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诚,信也;信,诚也”。其基本含义就是守诺、无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作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诚信”是支撑商业社会道德的支点。不以诚信为规矩,企业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羽诞 《上海企业》2003,(12):21-24
一、诚信与信用的关系 我们在谈论信用体系建设的时候,经常会用“诚信”两字来代替。中国文化中的诚信概念并不只限于经济领域,它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念。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就十分重视诚信问题。所谓“诚”是指实事求是,不欺骗别人;“信”则是指对人信任。因此孔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貌岸然也。”“人无信不立”。管子把诚信作为治国基  相似文献   

3.
孟子曰:"诚者天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孔子云:"言而有信."古代圣人将"诚"与"信"列入<三纲五常>之中,把"诚"作为人类社会如天之高的道德情操,把"信"视为红尘仁人有诺必践的道义行规.可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美德,也是我国悠久文化的传统古训.  相似文献   

4.
诚信作为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是传统道德的支柱。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诚信的风尚时,可以从传统道德的思想宝库中获得许多精彩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道墨法多元并存,它们对社会的冶乱盛衰,对人生的穷达荣辱,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但是,凡涉及做人处世时,则众口一词,崇尚律己爱人的高风亮节。诚信,是诸子百家共举的道德标准。《礼记》把"诚"看做是天地人伦内在的规律:"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与天地人伦同在,永恒不变。诚是本质,信是诚的表现。所以唐代张弧在《素履子·履信》中阐述道:"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  相似文献   

5.
诚信兴企     
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诚者商之道也”;又云:“诚招天下客,誉中信中来”。今人云:“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又云:“诚信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与标志”。由此现之,从古至今,诚信乃立身处世、从政经商之通理。理通则事达,理悖则事蹇,古今中外皆然。诚信兴企。清末胡雪岩在创办胡庆余药堂时亲自制作“戒欺”匾:“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不以劣品弋取厚利……”胡庆余堂能在晚清颓世中闻名遐迩,经久不衰,“戒欺”使然。同仁堂风雨300多年,而今青春常在,其得益在于坚持“炮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金,诚信是企业的第品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翻开中国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诚信的历史”。《孟子》中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论语·子张》中有“君广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厉已也”的观点,《中庸》中有“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一说,国外,亚里士多  相似文献   

7.
诚信及诚信文化的实质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学说的核心为仁,以仁、义、礼、智为基本的道德范畴,同时把“诚”与“信”作为判断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墨子认为,一个人为人处事,要“言必信,行必果。”2、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经济活动基于社会习惯和道德之上,如果离开这些习惯和道德,人们之间的交易将受重大影响,交易的基础就会动摇。”“如果追求金钱和名利超出对智慧的追求,整个社会便…  相似文献   

8.
徐海亮 《企业文化》2007,(10):34-36
什么是诚信?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诚信。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征《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征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诚信息真。这句蕴涵深邃哲理并一再被古今中外事实所证明的纯朴话语 ,明白无疑道出了诚与信的内在关系。诚与信是统一的 ,信建立在诚的基础上 ,不诚谈不上信 ,不信是因为少了诚 ,二者密不可分。诚信 ,对市场经济、对为人处事 ,她的份量怎么说都不会过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诚信的国家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今天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说“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也是诚信之意。然而 ,诚信这两个字 ,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概莫能外。那个自诩最民主、最讲法制也最高贵的美国 ,在“安然”事…  相似文献   

11.
诚信之我见     
李琳 《现代企业》2005,(12):53-54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建立诚信体系,改变诚信缺失现象,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那么如何理解诚信?“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与“信”两个方面。“诚”主要是讲忠诚、诚实、诚恳;“信”主要讲信任、信用、放心。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人们社会道德的规范。“诚”为诚实,是语言和内心的一致,诚者,指真心实意,实实在在;“信”为信用,为语言和行为的一致,信者,指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诚信是诚实与信用的一致,即以诚待人,取信于人。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  相似文献   

13.
刘伟利 《民营科技》2010,(5):103-103
诚信是现代汉语中的组词,“诚”指真心,不虚伪,“信”是指讲信用、真心、不虚伪。诚信是道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个人信用体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是市场经济良性运作的基石。大学生要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和持续融资的先决条件,它给了现代市场经济“第一推动力”,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最大的“无形资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诚实守信为美德。“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欲正气心,先诚其意”,“意诚而居心正”(《大学》)“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论学篇》。  相似文献   

15.
诚信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诚信伦理思想及其内涵,对于加强我国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海尔”、“海棠”的浮沉看会计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主要的品德。诚是诚实,诚心诚意:信是信用,遵守诺言。“正心诚意”的儒家经典“民无信不立”的悠悠古训在炎黄之地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由此可见“信”的重要。实际上,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美德之一,也是全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处于第一位的要求。那么,诚为何意、信为何意呢?  相似文献   

18.
保险诚信体系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明 《现代企业》2004,(12):37-38
在中国文化中,诚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如同仁义礼智一样须臾不可或缺。《说文解字》曰:“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它不仅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作为经营风险和信用的特殊行业的保险业,对诚信的要求更为严格。然而,由于社会信用缺失和法制的不健全,近年来,保险领域违背诚信原则的情况屡有发生,不仅干扰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到社会大局的稳定。作为保险业人,我们必须对诚信有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在古代早就有过许多论述,如“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从现代意义上看,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一种用来评价人的基本尺度,而且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黄金原则。企业诚信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以信取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诚信具有经济学价值,是对企业在道德、法律等方面价值的肯定,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诚信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业道德、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是企业自我创造、建立、形成的强大的无形资产、诚信是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秩序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等方面阐述了诚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静 《中国审计》2003,(19):77-79
一、社会文化因素在我国,诚信源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诚信一直与忠孝仁义联系在一起,属于道德范畴。《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孔子主张为人诚实,讲信用,视诚信为立身处世的根本。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重农轻商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强调的是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而非商业原则。而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诚信则是信用经济的基石。信用经济所需求的诚信不仅有个人的品质意义上的诚信,更主要的是作为商业原则的诚信,即商业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