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8,(17):52-62
俞敏洪正在新东方大力推行他的商业哲学:“东方的精神,西方的规矩”。这是俞敏洪团队两年前不会去考虑的问题。当他带领着一帮文人和他的新东方跨进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就成为了一次开创:中国的教育产业与靠增长数字说话的资本市场的初次对接。在美国人眼里,这也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梦”剧本,俞敏洪的开场很完美。  相似文献   

2.
俞敏洪为新东方树立了一个绝佳的“形象楷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培训机构可以复制新东方的课程、教学技巧,但是却始终无法复制新东方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陈培婵 《英才》2009,(1):103
尽管一年前俞敏洪曾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但他依然在这个冬天里保持着自信,“虽然全球金融风暴可能会减缓新东方的营收增速,但是公司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内地在美国和香港的上市公司平均跌幅达到60%-70%,而新东方的股价仅从75美元下滑至11月底的50美元左右,跌幅最小。  相似文献   

4.
马钺  林默 《中国企业家》2012,(24):40-51,10
中国概念股因SEC指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华业务而再次大跌,如果两国监管制度的鸿沟依然存在,俞敏洪这样的"中国好人"就不会被SEC排除作恶的可能新东方事件时间表"你得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一个好人。"回忆今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NYSE:EDU)遭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的经历,俞敏洪跷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神情轻松。关于他是否是一个"好人"的重要性,从未像今年7月以来那样显著,它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新东方能否在美国资本市场继续立足,有人甚至担心这会成为在美上市中概股遭遇新一轮做空狙击的触发点。  相似文献   

5.
就像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后人们众星捧月般把李彦宏视为时代英雄一样,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后,俞敏洪一时间也被高举上天,“中国最富的老师”等称谓接踵而来─无数的学子记住了俞敏洪“只要活着,就是胜利”的名言,却淡忘了十多年前他刚创业时因人脉贫乏而醉酒后“我不想干了”的撕心裂肺的叫喊。比这些艰辛更令俞敏洪心酸的,其实是知识产权这一萦绕在他心头的创伤。5年前,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起诉新东方侵犯其著作权及商标权纠纷案闹得满城风雨,从一审败诉及被索赔1000余万元到二审减额,虽然新东…  相似文献   

6.
陈甲取 《成功之路》2012,(11):16-16
一次,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应邀来到同济大学演讲。其貌不扬而又不修边幅的俞敏洪一上台。就激起了场下一片“嘘”声。俞敏洪看看大屏幕上自己的巨幅头像,微笑着戏谑说:“没想到同学们把我如此‘高大’的形象放在大屏幕上,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场下一片笑声)。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  相似文献   

7.
风铃 《中外管理》2008,(4):114-114
新东方英语学校的董事长俞敏洪认为一个领导者首先必须要有效地管理自己,并总结了几点经验。 第一,设定长远目标。在新东方之外,俞敏洪设立了三个长期目标。一是创办一所“两三千人、永远不扩招”的私立大学。  相似文献   

8.
林涛  齐飞 《中国企业家》2006,(21):70-72
一个外语培训学校如何赢得海外投资者的青睐,一位校长又怎样变为上市公司主席2006年9月初,新东方上市前的几天。正在美国路演的俞敏洪接通了国内新东方董事徐小平的电话,回忆过去,两人在电话中聊到当年创业史时不禁感慨万分。说到兴奋处,俞敏洪忍不住对即将赴美的徐小平说:“小平,顺便带点新东方招生简章过来,在  相似文献   

9.
改变的勇气     
“新东方上市反而是对新东方发展的一个障碍”,这是6月14日北京飞马旅开幕中,新东方创始人兼董事长俞敏洪在飞马学堂公开课程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0.
去年9月7日,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机构“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首家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新东方此次发行3000万股,募集资金规模在1.125亿美元左右。新东方上市夺人眼球的卖点是俞敏洪成为最富的教师。新东方批量生产百万富翁早已不是新闻,然而,财富与  相似文献   

