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继山东省长清县五峰山仙人台遗址的发掘被评为一九九五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后,山东省文物局和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队联合对位于长清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双乳山汉墓进行了发掘,通过发掘发现,这一座古墓是中国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汉墓中未被盗掘的最大的一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一)长清县,位于济南市西南,她东依泰山,西濒黄河,考古资源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这里的远古居民便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休养生息、勤奋劳动,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长清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也留下了许多尚不为人知的地下遗迹。双乳山位于长清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归德镇双乳村内,村内有一座小山并列两个山头凸起,远处看去似两个高高的乳峰,便山以形名,村以山名了。俗话  相似文献   

2.
1995年3月至6月,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队在济南西南长清县五峰山南的钓鱼台水库边挖掘了一处周代古遗址,出土了一批珍贵的青铜器和陶器,内含礼器、兵器、乐器、车马器、装饰品等总计500余件套,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造型之精美,实属近年来山东乃至全国考古发掘之罕见。(一)长清县位于济南市西南,东依泰山,西濒黄河。此地夏属充州,春秋时属齐国,秦、汉时始设卢县,是全国设县最早的县份之一,长清之名始于隋代开皇14年,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根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6000多年前,长清的远古居民已经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休养生息、勤奋劳动,并建立了自己的居住点。五峰山位于长清县城东南,五座山峰环联错列,山上松柏苍翠、泉水清冽,自古便被人们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在五峰山南边,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子,叫北黄崖村,村子紧靠钓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08,(4):F0004-F0004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村口,是浙江省新近发现和发掘的又一处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田螺山遗址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分为6个文化层,距今年代约为5500-7000年。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相对完整的一处史前村落遗址,对于推进河姆渡文化考古研究的整体局面提供了宝贵契机。  相似文献   

4.
山的儿女     
从洪荒到现代人野性的冲动磨炼成理性的思维,从愚昧的狭窄国子中净化灵魂的劣根。从来就没有越自然的“神”主宰的乐团,从来就未出现过睿智仁慈的“上帝”思历的福音。于是,山的儿女还在社褓中,便开始构思山里崭新的轮廓。南部中国是山的故乡啊,连绵不绝跌宕起伏的群山,清冽冽的溪水,养育了山的儿女,使他们以山的精神铸起一种山的性格,用苍鹰般矫健的身手,用宽大结实的先脚板,用点点处红的血清,用岩松般强劲的生命力,昭示后人的生命……2近看是山群,远望是群山。山山山,山的世袭家庭、山的巨型群雕、山的河汉、山的海洋、山…  相似文献   

5.
云峰山刻石是一组北朝书法刻石,分布于莱州市南部山区的云峰山、大基山和平度市的天柱山以及青州的玲珑山,是北魏郑道昭出任光州和青州刺史所为。全部刻石共有74处,其中分布在云峰山的17处,大基山14处,天柱山7处,玲珑山2处。这些刻石的主要内容一是为郑道昭的父亲及其郑氏家族歌功颂德,二是游览题记。因为该刻石是北朝时期比较少见的摩崖书法,所以深受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并被誉为北朝书圣级别的书法艺术,是可以和王羲之相提并论的艺术珍品。云峰山刻石缘起云峰山刻石开始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系郑道昭出任光州(治所在今山东莱州)、青州…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保和岛—山海之恋在菲律宾人的心目中,有一片令他们骄傲的小山峦———巧克力山。巧克力山是菲律宾保和岛(Bohol)中部,卡门(Carmen)附近的一处自然奇景。由1268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的巧克力山,高度介于40到120米之间,从高处看去,好像一...  相似文献   

7.
盱眙县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是江苏省独有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66处,其中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明祖陵、第一山、大云山汉墓等。历代名人在盱眙留下许多墨宝和诗篇,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8.
槐荫区是省会济南的一个重要城区,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较大;随着西部长清县撤县设区,槐荫作为中心城区的地位开始显现;区内拥有辐射全省、全国的重要交通网络,大交通格局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汶川、青川、茂县等地的文化设施在地震中全部被夷为平地,重灾区大多数是文化资源富集的民族地区。 让人痛心的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受损严重,二王庙在地震中毁于一旦,伏龙观屋脊坍塌、千年“鱼嘴”震裂,上清宫、天师洞结构受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藏羌碉楼多处垮塌,桃坪、萝卜寨等羌寨多处损毁。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14,(12):58-58
一座山,因一道圣旨而名扬天下,一座山,因高僧辈出而千古流传,一座山,因一尊大佛而道场重兴。此山孕育着一座千年古刹而名震古今,雪窦山位于浙江东部的宁波奉化市溪口镇西北7.5公里处,海拔1081米。山上资圣禅寺这座千年道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佛教丛林之一。山上景色秀丽,瀑布齐鸣,四方九峰环抱,享有“秀甲东南”之美誉。雪窦寺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中兴于现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千余年来,雪窦寺几经变迁,五毁五兴。亦有“大慈弥勒菩萨应迹道场”之称。  相似文献   

