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连爱明 《现代企业》2021,(2):124-125
坚持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教育理念,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产教融合的实施,是职业教育特色教育发展路径,深化职业教育革新,进而彰显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施价值。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立足于校企合作,推进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进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共建教学模式对于学校、企业、学生都具有积极意义,且随着产教融合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校企共建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在校企共建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校企双方合作不够深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依旧存在差距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因此,学校与企业要积极构建沟通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学生考核机制,并不断提升教师的产教素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云南技师学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云南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为企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高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立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职业教育思想深刻地改变了我国职业教育,从根本要求上看,产教融合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应融入产业发展,从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所需来优化调整金融管理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使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真正培养出适应当地产业所需的人才,从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文章从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分析出发,构建了金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融合互动校企合作模式,并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产教融合概念的分析,围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技术技能型人才,探讨了在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普遍存在校企合作广度不够,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及学生培养通道不畅等问题,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提出的"项目主导、分层递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为例,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组织模式,打造"三层五类"的实习实训基地等具体创新与实践,以此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及校企双元育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邓志博  李文杰 《价值工程》2011,30(25):161-162
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的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来适应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自提出以来,受到各大高校的普遍重视,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阐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对物流管理专业乃至其他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要求职业教育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下发了实施意见.在以上大背景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充分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及区域产业背景,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实施办法上做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36):220-223
校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但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校企产教融合却仅仅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尚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怎样实现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后,笔者认为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对于职业院校如何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2月13日在无锡市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讲话中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加快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调查表明,我国要成为“世界工厂”,需要培训和造就数十万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教育人模式,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是,仍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实战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上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扩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卓越工坊育人模式,培养胜任新一代信息技术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潘彤 《乡镇企业科技》2014,(25):295-296
探索举办特色学院,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具体任务。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全方位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本地区典型酒店企业合作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多主体的酒店管理专业特色学院,是对以产业链为目标,依托企业开展招生就业、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行的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深化产教融合,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此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随着优质校和"双高建设"推进,不少院校都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改造提升,但在不少基地中还是存在实训基地主体架构不够清晰、校企双主体的职责和权利不够平衡、利益分配机制不够明确、技术开发优势不够明显,长效性、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文章在分析校内不同类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现状基础上,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学院印刷媒体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实践案例,分析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对生产性实训组织架构、实施路径、创新举措进行经验总结,对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校内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凯 《中外企业文化》2023,(12):208-210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产教融合模式,在建筑行业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合作如何对建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产生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了校企合作的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对毕业生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校企合作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中,应当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各自的优势,注重协同效应,改变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本文阐述了产教融合对于现代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以期提高校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水平,实现高素质现代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重点,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其主要的实施途径是工学结合。基于此,在阐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中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科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在概述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对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背景,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优化建议,以期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推动金融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