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背景下FDI的变化及启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FDI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国外来华投资显现大幅缩水,从而对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文章探讨了全球FDI及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外国来华投资的区位优势,并揭示了国外来华投资的变化及启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企业通过出口和内向型FDI等方式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之中,但外向型FDI这一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却在总量、国家和地区分布以及行业特征上表现出新的特点.主流跨国公司理论不能解释中国外向型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乏所有权优势和直接进入战略资产寻找型阶段等现象.企业的技术能力观点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给出了较好的解释,以创新的角度理解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加大企业技术能力的培育,是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攀措,也是我国企业变全球金融危机为进一步国际化机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国际FDI的新兴市场,在过去三十年里,日益开放的市场和不断完善的投资政策促使吸收外资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中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被外国投资者普遍看好,但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持续以两位数下降。然而,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下降14%的同时,作为金融危机发源地和重灾区的美国不降反升,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深刻地思考。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危机下,全球跨国并购投资急剧减少,近期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却逐渐增加.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跨国并购投资的路径,包括资本市场层面、跨国公司层面和目标公司层面,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增加的必然.面对金融危机,政府应鼓励中国企业利用外汇储备并购海外资源型企业;鼓励跨国公司并购我国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而且海外并购要保持循序渐进的投资,避免绝对控股.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据外经贸部统计,自1979~2001年,中国吸收跨国公司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即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达3935.12亿美元。2002年,在全球FDI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外国对华投资大幅增长,中国实际FDI流入量达518.58亿美元(参见图1),取代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引资国。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FDI流入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FDI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参见图2)。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外资增长率的变化方向与GDP增长率的变化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该图表明,自1984年以来,我国GDP的年增长率与…  相似文献   

6.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进而对FDI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金融危机下的全球FDI进入低谷,其规模、结构和流向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形势下,我国吸收外资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对外投资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平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FDI正在逐渐恢复增长。FDI流出(OFDI,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经济影响日益重要。金融危机后全球FDI政策出现新的走向,在影响各国今后OFDI政策同时也会导致OFDI母国效应的改变。文章分析了我国OFDI行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可能影响我国OFDI效应的全球FDI政策变化趋势,提出了新形势下促进我国OFDI效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金砖国家”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通过对其引进FDI发展历程回顾和现状分析,可以看出2000-2010年“金砖国家”引进FDI规模占全球比重在大幅上升,FDI的产业分布不均衡,FDI来源地分布存在着较大差异,FDI的进入方式以绿地投资为主,跨国并购为辅。  相似文献   

9.
2008年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不仅仅要应对因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在美国直接投资的损失,更要应对因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甚至全球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因此,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利用外资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波动.1991年以前,外商直接投资(FDI)开始进入中国,但投资的规模不大.到1992年,外商投资迅猛增加,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1999、2000年这三年外商投资出现回落.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幅回升.从统计资料来看,在1991~2005年间,浙江在吸引外资方面也经历了类似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曾云 《资本市场》2010,(5):50-53
<正>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知识产权交易时,尽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在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呢?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国外企业陷入资金困境,导致经营困难,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这给中国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带来了绝好的机会,不少中国企业对境外企业战略投资、收购境外资产跃跃欲试。而一个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对我国FD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发展深受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应该从改变虚假投资现状和合理分布投资结构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应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迈上人均收入2000美元的台阶。按照国际投资理论,我们将进入跨国直接投资的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大幅上升,增长速度可能超过外资流入的增长速度,资金净流入额的增长开始下降。这种趋势在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在3个方面表现明显: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国内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缓慢下降,作为外国直接投资(FDI)东道国的相对地位稳中趋降;非FDI类型的外资增加,利用全球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方式更加多样;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作为投资母国的地位稳定上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内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国际资本流动规律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表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开放阶段:资金等要素从单向流入为主向双向流动并重的格局开始形成,企业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国内经济与外部经济的互动关系更加复杂。这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外资对上海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素华 《财经研究》2004,30(3):122-132
文章研究表明,FDI(外商直接投资)增量对上海市的劳动就业效应小于零,全部外资增量对上海市的劳动就业效应大于零,FDI存量和全部外资存量对上海市的劳动就业效应均大于零,但前者对上海市劳动就业的促进效应远远大于后者.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FDI和全部外资对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增量FDI不利于上海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全部外资增量对上海市第二产业的劳动就业也有负面影响.中国港澳台商的增量投资对上海市的劳动就业促进效应大于其他来源的增量外资;但就存量投资来说,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对上海市劳动就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大于中国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相似文献   

15.
基于31个大中城市及国家高新区2001—2016年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显著促进高新区发展,对高新区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果,并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溢出效应增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城市高新区的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城市;外商投资强度越大对高新区溢出效果越好;高新区的人才数量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的溢出;继续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外商投向中西部地区,增加人才投入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锐 《资本市场》2012,(10):65-67
<正>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FDI)总是在如此纠结与矛盾的情景生态中踟蹰前行,以致形成在美国庞大外资版图中,中国投资仅占1%的尴尬格局。继续撑大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半径,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增强中美两国的政治互信,还需要排除来自美国国内纷繁复杂因素的干扰,同时更需要中国企业进一步历练在美国资本市场存续的素养与技能。  相似文献   

17.
孟祺 《经济前沿》2009,(2):65-72
目前理论界对于FDI的母国贸易效应存在争议。基于BEC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产品分类,本文估计了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母国进出口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日本对中国的FDI与日本对华出口量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特别是中间产品,其对中国出口量的显著性更高;但对美国分类的估计结果却都显示不相关。笔者的解释是两国对中国FDI投资结构的不同,日本主要投资于工序复杂的制造业,带动了中间产品对中国的大量出口,而美国主要投资于金融等服务行业。投资结构的不同导致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FDI: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5年12月,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最新的年度全球投资者信心调查显示:中国是对外国直接投资(FDI)最具吸引力的国家,印度在该排名榜上列第二位.而在200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对FDI最具吸引力国家的时候,印度才排在第十五位.近年来,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两国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FDI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两国利用FDI的特点不尽相同,也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本文主要针对中印两国FDI流入量、利用FDI的政策、结构以及吸收FDI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期望通过研究借鉴印度利用FDI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引进FDI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趋势继2008年和2009年大幅下滑之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在2010年出现小幅增长(1%),达到1.1万亿美元。这表明FDI流量在2010年已经触底反弹,但是距离强劲复苏尚有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20.
全球FDI前景评估:跨国公司战略与东道国政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世界FDI流量达到1.4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然而2001-2002年,国际直接投资连续两年大幅下降。这种下降给各国投资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国家面临FDI投资计划缩减、推迟或取消的问题(见图1)。2004年初,联合国贸发会议在全球范围内对各国投资促进机构(IPAs)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