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段韫慧 《魅力中国》2011,(5):272-272
歌唱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歌唱是心理活动的外红表现之一。歌唱心理的生理基础,就是与歌唱有关的神经系统活动与相关肌肉活动的作用的相互联系。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心理因素对演唱和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实践证明心理学和声乐演唱声乐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朱慧玲 《发展》2009,(11):84-84
一、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培养的重要性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学生往往比较重视声乐各种技巧的运用,而容易忽视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歌唱是通过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等器官共同参与下的多种心理动作的组合,但支配和协调这些动作的是人的高级神经系统,这种整体协调的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层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歌唱心理是学生不断提高声乐水平的基本条件和获得成功演唱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把正确的歌唱心理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才会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4.
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什么样的声音才足正确的?为什么自己“内耳”听到的好听声音,听众听了未必是美妙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声乐学习者。笔者认为“内耳”与整体歌唱、歌唱心理以及基本状态等都有着很紧密地联系,在声乐的学习和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金云 《魅力中国》2010,(12):167-168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比较重视的往往只是歌唱的各种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对演唱和教学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加强学习者对歌唱心理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汤红娜 《魅力中国》2010,(19):165-165
歌唱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歌唱者在演唱技巧和声乐表演上,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心理调控是歌唱者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基石,更是歌唱者在声乐表演时完整表现艺术作品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7.
蓝观覃 《魅力中国》2014,(17):72-72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歌唱教学中.对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我国声乐演唱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人文底蕴精神及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声乐歌唱的教学中,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教师、学生、音乐三方面相互认知、有机融合的过程。是教师对声乐演唱教学文本、学生对声乐演唱审美实践之间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吴林香 《黑河学刊》2013,(12):106-107
歌唱是来源于语言的艺术,是语言和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声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两个环节,即发声练习和作品演唱。在发声练习环节语言所体现的价值主要在教师对歌唱技巧的语言表述上,而在作品演唱环节语言更多的价值则体现在学生对歌词的准确发音上。文章既通过研究语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入手,又具体阐述形象化的肢体语言、通俗化的生活语言对发声技巧教学的功效和在作品演唱中对语言发音训练准确性把握的重要性。旨在强调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引起同行们的共同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心理学与声乐艺术的关系,科学定位声乐艺术表演心理,是声乐艺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声乐教学及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内心活动、心理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等,都可统称为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声乐实践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良好的心理是发挥最佳演唱水平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瞿红 《魅力中国》2013,(34):78-78
声乐演唱是歌唱者把歌曲的情感呈现给观众的形式,二者之间的联系,就在于情感能丰富声乐演唱的风格。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歌唱者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在演唱中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这样才能做到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歌唱中理性活动与感性活动的分析,探讨"统觉"在演唱实践中的作用,即歌唱中的感性活动所表达的情感是理性活动运用的最终目的和意义,而理性活动又是依附于感性活动而发挥作用.当然,由于歌唱"统觉"产生的差异性,从而就体现了歌唱者的个人艺术风格,因此,在舞台表演中不断运用歌唱"统觉"的有效手段,将有益于提高演唱水平,更完满地演绎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薛海勇 《魅力中国》2011,(11):251-251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演唱的教学已成为必修的科目,无论是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我国的传统戏曲演唱以及民族唱法,都对于歌唱中语言提出了明确而又严格的要求,没有语言,歌唱也就失去了灵魂,语言是构成声乐艺术的一大基。础,是来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既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强调歌唱中语言的重要性,是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声乐演唱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艺术.优秀的演唱是演和唱自然的融合,因此歌唱技术和歌唱表演是相辅相成的,共存一体的.歌曲演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活跃于舞台上,而舞台不仅具有听觉艺术的审美要求,还需要视觉艺术的审美要求.声乐表演的最终形式,是演唱者以美好的歌声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艺术相结合,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  相似文献   

14.
范浩杰  石志宏 《魅力中国》2010,(9X):182-183
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歌曲演唱的灵魂。歌唱的情感表达是否准确对声乐的学习及演出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歌唱时只有有了声情并茂,才能发挥出作品的全部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加华多杰 《魅力中国》2014,(21):144-144
发展声乐艺术,提高演唱技术水平,是声乐教学工作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好的歌唱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只有声情并茂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孙旺 《魅力中国》2010,(6):308-308
在歌唱过程中,如何较为科学地运用气息是能否将歌曲演唱好的关键,是整个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步骤。但是时下部分声乐类专业的教员和为数不少的学员对于在歌唱中气息运用环节的教学和训练采取轻视的态度,一味追求在歌唱训练中所谓的创新。鉴于此,本文以介绍如何正确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为文章切入点,指出气息的正确运用在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瞿红 《魅力中国》2014,(1):105-105
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歌唱技巧,而忽略了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除了要选择合适的作品外,还要深入分析作品。同时,还要尽力融入作品,展开想象、进入角色、把握好度;对作品还要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烂熟于心,并且要内化为内在的艺术素质,这样才能使艺术歌曲的演唱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傅虹  廖婷 《老区建设》2013,(14):42-44
歌者演唱心理的培养和保护对于其演唱生涯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歌者的演唱学习心理和演唱表演心理一旦屡遭破坏,就容易形成歌者的记忆,了解、发现和探索歌唱的心理,对演唱和教学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蕾 《魅力中国》2014,(18):118-118
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训练时,应注意养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演唱技巧。声乐演唱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也是声乐演唱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芦晓星 《魅力中国》2013,(23):106-106
作为一门立足于舞台的演唱艺术,声乐演唱包含了两个有机部分:“表演”和“歌唱”。成功的声乐演唱者应完美结合“表演”和“演唱”。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歌唱功底深厚,还有着优秀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更好的论释一首作品.更精彩的完成一次“二度创作”.就要求歌唱者在舞台上做到“神形兼备”。以充分的艺术表现力带着观众“身临其境”,并给予观众艺术美的享受。本文对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及其培养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每一个声乐演唱者都能够关注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去进行培养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