11.
孟子曾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里的东山即指峄山。峄山位于山东邹城市南10公里处,海拔高度580多米,是当今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海蚀岩型山。遍布于峄山的巨岩、洞穴的形成是地球岩浆冷却后的产物,因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山,又称峄山。  相似文献   

12.
题诗岙古名虎洞山,又名洒埕岩岙。岙内山清水秀,怪石嶙峋。著名的酒埕岩就在此山岙的岙口。据说那里又是东汉梅福到横溪后修道炼丹的第一处洞天,所以后人便在此岙内建有梅福庙以作纪念。后来那个岙里来了朱元璋,而且写了一首诗题于岩壁上。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他题诗过的山岙自然非同凡响,于是后人便将此山岙改称“题诗岙”。  相似文献   

13.
柞水溶洞群     
秦岭南麓,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美丽的小城——柞水。当年唐诗人贾岛游历至此,曾赋诗一首:“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未见半里平。道是樵夫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如今,随着西康铁路和西柞高速公路的开通,山城“蜀道之难”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4.
塘丘村座落在开化县林山乡政府驻地东北面2.8公里处,村庄依山沿溪,是一个草木苍翠的小山村,全村76户人家聚集在一个自然村里。去年11月15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步骤和要求,来到这个景色秀丽的小村开展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灵岩寺     
灵岩寺坐落在泰山西北麓的方山,位于长清县万德镇,系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又名"玉符山"。相传东晋高僧朗公来此说法时,"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灵岩。高大雄伟的千佛殿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后历代都拓展、重修。殿内迎门端居于高台莲花座上的三尊大佛像叫"三佛同殿",也称"三身佛"。中间的主尊俗称"法身佛",坐于高连座上,为"昆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即"卢遮那佛"。右尊是"应身佛"释伽牟尼像。三尊佛像体态丰满,和蔼可亲,使人体会到  相似文献   

16.
凤凰山在唐朝以前称乌骨山、屋山.辽代称熊山,位于丹东西北50公里、凤城镇东南3.5公里处.面积2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36.4米,以“山势险峻,泉洞清幽,花树奇异,四季景秀”而著称,早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就与医巫闾山、干山、药山并为奉天府四大名山。据传,此山为仙凤镇邪所化,后人为感念仙凤的功德恩泽,在此山上修建了朝阳寺。自清初始.每逢农历4月28日便举办“药王庙会”.  相似文献   

17.
天梯山石窟     
史库 《发展》2014,(10)
正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处的天梯山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天梯山石窟的开凿及其艺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直接影响到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因此,天梯山石窟称为石窟之鼻祖。  相似文献   

18.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1987年设立地级市。辖三市一区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5698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280万。是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群、优秀旅游城市群、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威海有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大小100多个岛屿、30多个迷人的岬湾、70多处天然海水浴场、10多处地下温泉。有旅游景区(点)80多处,其中4A级景区4处。目前,威海正在依托千公里海岸线,以刘公岛为龙头,以福文化为主题,充分发挥山、海、岛、滩、湾和温泉等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萧敏 《今日重庆》2010,(6):74-75
俯视大重庆:眼下展望的是一幅巨型山水,有山自水中浮动,有水自山中流泻。 游走大重庆:眼前呈现的是山的峻峭水的灵动,山水相映处,松啸鹤鸣雾起云飞。 重庆的山——顶天立地,嶙峋铮铮。  相似文献   

20.
方舟 《当代陕西》2009,(5):36-37
车穿过两山夹击形成的一道狭窄的石门,一条黑色的油路向山里延伸,一幢幢的民居依山傍水,一处处洁白的樱桃花扑面而来,商州区委组织部的干部指着窗外的景色对《当代陕西》记者说:“沙河子镇石门沟村因‘石门’而得名,南北长约5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有410户、1572口人,原来是闻名的‘上访村’、贫困村,如今有核桃、樱桃、沙红桃等特产,户均6亩经济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