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市场 宏观调控 金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金融市场的直接目的不是促成金融体系的稳定,但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有可能对于金融运行的稳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央行货币调控机制从行政性为主向市场化为主的转换,从而也为央行提供了日益强大的促成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当然,央行还应从增加货币市场工具种类、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相似文献   

2.
朱广娇 《金融博览》2021,(19):36-41
7月2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信息科技专委会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数字金融人才培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暨《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报告》开题"在北京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3.
越石 《国际融资》2009,(10):29-29,31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所著《金融的逻辑》出版。在该书中他追问: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为什么说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的惟一出路?……其实,引人关注的是,不只是因为这些尖锐问题,而是作者和同样流行的《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一些问题上完全不同的观点,乃至有媒体说:《金融的逻辑》全面驳斥了关于金融“阴谋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2010年初,一本全新视角论述货币、识别金融规律的书籍——《金钱统治》出炉,它不仅因作者权威专业而难能可贵,更在于该书对中国货币史的通俗解读和系统构架观点开历史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敬致稿约     
《中国货币市场》2009,(7):I0002-I0002
《中国货币市场》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的财经月刊。本刊依循立足中国货币,放眼环球金融的办刊宗旨,以理论与实务并重,兼顾政策研究和学术探讨,迅捷提供银行间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数据和市场活动的原生性信息,着力客观及时反映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部分,是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和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基础条件。中国货币市场虽然初成体系,但存在整体失衡、发展滞缓、功能缺位等不少问题,并已成为了经济金融深化发展的一个阻阻滞因素。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以及全面实施“十五”计划大背景下,中国有必要按照“安全、高效、开放、协调”的原则,从各个方面整体推进和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货币市场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在过去16年的发展过程中,货币市场的发展对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中也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主要表现在以地方利益为基础的市场分割;货币市场的设计不合理等。在总结货币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者对当前货币市场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争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推动货币市场超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文朝 《中国金融》2005,(10):38-40
1998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引导和监督管理下,中国货币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业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功能、维护金融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看到货币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还不能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的一面。当前,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深化金融业改革的需要,又对货币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改革背景;从技术和规模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制度需求,从现有知识积累及其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现存制度安排、上层决策者的净收益三方面分析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制度供给;最后,分析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制度需求者和供给者。  相似文献   

10.
货币市场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在过去16年的发展过程中,货币市场的发展对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中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主要表现在以地方利益为基础的市场分割,货币市场的设计不合理等。在总结货币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者对当前货币市场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争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李霞 《中国金融家》2006,(10):21-26
在建国57周年之际,回首那凝聚了千万人辛勤劳动以及智慧和汗水的中国金融改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令人欣慰和自豪,而作为中国经济、金融改革最早的“试验田”,深圳那片热土上留下的那些最初的金融改革足迹以及改革先锋们大胆尝试、摸索发展之路的风雨故事,也总是激起人们了解的渴望。 “特区货币”在当时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不过,为什么要发行“特区货币”,后来,发行工作为什么又“搁浅”了?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今年76岁,有着56年金融从业经历的刘鸿儒,是特区金融改革发展的有力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在国庆节前夕,他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中有关金融改革的点点滴滴,并向记者独家披露了特区金融在改革探索中,曹意欲发行“特区货币”的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金融学》     
《银行家》2014,(12)
正本书为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国教育学科目录调整后,国内第一部金融学教材的第三版。本书突破了以往金融教科书的体例模式,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立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对"金融体系"、"金融运行"、"金融调节"进行分层次描述和引入,将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构筑了全新的金融学框架体系。本书在写作上由浅入深,既有金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也有对国内外金融理  相似文献   

13.
敬致稿约     
《中国货币市场》2013,(5):29-29
《中国货币市场》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的中英文财经月刊。本球金融的办刊宗旨,以理论与实务并重,兼顾政策研究和学术探,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数据和市场活动的原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现特致函,欢迎各位业界同仁踊跃投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银行家》2014,(9)
正本书为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国教育学科目录调整后,国内第一部金融学教材的第三版。本书突破了以往金融教科书的体例模式,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立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对"金融体系"、"金融运行"、"金融调节"进行分层次描述和引入,将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构筑了全新的金融学框架体系。本书在写作上由浅入深,既有金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也有对国内外金融理  相似文献   

15.
《银行家》2014,(11)
正本书为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国教育学科目录调整后,国内第一部金融学教材的第三版。本书突破了以往金融教科书的体例模式,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立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对"金融体系"、"金融运行"、"金融调节"进行分层次描述和引入,将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构筑了全新的金融学框架体系。本书在写作上由浅入深,皇冕有金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也有对国内外金融理  相似文献   

16.
《金融学》     
《银行家》2014,(8)
正本书为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国教育学科目录调整后,国内第一部金融学教材的第三版。本书突破了以往金融教科书的体例模式,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立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对"金融体系"、"金融运行"、"金融调节"进行分层次描述和引入,将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构筑了全新的金融学框架体系。本书在写作上由浅入深,既有有金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也有对国内外金融理  相似文献   

17.
孔祥毅 《金融博览》2009,(23):70-73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文化,孕育于古代商业,产生于明末清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金融文化受到了来自外域文化的冲击,又吸纳了西方金融文化的一些先进成分,丰富和发展了自己,适应了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黄达教授致力于教学之中并且精益求精,念念不忘科学研究并且孜孜以求。他是新中国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开拓者.是中国金融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他以“立足本土、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严谨治学”的精神,长期致力于对中国货币、银行、物价、财政及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经济金融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探索。黄达教授的学术思想,对形成新中国财政金融学科建设和财政金融理论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金融深化进程是同制度变迁过程、经济增长过程与居民储蓄增长过程同步进行的。经济的货币化为经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所产生的巨额货币发行收入和金融剩余是支持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后货币化时期的金融困境也正是由于政府金融控制的运行机制所产生的。金融深化的下一步发展需要制度创新相匹配。  相似文献   

20.
敬致稿约     
《中国货币市场》2014,(3):24-24
《中国货币市场》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的中英文财经月刊。本刊依循立足中国货币,放眼全球金融的办刊宗旨,以理论与实务并重,兼顾政策研究和学术探讨,迅捷提供银行间外汇市场、贷币市场、债券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数据和市场活动的原生性信息,着力客观及时反映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现特致函,欢迎各位业界同仁踊跃投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