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农村改革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宋洪远本文重点是15年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户的行为目标到底产生了哪些实际影响,究竟在哪些方面对农户经济行为的选择发生了作用?分析的意图在于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农户经济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农户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也是农业资金形成的主体.构造农户的农业投资机制,是解决农业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农村改革政策的实施,确立了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强化了农户经济主体利益要求和“理性”的行为.作为生产主体和投资主体,其活动目的是如何运用一定数量资金来获取最大收益;作为消费主体,其目的是通过支出来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用.因而在与农业资金形成相关的经济行为中,农户首先就面临着消费和储蓄的选择,在生产、投资环境恶化,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农户的消费行为就会得到强化,消费支出会相应增加,而储蓄及投资行为则受到抑制;如果生产、投资环境得以改进,农户的投资则会不断增加.其次,农户还面临着投资方向和项目的选择,就整个投资而言,各项目边际收益的大小,决定着农户投资的顺序;就单个项目而言,盈利最大时的资金需求量,决定着农户的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微观经济主体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农产业的兴起,为农户选择产业提供了可能;市场机制的引入与发展,农户又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结合全国第一次农村普查资料,通过对江苏省不同地区农户经营行为的分析,来反映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在非农化进程中,农户经营行为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农村微观经济的规范运行与良性发展,加速农村的非农化进程,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一、农村…  相似文献   

4.
<正>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户经济行为分析:研究框架 1.农村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需要和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研究的现状 经济改革意味着在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实行根本性的变革,其目标就是实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换。农村经济改革使农村经济活动主体的自主决策地位大大提高,市场机制对农村经济活动主体行为的作用明显增强。首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使农户变成为农村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确立了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和财产支配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当一定的所有制规定了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目标、利益结构和行动空间,各经济主体便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来追求自身的利益。在此过程,各经济主体对作为本期经济环境的经济主作出行为反应,并通过自身的行为引起下一期经济变量的状态改变。正是这条经济利益-行为方式-经济变量的因果链,构成了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性规定。因此,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顺乎自然地首先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变更、以及收入结构的重新调整。我们对此过程作较为详尽的动态描 述和分析,对优化分配结构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由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农村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利益结构,在不同农民阶层中出现的转化、结合、复合等现象又加剧了利益结构的复杂态势。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恶化作为致病因的疾病高发现象频繁出现,农村环境持续恶化。基层政府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时需要面对不同阶层农民的复杂利益诉求,多数农民在收入来源上对精英阶层的严重依赖、农村各阶层尤其是精英阶层与基层政府官员在追逐经济利益目标上的高度一致,以及农村社会秩序对基层政府环境行为的现实约束等因素,使得基层政府环境执法不作为和消极作为的现象非常普遍,环境执法效果不彰。提高基层政府环境行为绩效、改善农村环境现状需要着重从构建农民环境利益表达机制、完善环保行政问责制以及相关制度的配套建设等方面多加努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道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修建道路对政府、社区和农户都具有正外部性。但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诉求,致使对各方均有利的村级道路这一公共产品在农村地区仍然稀缺。通过对重庆市江津区临峰社区农村道路修建的实地调查,认为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短缺是因为各个利益主体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最大作出的行为选择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户的经济行为是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出发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低效在于对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经济行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农户的经济行为具有复杂性,表现为在各种外部约束条件下的经济理性,传统金融制度安排无法有效满足这种复杂的微观金融需求,而开发性金融才是适应中国农村微观基础的并能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一种可持续金融支持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户不仅是基本的消费主体,更是基本的生产主体;不仅是独立的生产经营管理主体,还是独立的利益分配主体;不仅是经济主体,而且是农村几乎全部私人生活和一部分公共生活的主体。由此决定着中国农户经济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于此有多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祝苗苗 《经济师》2011,(6):43-44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利益,那就是政府管理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管部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主体,各级政府管理主体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成了独立的利益主体。作为管理主体,其施政行为势必对投资开发主体、消费主体的经济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政府主管部门的逐利行为也必然对投资开发主体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压力。因而,政府管理主体在与投资开发主体和消费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中也必然担负着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农户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中的基本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行为除具有一般经营主体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特征。一、目标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目标问题,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本人认为农户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双重的:一是生活;二是生产。首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温饱阶段,农户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保障问题;其次,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很不健全,农户的保障主要取自于自我保障。所以,农户在目标定位时,一方面要考虑生产;一方面不得不考虑生活。二者的组合构成了农户经济行为的最终目标。但是,处于不同发…  相似文献   

