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月18日,苹果公司的Apple Pay移动支付服务终于登陆中国,同时也宣告国内移动支付领域进入了支付宝、微信、Apple Pay三国争霸的时代。Apple Pay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种简便、安全、私密的移动闪付方式,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虚拟"卡包",利用储存在手机等穿戴式设备中的银行卡进行近场闪付,用户无需出示银行卡,通过手指轻触Touch ID即可完成支付。一、Apple Pay涉足银联云闪付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闪付和远程支付两类。2015  相似文献   

2.
《金卡工程》2015,(6):32-32
苹果去年推出的"Apple Pay",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仍然十分微小,其原因之一是Apple Pay的一个巨大软肋——Apple Pay不识别支付者身份,无法和商场超市的会员卡实现整合,难以让老顾客享受到打折的优惠。在近日的苹果全球开发大会上,苹果宣布,Apple Pay将第一次支持商户的会员卡、计分卡、奖励卡等。这有助于解决Apple Pay上述的软肋。  相似文献   

3.
看好Apple Pay     
Apple Pay将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带来巨大挑战,移动支付的规则会被Apple Pay改写,值得好好说说。Apple Pay出来,朋友圈一堆人刷绑卡信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Apple Pay使用体验报告出来,许多报道说体验并不好,并且有许多分析文章说不看好Apple Pay能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构成挑战,甚至还有建议Apple Pay砸钱推广的。而在笔者看来,  相似文献   

4.
2016年2月18日,中国银联宣布"云闪付"正式开通支持Apple Pay服务。Apple Pay采用的是全终端模式的NFC技术。此前的2015年12月12日,银联发布了适用于安卓手机的"云闪付"产品(基于NFC-HCE技术)。银联为不同手机平台下的NFC手机近场支付产品赋予了统一的品牌名称"云闪付"。"云闪付"开通Apple Pay  相似文献   

5.
苹果的支付服务Apple Pay于2月18日正式在中国开放,用户通过绑定Apple Pay合作银行的银行卡,就可以在支持Apple Pay的商家进行支付活动. 1 Apple Pay到底是什么 从目前的功能而言,Apple Pay只是一个卡片包,和中国逐渐普及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有着本质区别,后者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线下支付、转账、网络购物及储蓄理财等诸多功能.但投行Piper Jaffray分析师孟斯特1月预测,今年苹果可能会在Apple Pay中加入转账支付等新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2月18日,Apple Pay服务登陆中国市场首日,中国银行作为首批合作银行宣布全面支持Apple Pay服务。据了解,中国银行与Apple Pay服务的全面对接,将成为中银长城e闪付旗下的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移动支付体验。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相关人士介绍,这项服务的推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果粉"的移动支付需求。客户可以通过中国银行信用卡和借记卡来使用Apple Pay进行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支付方式就有着很大的改变,传统的银联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点,打开新的竞争局面。近日,据传银联已决定在国产Android阵营手机厂商中推广其移动支付服务"Android Pay",并有望在明年第三季度推向市场。国产手机厂商也确认了银联的动作,具体时间还没定。据悉,Android Pay参考了苹果公司Apple Pay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移动支付市场迅猛发展,在线上、线下交易中均得到广泛普及。2016年2月,苹果公司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协议,银联云闪付开通支持苹果支付(Apple Pay)服务,Apple Pay正式登陆国内市场。论文从梳理移动支付发展的三阶段入手,比较分析了Apple Pay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在支付手段、安全性能、便利性等方面的优劣势,指出Apple Pay目前在国内市场面临缺乏消费生态场景支撑、消费者支付习惯难以改变,银联POS终端数量、近场支付等硬件环境仍有待于完善等制约因素,短期内虽然不会改变现有移动支付格局,但对加快我国近场支付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卡工程》2015,(3):20-24
随着苹果、谷歌以及三星在移动支付上频频布局,移动支付也再次成为人们舌尖上的大热话题。那么,Apple Pay能否引领移动支付,成为该领域的救世主呢?  相似文献   