11.
杨倩 《中国企业家》2015,(21):17-17
创业之前我在新东方干了11年,一直做到了助理副总裁的职位。在这期间,我发现留学租房市场是一个空白。今年1月我看到2014年绿地海外销售额156亿元人民币,增长453%。在俞敏洪愿意成为我的天使投资人后,我终于坚定了创业的决心,于3月9日正式启动海外留学租房项目,异乡好居诞生了,这个名字也是俞敏洪起的。新东方的资金、品牌背书给了我们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参加了三次高考才上北大,联系了三年仍未能出国,教人考试算不算事业?俞敏洪组建新东方公司的最高目标就是:让中国人一想到学英语,就想到新东方。  相似文献   

13.
读书读到大学时,有一个名字,你想不知道是很不容易的,这就是俞敏洪及其“新东方”。这时,学英语学到了一个坎——要通过TOFEL、GRE或争取留学签证时,有人不自信有人很绝望,于是就一定会想到“大救星”俞敏洪,然后就会像古希腊人到德尔斐·阿波罗庙询问命运一样,来到北  相似文献   

14.
梦樵 《中外管理》2008,(11):126-126
俞敏洪,一个农村孩子,经历三次高考迈入北大;而后,却又从北大教师队伍中被一脚踹出,掉进了北飘一族;再后来,他以教授英语谋生,为年轻人实现出国梦想开辟了培训中介市场——新东方;又后来,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其个人资产一夜之间猛涨6亿——这就是新兴的中国市场,商业奇迹在这里俯拾皆是,草根变精英的传奇故事令人目眩。  相似文献   

15.
幸玮 《中国企业家》2010,(23):94-94
3.86亿美元进账,7780万美元净利,180万入学人数,这是新东方2010财年的成绩单。即便有此成绩,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心头的压力,依然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6.
“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想着所有新东方的事情,常常想不清楚,但每一件事情都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过去3个月问,这几乎是俞敏洪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本刊点评]俞敏洪的创业十年是一代知识分子学会和商业打交道的标本十年。从2006年9月7曰起,俞敏洪每天都会收到一封邮件,向他汇报当天新东方教育(NY:EDU)在纽交所的股价。到2007年底,这个数字已经从30多美元涨到90多美元。尽管俞敏洪说他对数字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8.
论商业表现,俞敏洪的2007无疑是闪亮的:第一,新东方的"客户"潮水般涌来,一年的培训学生人次超过了100万,中国还有哪所学校可以与之匹敌?新东方开出的培训班总是人员爆满,今年我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是,受人情之托找俞敏洪"开后门",帮人挤入新东方哪个哪个班去学习。第二,新东方在纽交所的股价从年初的30多美元涨到了年尾的90多美元,而同期道琼斯指数仅平盘。新东方的  相似文献   

19.
昝立永 《英才》2013,(5):58-59
就在新东方几近弱冠之年的时候,祸不单行的调查裹挟着单季的亏损一并而来,一时之间股价狂泻,传闻四起。这或许就是新东方命中注定的"成人礼"。"这钱花得值。"支付给世界前五大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巨额费用,没有让俞敏洪太过心疼,尽管新东方新一财季亏损的一定程度上讲,是因为应诉费用。2013年第二季的财报显示,新东方当季亏损1576万美元。而上一次新东方出现亏损则要追溯到2007年。就在新东方几近弱冠之年,祸不单行的调查裹挟着单季的亏损一  相似文献   

20.
李彤 《中国企业家》2006,(24):22-22
历史没有假设,新东方选择了成为上市公司,就与世界一流大学的非赢利之路分道扬镳了中国民办教育的骄子新东方在纽约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1亿美元。新东方的创始人,“留学教父”俞敏洪以20亿身价成为“中国最富的英语教师”。不止一次,俞敏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东方上市不是为了钱,募集到的1亿多美元存在银行没用。真正的企业家都懂得上市是最昂贵的融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