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投资日益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过程中,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心理所导致的认知偏差最终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的现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的产生背景,然后对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异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通过探究投资心理及投资行为将势必为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这场体育盛会除了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外,中国经济会从中受益,也给很多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投资机会.然而,今年股市大幅震荡的走势再次提醒我们,这场奥运理财盛宴并不是美味可口的,错误的"食用方法"会让投资者感受到市场的残酷.因此,投资者只有把握好市场的主旋律,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法,才能真正体会到投资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周光友  罗素梅 《金融研究》2019,472(10):135-151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正在悄然改变着公众的投资理财行为。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下公众流动性偏好、投资行为变化与资产选择的基础上,构建基于CRRA(常数相对风险厌恶)期末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和VaR最小化的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同时引入多目标优化的NSGA-Ⅱ遗传算法,并选择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优的互联网金融资产组合。研究表明:(1)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投资行为和资产组合选择。(2)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金融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并兼顾了“三性”的相对统一。(3)模型求解结果显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资产的投资组合为低风险类资产60%左右、高风险类资产40%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发布的897个投资公告为样本,首次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的反应.我们发现市场会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持负面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短期导向策略.但是,市场会给予过度投资企业发布的市场公告以更低的评价.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一、债券投资的主动与被动之分由于债券一般拥有较长的偿还期,债券投资被称为被动的投资。所谓被动的投资,也被称购买——持有策略。为采取这种策略,投资者只要简单地选择合适的债券就可以了。什么样的债券对投资者合适,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回答。最保守的投资者选择没有任何违约风险的国  相似文献   

6.
<正>财务评价与证券投资紧密相关,但是单纯依靠财务报表中的文字与数据,往往很难对一家上市公司做出准确的财务评价,有时甚至产生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的情况,这将影响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进而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的证券投资财务评价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证券投资财务评价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让投资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以便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一、当前我国证券投资财务评价存在的问题(一)财务指标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俊桥 《理财》2007,(12):87-88
随着投资环境及投资习惯的变化,一些科学的理财观念正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但由于我国的金融投资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理财知识的普及程度也远远不够,很多投资者的理财观念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偏  相似文献   

8.
袁智勇 《财会学习》2015,(14):172-17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选择不同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可以获取不同的利益,了解公司的财务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知道该公司在未来发展中存在的潜在价值,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在这里所说的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就是指上市工资公开的发行并且能够在国家的二级市场上流通的股票的投资价值.依据市场上价值投资的理念来说,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和股票的价格对比来决定的,这样股票的投资价值就是一种相对价值.在国内有很多学者对价值投资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研究,主要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们对价值投资的解释与验证,另外一个就是人们群众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的分析和测评.本文对上市公司建立了一套评价其潜在价值的财务指标评估体系和投资剖析模型,透过模型对比,可以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上市公司的发展空间,指引投资者购买更有价值的股票.  相似文献   

9.
随着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投资日益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心理所导致的认知偏差最终引起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的现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探究投资心理及投资行为将势必对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们可以从证券市场获利,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每个投资者必须掌握一定的金融投资基础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一定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了解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变动规律.投资者可以按照价格技术指标和变动因素,选择恰当的买卖时机.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证券投资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对经济投资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信息传播份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减少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会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改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投资程度,影响企业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活动的各种外部情况和条件的综合体,投资环境的好坏、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了解程度与分析评估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高低。常见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主要投资环境冷热比较分析法、等级尺度法等。本文运用多因素评估法对山西省五个市区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得出对山西省临汾市投资环境的评价分析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现象,即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机构投资者参与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或投资水平不足;(2)相对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对民营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影响更显著,即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程度越低;(3)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地方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影响更显著,即地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程度越低。通过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带来企业内部第一类、第二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是企业投资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参考公司价值理论设计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评价模型,并且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到关于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的分析结论.分析结论表明:以该评价模型为基础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有效评价和细致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参考分析结论和评价方法选择投资对象和构造合理有效的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国内上市公司近六年主流媒体报道的经验数据,对媒体报道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尤其是正面报道数量越多,投资行为越被关注,越会导致管理层过度自信,或由于投资者情绪高涨,会增强企业的投资程度,引发过度投资或者缓解投资不足;而负面报道对企业投资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盲目的教育投资,不但没有投资收益,还会让投资者和受教育者都痛苦!  相似文献   

17.
金融的创新需要投资理念的创新,中国和发达国家在投资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优秀的投资理念会给社会和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效益.本文总结回顾了传统分散化投资理念,指出其弊端和不足.本文介绍了集中化投资理念,并提出集中化投资理念对投资者的要求和投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一、QDII 在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分析1.实现全球投资,获取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收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简称 QDII)制度是一种在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允许政府所认可的境内金融投资机构到境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机制。QDII 是一种投资渠道,是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金融市场借  相似文献   

19.
审计准则要求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但对于关键审计事项有无结论性评价并无明确要求,在实践中,出现了四种形式:没有结论性评价,结论性评价为"合理的"、"可以接受的"和"没有发现重大问题"。我们分析和检验了有无针对关键审计事项的结论性评价以及不同结论性评价对投资者投资判断的影响。我们发现,有针对关键审计事项结论性评价的情况下,投资者判断的投资吸引力更高;针对关键审计事项的结论性评价表述为"合理的",投资者判断的投资吸引力要高于表述为"可以接受的"和"没有发现存在重大问题"两种情况,且在后两者之间投资者判断的投资吸引力没有差异。我们还发现,投资者对关键审计事项的信心,中介了关键审计事项结论性评价与投资者投资判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ETF基金的投资优势与投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ETF基金收益率的稳定性、投资的分散性以及高流动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投资于这类基金.但是投资ETF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投资方式,它同样存在着许多风险.本文分析了ETF基金的投资风险,以期投资者能更合理的选择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