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12日,"第九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暨2013中国电子银行年度金榜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聚焦互联网金融热点,参会人员就互联网金融、电子银行等话题进行深度交流;同时,年会上围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功能和用户体验以及互联网金融创新等为类目分出了24个奖项,并划分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共48家银行获奖。本次年会还发布《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相似文献   

2.
面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普及带来的冲击,传统的金融渠道模式、服务模式正在悄然变化。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结合,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业务分流,即更进一步地把业务办理从网点柜面、银行自有电子渠道(ATM、自助银行、网  相似文献   

3.
面对大数据时代,分析技术、移动互联、云计算等科技因素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金融消费方式。国内商业银行亟需采用新技术手段,洞悉市场最新的变化趋势并作出快速响应,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致力建设"智慧银行",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竭力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电子银行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不仅使得"余额宝"、"理财通"、"阿里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迎风而涨,侵蚀着商业银行的财富领地,也正在驱动金融业的整体变革。电商群雄而起搞金融,银行便反之而行做电商,依托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金融交易的电子银行已是众所周知,更有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各类非金融商品。显然,金融机构与电子平台的融合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5.
网点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基础经营单元,是银行策略、管理和经营能力的着力点,也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自助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NCR以"打造差异化用户体验"为战略核心,助力银行网点智慧转型。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NCR公司大中华区金融行业总裁缪刚,请他畅谈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自助服务的发展趋势。《中国金融电脑》:随着科技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商业银行网点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6.
《金融电子化》2003,(9):80-81
作为金融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德国德利多富公司在本届金融展上全力推出了"有效整合零售银行资源、缓解银行柜台压力"的解决方案。在银行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深入的今天,零售银行已成为21世纪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它的高利润、低风险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各大商业银行的青睐;其经营理念、经营形式逐步转变,服务内容、服务品种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广西财政》2000,(10):52-52
正当国人对自动柜员机还刚刚熟悉,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家居银行等又一批全新的电子银行金融理财工具又频频问世了。可以预见,随着高科技向银行业的进一步渗透,不远的将来迎接老百姓的将是跨越时空的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理财相比,电子银行理财最显的特征是其具有众多的“自我金融服务”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银行业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革,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电子银行体系及银行服务应运而生,银行业进入了电子银行时代,传统的银行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所谓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电子化建设,扩大市场占有率,建行深圳市分行也大力推出新的金融服务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本从规划目标、效益分析、经济效益、总体规划等方面详细分析了ATM与自助银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银行业电子化、信息化的进程。应用信息技术建设自助式金融服务,拓展银行的服务空间,让客户自由方便地选择地点、时间、场所,独立完成应由银行柜台完成的业务,从而以全新的面貌、形象和手段吸引客户,扩大用户群,是近年来商业银行金融电子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商业银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强标准化工作,对于促进国内银行与国际金融服务的接轨,提高国内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迅速发展的新业务、新产品以及互联通用的需求也要求银行业建立统一的业务操作管理规范标准。技术应用标准化、业务处理标准化是促进我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服务接轨、提高国内各商业银行整体竞争水平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以ATM、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为例,探讨规范自助服务渠道业务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2.
论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实际,客观总结和评价了农业银行当前电子银行创新的成效与不足之处,针对性提出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建议构建智慧银行、移动金融、电商金融、在线融资"四位一体"的商业服务新模式,推动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电子化建设,扩大市场占有率,建行深圳市分行也大力推出新的金融服务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本文从规划目标、效益分析、经济效益、总体规划等方面详细分析了ATM及自助银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当银行搭上科技的快车,信息技术之于银行业,便如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历史上每一次通讯技术的进化,都带来了银行的变革和空前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商业银行“物理网点+电子银行”的业务模式也正向着“水泥+鼠标+拇指”的新格局演变。除了能够满足传统的银行业务需求,这类移动银行的APP(Application的简称,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客户端还在不断聚拢和整合越来越多的功能,包括买彩票、买电影票、缴费充值、商旅预订、查询网点等等。换言之,相对于早期的物理网点和90年代的电子银行,在移动金融时代,APP客户端就是商业银行的“新门户”。  相似文献   

15.
电子银行的出现不仅迎合了金融一体化、综合化的需求,也是商业银行持续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对加速商业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型有巨大推动作用,因而不断受到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视。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形势,农业银行如何抓住发展电子银行的机遇,加速转型升级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剖析现阶段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缺陷,从构建电子银行品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营销考核、加强电子银行维护、提高电子银行使用率等几方面提出加快电子银行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正在逐步和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了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建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和金融活动。这种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的分散化趋势,导致其以前所固有的银行专用通信网络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需要。特别是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移动银行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时代网上银行发展趋势的探索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金融系统的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模式正经历着新的变革:货币形态从实物货币向电子货币方向演变;服务模式由柜面模式下的"人-人"对话向网络模式下的"人-机"对话演化;资金流动的载体从实体凭证向电子凭证过渡;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发展."电子银行"就是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以电子货币为经营对象,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讯、安全等技术手段,突破地域、文化界限,服务于人们各个生活领域的金融实体.由于电子银行突破了地域界限、时间界限和行业界限,所以电子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电子银行软件带有智能化特征,能衍生出更多的金融产品;电子银行可以实行统一的授信体系,使信贷资源在商业银行内部达到最佳配置,从而使金融资产风险管理日趋完善.基于这些原因,各国银行业纷纷实施银行电子化战略,尤其是自1995年世界上第一个网上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SFNB)诞生以来,网上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估算,目前国内50余家网上银行的企业与个人客户总量超过1000万.  相似文献   

18.
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应对金融同业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过去传统的增网点、配人员等粗放型发展普惠金融路径,已无法满足银行商业化运作要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移动金融技术发展运用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商业银行如何借助移动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商业银行对各种自助设备的使用需求在不断提高,对其性能和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更好地适应新的金融发展形势对自助银行发展的要求,提升银行自助设备的性能,2010年12月1日~4日,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携手存取款循环一体机制造专家、知名技术厂商OKI公司在张家界举办了2010年自助银行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日益侵蚀着传统商业银行的领地。2015年3月两会提出的"互联网+"计划,指明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产业调整发展方向。本文在综合梳理互联网金融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银行"的创新探索模式,全面评估新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冲击影响,分析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银行"的现实差距,并给出传统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银行"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传统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实现变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