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投资少、不破坏场地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建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来源形态、重金属植物修复模式、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归纳与总结,为更好地利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工业、农业生产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和生产力下降。当污染物质累积到一定浓度,对生态环境中的动、植物产生毒害,并最终通过食物链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对于研发效率高、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环境友好、适于大面积推广的土壤修复技术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通过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特定的植物(如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园林植物等)可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可以去除、降解或者钝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将污染土壤变废为宝。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中,生物修复是对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在生物修复方法中,植物修复因兼顾了重金属修复与美化环境的双重优点,这些具有修复功效的植物被称为“土壤清洁工”。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重金属来源广泛,一旦含量超标,就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首先分析了多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然后重点探讨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萃取、植物挥发、植物固定、根际圈生物降解等方法。根据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笔者进一步阐明了植物修复技术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土壤铅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重金属铅在土壤中分布广泛且具有积累性,能够通过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体健康,发展有效且环境友好的土壤铅污染修复技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土壤铅污染的来源、现状及危害,简要介绍了修复土壤铅污染的新方法——植物修复技术及其相关的超富集植物。同时,探讨了超富集植物修复土壤铅污染的现状及应用状况,为进一步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指出目前超富集植物萃取土壤重金属技术的不足,并对今后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依然比较严重,必须进一步强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防控涉重金属环境风险。本文结合具体案例,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对锌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试验,然后开展修复效果评价。经实践验证,土壤中锌浸出量远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的Ⅲ类标准限值,达到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生物炭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以及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等性质,对环境中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生物炭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探讨了秸秆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钝化材料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今后应该加强研究,开展相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评价,以达到保障粮食安全和固体废物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特点,然后系统阐述了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概念及原理,并对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不足和适用性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发展展望,希望切实提升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造成大量土地无法使用,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因此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应作为我国修复污染土壤的重点对象。本文从修复技术与场地保护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人们应顺应绿色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选择最科学、经济的重金属污染地土壤修复技术,以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持久性、不可降解性、高毒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生物炭含有大量的孔隙、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活性基团,对于原位修复土壤中重金属具有效果好、成本低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本文主要从生物炭对单一与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及生物炭的物化性质对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应的影响三个方面出发,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向及侧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人为因素是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成因。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差,滞留时间较长,受重金属污染的大多数微生物不仅难以降解,还会通过水、植物等介质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有必要探讨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为后期修复提供理论、方法支撑,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含量。  相似文献   

11.
矿山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目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比较多,研究和实践的成果零星分布,没有进行大数据分析.本文综述了当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并对未来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Pb和Cd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配比的柠檬酸和槐糖酯混合溶液对植物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槐糖酯)和螯合剂(柠檬酸)联合使用对植物吸附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土壤中的重金属Pb和Cd在植物体内显著富集,达到去除效果,在柠檬酸和槐糖酯浓度比为1∶5的情况下,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玉米修复砷(As)污染土壤的影响机理,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可鉴路径。研究结果表明,AMF明显促进了玉米生物量的增加,提高玉米根部对As的耐受能力。与对照相比,AMF抑制了玉米对As的提取效率,但明显提高了玉米对As的提取量和生物富集因子。综合分析认为,AMF施用对玉米修复As污染土壤起到明显的促进效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家一直大力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农田对于农民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生产资料,农民十分关注农田土壤的各种指标及其变化情况。因此,提高相应的监测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误食含有重金属的农产品会危及人体健康。因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农田土壤重金属监测分析技术,以提高监测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重金属含量高及农药施用不当等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鉴于我国土壤污染仍比较严重,应从减少土壤污染物投入、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等多方面着手改变土壤污染现状,并通过外源和自身因素来分析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借鉴国内外修复技术,有效治理受污染的农田土壤。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也具有很大的毒性,容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累积,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断加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社会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因此,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以及污染的修复技术水平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矿区内含Hg、Pb和Cd的复合污染土壤进行有效修复治理,采用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进行了菠菜种植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活性炭和熟石灰等材料组成的隔离层对污染土壤中的Hg和Pb具有较好的吸附阻隔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它们向上部种植土层的迁移,但是该种隔离层对污染土壤中Cd的吸附阻隔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含Cd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隔离修复,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主要从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农业措施、生物修复措施和农业生态工程措施五方面对国内外各种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与评论,指出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淋洗修复工艺,本文使用柠檬酸作为淋洗剂,对砷、镍、钴、铜等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处理,考察不同淋洗剂浓度、淋洗土水比、淋洗时间对淋洗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镍的去除率最高,对钴的去除率次之,对砷和铜的去除率较低。试验确定了最优淋洗剂浓度、最优淋洗土水比和最优淋洗时间等条件,在最优淋洗条件下,淋洗后土壤中各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修复目标值。生石灰和聚丙烯酰胺可用于处理淋洗废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本文将常规物理阻隔修复与化学钝化修复技术相结合,对小秦岭矿区内含多种重金属的污染土壤进行了隔离修复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将熟石灰、坡缕石、细沙和黄土按一定体积比制成的隔离层,铺设于污染土壤与种植土层之间可有效降低种植作物与种植土内Hg、Pb和Cd等含量;2~#实验采用的隔离层相对于1~#实验隔离层能更好阻隔Hg、Pb和Cd从矿渣层向种植土内迁移,说明在隔离层材料配比中适当提高熟石灰的比例能够更有效阻隔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向上部干净土壤中迁移;在污染土壤上部铺设由黄土、细沙、熟石灰和坡缕石混合配比制成隔离层能够显著阻隔污染土壤中Hg、Pb和Cd向上部干净土壤中迁移,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采取隔离修复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