12.
农户是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决策单元。因此,农户经济及其经营行为与持续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依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农户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近5年来农户收入的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农户经营行为的特点,并运用经济学模型对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对政府部门制定农业政策与农村体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沿河农户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治水有助于弥补“官方河长”的治理效能不足。基于陕西和宁夏的560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资本禀赋→参与治理→河长制治水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农户的自然资本和文化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物质资本显著负向影响参与行为,经济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参与意愿,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社会资本通过参与治理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正向影响治水绩效,且参与治理内部存在“参与意愿→参与行为”的显著正向影响;整体效应上,参与治理作为中介促进农户资本禀赋对治水绩效的影响,且治理效果存在“生态绩效→社会绩效→经济绩效”优先次序。基于结论,为提升河长制治水绩效,建议强化农村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农户参与治水资本赋权;完善农户为“民间河长”的参与制度规范,并构建农户可及的治水信息发布机制、多渠道信访窗口和对策采信投票栏。  相似文献   

14.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稳住了粮食,就能稳住农业和“菜蓝子”,也就能稳住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这一科学论断已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所证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稳住粮食和农业,增强农业投资是稳住粮食和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增加农业投资却又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一、政府、农户利益价值标准的选择农村实行改革后,农户一改过去那种只是消费主体,而成为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的双重  相似文献   

15.
李苗  孙养学 《经济论坛》2012,(6):113-116
农户是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决策单元.农户经营行为是诱发农业结构变动和影响农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因素,对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与持续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户经营行为的现状,运用经济学模型对影响西北地区农户经营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据此对相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及优化西北地区农户经营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土地沙漠化发生的三个典型区域类型为例,采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农户的生态经济行为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表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农户生态活动的根本目标,其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是土地沙漠化发生的根本原因。农户经济行为的目标层次性决定了其经济行为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文章据此提出了治理土地沙漠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人集体行动博弈分析了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分散农户的微观行为很难形成一致性的集体行动,也很难实现农村社会宏观行为的最优化。实际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农户的技术选择行为不相同;种养规模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正规途径获得农业新技术,种养规模越小的农户越倾向于从民间途径获得农业新技术;以政府为主导的技术供给模式并没有获得农民的完全认可。最后提出:提高农户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技术供给主体的供给实力,是突破农户自身无序选择、实现农村社会宏观行为最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刍谈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彤 《经济论坛》2007,(1):52-53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话题越来越倍受关注。这是因为,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趋于世界一体化形势下,企业不再仅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承担着经济责任——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应作为社会一成员(事实上企业本是社会一成员)承担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从微观层面看,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契约交易所形成的一种法律实体,其在经营活动中与相关利益者,主要包括投资者(股东)、商业伙伴(供应商、市场客户)、员工、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等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共享利益或者利益冲突,在这种多维的利益关系中,作为关系主体之一的企业应享有什么样的权益、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在法律上予以全方位的明确规范,以全方位地约束规范企业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这是企业走向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的客观要求,也同样是大势所趋。本文试以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作以简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厘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探寻矿-粮复合区生态补偿各方利益主体博弈的均衡条件。研究方法:基于多阶段信号传递博弈和逆向回归推导方法对矿企、地方政府、农户等三个主体在生态补偿中的利益倾向及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在第一阶段事中博弈中因认知时滞因素三方利益可达到短期均衡。(2)农户由上访等方式使上级政府作为中立机构介入,加大监察力度可使矿企的寻租可行性降低。研究结论:(1)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相关制度,从法制角度加以约束矿企的污染行为以及补偿行为;(2)加强地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纪检监察程度有利于生态补偿渠道畅通;(3)对农户大力宣传生态污染知识、法律常识教育以提升农户监督能力,提高其在生态补偿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降低生态污染事件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农业的投资主体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农业投资主体由过去的集体向农户的转变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期的延长,农户的决策行为和投资倾向日益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并深刻影响着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稳定成长。因而,研究农户农业投资行为方式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之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和鼓励亿万农户增加农业投入,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决策者面前的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