10.
<正>2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宣布支持Apple Pay,工银信用卡持卡人可轻松地将带有银联标识的个人信用卡添加到i Phone、Apple Watch以及i Pad上,率先享受无卡支付带来的畅快支付体验。中国工商银行作为支付方式创新革命的先行者和Apple Pay首批支持银行,将与Apple Pay一起向持卡人提供更加简单、安全、私密的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1.
《金卡工程》2016,(4):35
4月20日,Ping++联合分期乐、量化派和米么金服,推出“聚合分期”产品,以帮助商户解决消费者分期支付的需求和通过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难的问题。Ping++“聚合分期”产品的推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2014年的打车之战、红包、线下扫码,不约而同地教育了市场,让移动支付从前沿变成了大众。几乎一夜之间,叫嚷了好多年的手机钱包概念普及开来。于是更多的玩家入场:Apple Pay、三星Pay、华为Pay、小米Pay等。  相似文献   

12.
《金卡工程》2014,(12):39-40
正移动钱包曾被认定为是一种将能够彻底取代大量信用卡以及口袋或钱包中零钱的创新产品。早在今年初,业界似乎就开始认为,苹果在今年10月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Apple Pay将充分展现出移动钱包的前述潜能。然而,据市场研究机构Infoscout对黑色星期五当天的市场调查显示,尽管苹果的Apple Pay已经推向市场,但这款移动支付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却  相似文献   

13.
<正>8月31日,Huawei Pay正式上线。继支持Apple Pay、Samsung Pay服务后,招商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再次扩大版图,与华为公司达成合作,成为首批支持Huawei Pay服务的银行之一。至此,招商银行持卡人可在各大商户通过多种手机品牌的支付产品安全便捷地消费,获得绝佳移动支付体验。金融级标准+芯片级安全,无需网络即可支付"一闪通·Huawei Pay"是招  相似文献   

14.
随着 Apple Watch 的正式发布, Apple Pay 最近在网上也越来越如火如荼地被提起。也多有传闻称:iOS 8.3发布时,Apple Pay 在国内会同时上线。  相似文献   

15.
NFC重新崛起 近期有传言Apple Pay进入中国有望与银联合作,我们认为不管双方会不会展开合作,基于NFC的移动支付有卡方案会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手机厂商的苹果和三星的进入,到底会给国内移动支付的产业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于苹果来说,它入华的挑战又有哪些呢?2015年12月18日,苹果和三星电子几乎同时宣布,各自旗下的Apple Pay和Samsung Pay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最快将在2016年初向用户开放。而Apple Pay和Samsung Pay的最大特点就是包含了近场支付(NFC)的功能,这不但让零售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就是Apple Pay在美国面世后的2个月,调研公司ITG发布报告称,美国移动支付市场所有交易量的4%是通过Google Wallet完成的,而Apple Pay的这个数字是1%。First Annapolis Consulting在2015年年底对美国Apple Pay用户习惯做了一个调查发现,2015年年底只有20%的i Phone6用户表示使用过Apple Pay,  相似文献   

18.
正千呼万唤始出来的Apple Pay2014年9月10日凌晨,苹果iPhone 6和Apple Watch发布,从2011年开始就不断传言的NFC功能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一出世就与全美3大卡商、6大银行宣布合作,覆盖全美22000家零售商。苹果Apple Pay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用Touch ID验证用户信息、SE芯片保证隐私,Passbook存储银行卡  相似文献   

19.
易艺 《金卡工程》2014,(10):23-24
正10月17日,i Phone6在中国内地上市,Apple Pay却"失约"了,不禁让人再次对中国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支付的前景产生怀疑。然而,短短3天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表示我国金融IC卡发卡量突破10亿张,并重申了2015年全面应用金融IC卡的目标,这又给NFC支付打了一针强心剂——由于金融IC卡与NFC在受理环境上具有极高兼容性,金融IC卡普及带来的POS机全面  相似文献   

20.
《金卡工程》2015,(9):33-34
近日,外媒报道,为更好地在中国市场推广Apple Pay,苹果一直在努力从事基础性的铺垫工作.并且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即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了一家子公司——苹果技术限务(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已被准许运营Apple Pay。据悉,眩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10日,法人代表是苹果公司副总裁、财务主管Gary Joseph Wipfler,主营业务包括支付领域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系统集成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