增长边界是控制城镇无序蔓延,引导城镇空间有序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是国家和地方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黑河中游地区绿洲城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境质量的绿洲城镇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首先,基于InVEST模型评估绿洲生境质量;其次,将绿洲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嵌入SLEUTH模型,模拟城镇增长边界;最后,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城镇用地面积为控制规模,并结合生境质量评估结果对模拟边界进行修正,最终划定城镇增长边界。结果表明:划定边界内总面积为104.67 km^2,剩余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2.14 km^2,以低等级生境质量为主,占边界内新增城镇用地的66.98%。绿洲平原区和山前洪积扇区的城镇增长空间较小,剩余可建设用地比例分别为9.96%、24.57%;绿洲边缘区的城镇产业园区空间增长潜力较大,剩余可建设用地比例为52.53%。该划定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对绿洲城镇增长边界划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地处西北边陲,欧亚大陆腹地,属温带干旱漠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以森林为主体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荒漠乔灌木为主的绿洲外围荒漠生态系统——以人工林防护林为骨架的绿洲生态系统所组成的独特的新疆荒漠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傅小锋 《经济地理》1994,14(2):6-10
绿洲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玛纳斯绿洲为例傅小锋(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绿洲是干旱区自然降水稀少的荒漠区内局部地域,因外来水源补给具一定水资源而形成的绿色植被密集、动物繁多、人类活动集中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绿洲内动植物种类与数量的繁茂性。绿洲...  相似文献   

8.
鉴于农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人类等的复杂关系,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对江苏省六大经济区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代表年份1996年和2000年江苏省平均植被覆盖度由54.74%下降到50.42%,轻度级以上的水土流失总面积比例由8.12%下降到6.76%;1996~2005年,江苏省沿江、沿海和两淮经济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徐连、宁镇扬和太湖经济区,大部分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立体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种生物共处与多层次配置.来挖掘单位面积土地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时间、空间和气候等资源潜力,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从而使局部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新疆虽然地域辽阔,但灌溉绿洲只占全疆面积的3.57%,却容纳了全疆95%的人口,人口密度已接近每平方公里300人.因灌溉绿洲被干旱荒漠所包围,农业生态上最大问题是缺水.尽管光、热、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降水量太少,起不到优化生态的作用,却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如果采取传统的平面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办法开发灌溉绿洲,势必造成单位面积水的占有量减少,不仅效益低,还会破坏绿洲农业生态平衡.因此,发展绿洲农业应采取内涵为主,从  相似文献   

10.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综合得分和人口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经济综合得分增长速度远大于人口综合得分增长速度,环境综合得分则呈下降趋势。(2)1995~2007年发展类型为经济滞后型,其中仅1995年、2003年、2005年人口发展超前。2008~2009年人口效益滞后,2010~2012年环境效益滞后。(3)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低水平耦合水平转为颉颃耦合,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失调衰退类的转化历程。虽然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是耦合协调程度都较低。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的研究以期为提高绿洲发展质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经济能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民 《经济地理》2007,27(3):489-491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态耦合进化的机制和功能.用能值理论、方法计算、衡量和比较山地、绿洲、荒漠间能量流动、储存或转化的耦合机理和系统表达,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玛纳斯河流域能值自给率达98.06%,可更新资源能值比率65%,山地、荒漠是MODS耦合的生态支撑条件;总能值使用量仅有0.52×1023sej/a,进口能值比例仅为13.46%,能值投入率0.09,人均能值使用量仅为1.12×1010sej/a,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值使用强度仅有1.22×1011sej/a,环境负荷率仅为12.12,能值产出率1.22,资源强度较弱,环境负荷率较低,应在立足区域特色优良低能值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引进关键稀缺性高能值资源,加强高能值产品的反馈支持和贸易输出,在夯实生态流能值基础的同时释放能值利用及转换潜力.  相似文献   

