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辽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不仅利于繁荣旅游市场,带动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对于树立辽宁省新时代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辽宁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对浙江莫干山、邢台德龙钢铁的实地调研,调查分析高校家长群体在辽宁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尝试为辽宁旅游业的发展,探索出高校家长游、企业+主题景区、打造旅游信息互动平台等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旅游物流是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所引起的物质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流动的各种物流现象和关系.文章通过对旅游与物流、旅游业与旅游业的辨析,提出了旅游物流的概念,并且基于此对旅游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趋势、系统设计、第三方物流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渐得到重视。气候变化与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资源分布的改变、旅游产品开发难度加大、旅游业经营和管理成本增加。那么,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呢?笔者认为,宏观措施应该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以及旅游企业做好节能减排等。在法制层面上,应完善旅游安全法律法规、建立旅游安全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旅游业一项战略性工作。文章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通过对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和黄山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针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转型升级的要求及整合旅游资源、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旅游设施、营造优良环境,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术创新等推动黄山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曦 《开放导报》2021,(1):79-87
旅游业所特有的辐射和联动作用是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蕴含着国内经济大循环所需的强劲动能,旅游业的进一步完善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旅游业国内游市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旅游线路、项目及产品加快推陈出新,低碳旅游进一步推广,在线旅游资产进一步丰富等."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国内游市场,深度开发入境游市场,优化旅游业对外开放,广泛推动低碳旅游模式,深入实施"旅游+"工程,积极构建在线旅游资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走向区域旅游合作大战略——再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区域合作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桂林旅游业也必须实行区域合作大战略,构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培育和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的大平台应当从形成共识、整合规划、基础建设、宣传促销、企业合作等方面推进。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栗会敏 《魅力中国》2009,(20):86-87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不仅是河南省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河南省旅游业面临国际旅游业竞争的必需。文章在对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基础、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旅游企业网站建设等方而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地考察和分析了河南省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条件,指出河南省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山市是安徽省旅游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突破口。文章阐述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黄山市旅游业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情况,分析了黄山市旅游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黄山市应采取创新旅游发展思路,整合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延伸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设施、优化旅游环境等战略对策更好地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9.
依托古隆中与襄阳古城的观光旅游,已是襄阳旅游业的名片。伴随旅游业新态势、鄂西旅游圈推进和构建省域副中心、都市襄阳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襄阳旅游业转型发展成为旅游业升级与城市转型的产业支撑。基于襄阳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机理,提出创新旅游产品、衍生旅游产业价值链、形成科学旅游空间结构、强化全球行销等构建都市襄阳战略的旅游产业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自然环境秀美、历史沧桑悠久、文化资源独具特色。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多数民族地区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本土旅游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民族地区旅游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民族地区实现旅游收益增长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加快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通过游客视角分析,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案例地,运用实地考察、数据对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找出民族地区的旅游企业对旅游吸引力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通过总结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旅游业发展提升建议,为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SWOT分析的民营旅游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燕 《北方经济》2006,(12):21-22
鉴于近年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民营企业投资领域的开放,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也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对民营旅游企业开发旅游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挑战的详细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进一步提出了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玉林旅游工作注重旅游项目规划和项目建设,攻坚克难,着力建设旅游强市,全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玉林旅游业发展现状玉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旅游资源,以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商贸旅游为特色。玉林旅游业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升温,随着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工业旅游得到迅速发展。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中国近年来发展的工业旅游主要是依托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工业旅游让消费者在体验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企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产品产生信赖感.同时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形象.推广企业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状态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为工作生活中压力大、渴望享受田园生活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精神消费品".乡村旅游利用乡村振兴等优惠性政策快速发展,为产业融合、农业经济以及农村扶贫等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然而随着疫情短期的冲击,游客量的减少使得乡村旅游业陷入谷底.通过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群体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进行市场分析,对乡村旅游业抓住精准的目标群体消费者作出总结,并对乡村旅游业迎接高质量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关切     
前沿政策■国务院发文支持旅游业发展近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将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授信支持,并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原理和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原理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三大旅游市场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势必造成我国入境旅游客源锐减,出境旅游人数激增以及国内旅游市场疲软。由此,提出要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港澳台市场促销、旅游业上下游企业齐心协力“抱团过冬”以及鼓励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应对策,力求将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造成了暂停式冲击,而作为亚太地区旅游关联市场的日本和韩国也随后受到疫情冲击,中日韩三国间旅游人数锐减。文章以"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2003年以来,SARS、H1N1和H7N9等疫情对中日韩三国旅游业的冲击,并预估新冠疫情对各国出入境旅客人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突发疫情对中日韩三国旅游业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受影响程度以及每次疫情之后的修复时间存在差异。随着中国经济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突发疫情对中国出境日韩人数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对这些国家旅游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对信息的高度依赖和国际互联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特性决定了旅游业实施网络营销是必然的,旅游网络营销有其独特的优势,广西旅游业已经具备了运用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应坚持“科技兴旅”的方针,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组建广西国际旅游网站并强化网站组织间的管理,利用网络优势全力打造广西特色旅游等策略来实现广西旅游业的跨越式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浙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思考和规划解决.文章提出了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战略;实施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实施旅游企业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经营战略;构建96118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依法治旅、人才兴旅和信息化工程建设等浙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国际和国内旅游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江苏旅游业的地位、行业实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旅游总收入快速增长,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旅游业地位、旅游业特点、以及促进其旅游业发展措施等进行深入分析,对江苏省旅游产品的形象定位、开发策略、提高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