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国际格局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史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这场危机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它也因此引起了各国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研究“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金融格局”的五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衰退已成为一幕幕现实,作者认为现在需要前瞻性地研究危机后的世界基本格局。请看本文提出的后危机时代的五个研究问题:世界如何走出这场金融危机;去全球化和全球贸易、经济、金融新格局;谁会引领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增长;危机后的世界金融格局和寻找过渡全球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人看来,保持稳定是显而易见的事.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德国遭受了惨痛的教训. 德国GDP严重下滑,失业率却没有上升.毕竟铸就德国经济的是真实的钢铁,而不是次级贷款等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品.相比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域的灾难,这场危机证明实体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德国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吏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这场危机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它也因此引起了各国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反思.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表现与美国在全球所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背道而驰,这对美国政府的信誉构成了严重打击.次贷危机也将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格局构成冲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中不可能全身而退.且看本文对危机深层次影响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张磊 《辽宁经济》2009,(2):14-15
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并深刻影响到实体经济。这场危机,一方面是金融衍生品价值严重脱离实体基础资产价值所引致,另一方面与全球生产、贸易、金融部门长期以来的失衡紧密相关。经济的开放性与一国国内经济失衡相结合使得这场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染。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危机的滞后效应仍将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人们的估计与想象,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本文将这场危机与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背景、机理、特征、原因和影响几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场危机对中国在金融人才引进、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蕴含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危机在美国引发全面金融系统危机之后,影响逐步从美国扩展到全世界金融体系,导致全球以美元为核心的汇率体系波动加大。与此同时,这场全球金融系统中的危机正在加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导致全球经济总需求不断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上述因素对中国商品的出口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郭羽 《沪港经济》2009,(2):44-45
美国经济的持续衰退已经超过整整一年,当最初的“次贷危机”逐渐被“金融海啸”、“经济危机”等字眼所替代时,没有人再敢妄言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亚洲经济增长正遭受威胁的事实已不容争辩。  相似文献   

9.
始于1997年7月的东亚金融风波至今尚未平息,特别是部分东南亚国家还陷于危机深处。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现的今天,可以断定,这场金融风波的影响面必然是广泛性的、全球性的,并不存在几家欢喜几家愁,或有的在垂死挣扎、有的则可以坐山观虎斗的状况。从目前来看,几乎波及全球的这场金融动荡已经显现其以下一些带共性的特点:──始于东南亚一些国家外汇市场汇率超常波动,继而暴发了区域性的货币危机;──伴随着东亚危机的发展,继而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全面震荡;──表象的金融风波随即带出了一些危机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些深…  相似文献   

10.
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资本主义危机引发了关于未来全球经济与制度安排的必要讨论.建立在经济增长趋势研判和单纯经济数字基础上的投资模式忽视了事情的另一面:经济并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全部.金融危机表明,人类社会还存在道德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这场危机的解决方法也不应限于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1.
陈卓君 《中国经贸》2014,(11):32-32
2008年发源于华尔街对世界影响深刻的金融危机很快蔓延至全球,后催生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然而德国却在这场席卷全欧的债务危机中一枝独秀,的确引人深思。究其原因,这和德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欧债形成的原因,德国特殊的金融制度、经济、政治等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开始浮出水面,到发展、蔓延、危机升级,已持续了整整两年,而这场危机的影响力非但没有缩小,反而从欧元区边缘国向核心国扩散,导致整个欧元区经济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虽然中国并没有受到直接影响,但欧洲经济的颓势导致了我国对欧洲出口量的大幅度减少、大量热钱涌入等等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本文将尝试分析在这场危机中我国应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为如何从中看到新的发展机遇提出看法,从而既达到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提供援助以达到缓解世界经济动荡的目的,又尽可能使国内经济保持稳定态势。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金融、贸易等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所持有的态度、所采取的行动,也必将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相似文献   

13.
夏颖 《中国经贸》2009,(10):1-1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这场“金融海啸”的袭击。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刻背景 2007年7、8月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到2008年9月终于引发了一场以华尔街为震中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大地震”,并从金融领域迅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巴曙松 《西部论丛》2008,(12):26-29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于全球金融经济体系的;中击,呈现逐步扩大和发展的趋势,从最开始仅仅是特定金融产品的危机,迅速扩展到金融机构的危机,进而从金融机构扩展到全球金融市场,目前正处于从金融体系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得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相对良好的态势。在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客观冷静评估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和冲击程度,直接决定着中国可能采取的应对政策的力度和启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金融挑战,经济险象环生,世界已进入金融具有极强影响力与风险性的时期。正确认识全球性危机,增强危机意识,化解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对经济转型中的我国应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场危机的特点主要有四点: 一是全球性。危机并非仅仅发生在个别国家,而是影响到整个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于难。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一直采取观望态度的美国,在今年8月俄罗斯因金融危机和政治危机,牵动了全球股市和汇市后,才引起了警觉和焦  相似文献   

17.
夏海兰 《中国经贸》2009,(24):181-18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解读报告中指出“各国经济同步救市计划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带来了世界经济明显的回暖势头这也是很多学者认为经济靠政府救市的危机时代即将结束,而“后危机时代”可能首先将面临这场危机各国政府所选择的救市方式(大量注资等金融手段)所留下来的“高通胀风险”的后遗症。”可见,通货膨胀会计应再一次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一、导言欧元区在庆祝成立十周年之际,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侵袭。这场危机始于美国,迅速蔓延至欧洲。在应付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以及经多年累积而成的大规模的财政、金融、结构性失衡时,经济及货币联盟(EMU)准备不足。此次金融危机先是在2010年转化成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随后在2011~2012年间演化成全面的银行和主权债务危机,并曾一度威胁到货币联盟的生存。现在债务危机虽然已经减弱,但取而代之的是增长微弱、通胀近零的经济危机。这种"失去十年"的忧虑正在欧元区回荡,但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多年有利发展之后,信贷危机、金融市场动荡、经济衰退和不确定性如今正在全球肆虐.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危机,在各国的一片救市声中仍然不可避免地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多年有利发展之后,信贷危机、金融市场动荡、经济衰退和不确定性如今正在全球肆虐。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危机,在各国的一片救市声中仍然不可避免地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