12.
祖廷勋 《经济师》2012,(10):173-174,176
文章以张掖绿洲资源条件为基础,分析张掖市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从"山地——绿洲——荒漠系统"(CODS)结构出发,以持续农业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算法获取环境指标,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数字模型和灰色多元回归模型,以洞庭湖为例,对环境质量背景进行了重构和预测,结果表明:7年间湖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滑,城市郊区和湿地尤为明显。大气可降雨量降低,植被覆盖度减少,地表温度升高,土地利用强度增加为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强度和降雨条件与湖区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强相关性;未来短期内湖区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退化趋势,预测2021年环境质量相比2007年将退化18.5%;环境变化并不完全是单一要素驱动或多要素叠加干扰,还存在环境因子的集聚作用,包括正向集聚—提升环境质量和负向集聚—降低环境质量,重视正向聚集(促进降雨、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地利用强度等)带来的环境效应将有利于改善湖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1.覆盖率太低。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覆盖率很低,仅覆盖城镇正式职工,对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失业保险还重视不够,私营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参保不到位,大量的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之内。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199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从业人口的比例为71.9%,非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从业人口的比例为11.8%。到2000年,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口的比例为45.1%,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口的比例为16%。从1996~2000年就业人口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城镇从业人员比例大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最新遥感影像和多种统计资料,分别计算了陕西省96个市县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指数.采用全样本统计和典型剖面分析的方法,对陕西县域植被覆盖和土地退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植被覆盖指数的降低,土地退化呈明显的加重趋势,植被覆盖≤20%为其临界值;(2)在湿润指数≤1.2的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底,由于农业开发和城镇建设,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关系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绿洲稳定性研究是绿洲学研究的重点、热点,也是目前未充分探讨和解决的难点。以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对象,选取六种常用方法评价额济纳的稳定性,应用众数理论评判各方法的优劣,结果发现:(1)粗糙集约简后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绿洲稳定性评价中效果最好,粗糙集理论法最差,不能单独作为绿洲稳定性评价方法。(2)从2006年开始绿洲稳定性指数值才开始略高于1990年。其中1992~1998年的绿洲稳定性值都低于或接近0.04,2000年黑河分水后,绿洲稳定性值开始逐渐升高。(3)额济纳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狼心山径流与年降水量;其次为第三产业比重和地下水水位埋深;最小的是当年造林面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最新遥感影像和多种统计资料,分别计算了陕西省96个市县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指数。采用全样本统计和典型剖面分析的方法,对陕西县域植被覆盖和土地退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植被覆盖指数的降低,土地退化呈明显的加重趋势,植被覆盖≤20%为其临界值;(2)在湿润指数≤1.2的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底,由于农业开发和城镇建设,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关系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生态脆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能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区域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将GIS技术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进行西南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旅游生态承载能力总体较好,属于中等承载力的区域分布最为广泛,面积比例达35.8%;低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四川平原和盆地丘陵区,另外在云南和贵州低山丘陵区零星分布,高和较高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和广西西北部山地两大片区;研究区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和旅游活动压力具有空间差异特征,水域面积比例、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游客污染物排放量、人均生态用地面积和水环境污染指数等是影响旅游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新疆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 ,提出要保护绿色植被 ,维护良好的绿洲生态环境 ;要以水为中心 ,做好流域规划 ,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0年和2020年2个时期的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基于SRP(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概念模型选取13个指标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生态脆弱指数,通过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总体上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异特点。2000—2020年研究区各等级生态脆弱性相互转化的面积总和为23 619.93km2,中度以上脆弱区转入更低度脆弱区的面积明显高于微、轻度脆弱区转入更高度脆弱区方向转移的趋势。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空间集群现象呈缓慢上升趋势,“高-高”聚集型地区在收缩,“低-低”聚集型区域不断外扩。两个时期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因子为年降水量、植被覆盖度。总之,虽然2000—2020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程度呈现好转趋势,但生态环境压力仍不容小觑。为榆林市的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提出合理的措施,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