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重点探讨了我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特点及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增长,部分来自于欧盟对世界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增加,部分是由于我国近年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引致的,此外我国出口商品的构成效应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扩大对欧盟出口,中国需要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ATPSM模型研究得出:"蓝箱"政策改革和扭曲性支持的削减能够促进中国的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进口,刺激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生产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正效应.欧盟和美国等农业高补贴国家的农业生产将大幅减少,农产品进口增加,但出口下降仅有欧盟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是一个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区,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地区,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贸易伙伴。本文以中国对欧盟25国的农产品出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结构特点,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比较优势及贸易互补性,从而为确定我国合理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指导我国农产品更好地开拓欧盟市场,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传统三大出口市场--日本、我国香港特区、韩国出口增长乏力,而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更是多次采取非关税措施以限制进口,致使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各国政府和组织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发达国家相继对出口到当地的农产品作出的可追溯性要求,凸显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出口贸易效应。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总结国内外农产品追溯体系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添加"是否可追溯"这一变量,运用扩张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利用1992-2010年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数据,就中国农产品追溯体系实施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的追溯性要求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了积极的贸易促进效应,根据这一实证结论提出,应该从政府支持和消费者认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推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与欧盟彼此互为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农产品第四大出口市场,而中国是欧盟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近年欧盟绿色贸易壁垒日盛,并不断推进环中国自贸圈,对中欧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在"全面开放"新时代,以更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应对,有利于中欧农产品贸易均衡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总量和结构特征,并利用 CMS模型对中国对吉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吉农产品出口扩大是进口需求推动的,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则是主要制约因素.稳定和扩大中国对吉农产品出口的路径,一是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二是通过双方政府层面有效沟通、推进农产品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是大力开展境外农产品加工业,以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传统三大出口市场——日本、我国香港特区、韩国出口增长乏力,而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更是多次采取非关税措施以限制进口.致使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传统三大出口市场——日本、我国香港特区、韩国出口增长乏力,而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更是多次采取非关税措施以限制进口,致使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绿色贸易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形成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农产品出口增速减缓、进出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市场竞争加剧等。为了应对此轮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汇率的调节、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培育新的出口竞争优势、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联合国统计署农产品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CMS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东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受竞争力因素的影响,这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受进口需求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基础上,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中国选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农产品第一大进口方和第二大出口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多边规则谈判举足轻重。欧盟今年1月通过的新的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中国农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和外部环境条件下,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在日本进口需求逐步扩大的年份,需求效应也比较明显,而结构效应的影响很小或者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欧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通过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相关数据,对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现状和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只有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贸易,发掘潜力并扬长避短,才能够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农产品第一大进口方和第二大出口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多边规则谈判举足轻重。欧盟今年1月通过的新的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中国农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朗 《商业科技》2008,(22):25-27
中欧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通过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相关数据,对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现状和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只有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贸易,发掘潜力并扬长避短,才能够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出口贸易规模、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三方面对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亚五国市场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是决定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主导因素,且中国出口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中亚五国市场进口规模的扩大,而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在促进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8.
曾理  赵崎 《商场现代化》2007,(26):18-19
曾理赵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摘要]自2005年以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纺织品贸易进入了"后配额时代"。欧盟利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等手段,对来自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设限。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中国政府和纺织品出口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的同时,需要找到应对欧盟市场的最佳出口策略。  相似文献   

19.
动向     
《中国海关》2006,(6):70-70
秘鲁要求中国自我控制纺织品出口;印度取消农产品和海产品的出口税;美国将修改科技产品对华出口规定;美中关于恢复牛肉进口议定书首轮谈判结束;欧盟将对原产于中国的垃圾袋和塑料袋实施反倾销;澳大利亚对来自中国的罐头蘑菇和菠萝进行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GTAP8构建M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CO2排放量,以及中国和欧盟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行业分布,并采用LMDI方法将2004~2007年中欧双边贸易中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基于生产端的CO2排放量明显高于消费端,欧盟则相反;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国,欧盟则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地区。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增加显著,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起着削减作用,结构效应总体为增加作用但程度很小;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的增幅较小,其中规模效应起着增加的作用,而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则起着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