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张岩 《中国经贸》2009,(8):86-87
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约定书签订、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和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各级内部控制制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  相似文献   

2.
闫玉杰 《中国经贸》2023,(2):121-123
本文主要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如组织形式和相关制度不合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外部环境有待完善等,然后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合理完善优化组织形式、有效控制审计质量、引导审计人员从自身角度防范风险、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审计风险控制体系,进而更好地防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3.
杨继靖 《天津经济》2006,(12):64-64
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有: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资产保护控制、职工素质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审计控制等。上述控制内容并非相互孤立,而是有其内在关联的。下面仅就企业授权批准控制问题结合本人多年企业审计工作实际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黄克建 《中国经贸》2012,(6):209-209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内涵与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是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它的审计方法的重点是识别与控制风险,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与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云兆嵘 《中国经贸》2014,(21):283-283
内部审计风险就是说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没有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疏忽错误,或者是说在经营活动中出现了纰漏,导致审计报告中有较大的失误,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应该加强建设审计法规制度,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审计部门的唯一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达到控制并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审计风险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入手,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分析,认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注册会计师本身经验、能力不足和风险意识不强,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因此规避审计职业风险的重点是提高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审计风险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入手,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分析,认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注册会计师本身经验、能力不足和风险意识不强,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因此规避审计职业风险的重点是提高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审计风险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和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四点建议,即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准,完善法律体系、加大依法惩治力度,健全外部监管机构和被审计公司要加强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现代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审计的风险呈持续扩大趋势,审计的IT化、网络化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审计风险。坚持风险审计观的理论越来越重要。开展政府审计工作必须具有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制度控制并降低审计风险;通过了解舞弊环境和强调职业怀疑,提高舞弊审计能力,把风险审计观的审计理念贯彻到政府审计中。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控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可以对财务管控的运行进行规范,也可以利用职责杜绝徇私舞弊的情况,更好的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从而促进公司的有序发展。此外,企业财务管控水平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这就使企业不得不优化自身财务管控体系,对此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完善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文章首先对内部审计的含义及作用做出阐述,其次对企业财务管控目前存在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失、风险管控意识薄弱、外部环境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盲目扩张、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从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优化审计方式并强化审计范围、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内部管理控制等方面对如何引进内部审计职能以加强财务管控的作用展开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表达不当的或然率,它在审计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文章在分析我国审计风险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四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即强化社会审计的独立性;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以及运用科学的审计手段。  相似文献   

12.
如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审计失败案例不断出现?审计风险的成因到底是哪些?如何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提高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加速对审计准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人员进一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加强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真正发挥内审职能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内部审计指导工作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在质量控制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其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更好地促进内审人员树立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从而推进内部审计科学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航 《特区经济》2015,(2):145-146
内部审计是以管理为导向的,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条件不同决定了它与外部审计在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控制和规避内部审计风险就要从多方面建立健全组织规章制度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从而有效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实现组织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赖晓华 《中国经贸》2014,(4):185-185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源于审计规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它直接影响审计质量,间接影响被审计单位的资源分配、经济活动等。本文基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围绕对其的防范与控制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如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审计失败案例不断出现?审计风险的成因到底是哪些?如何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提高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加速时审计准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陈春平 《中国经贸》2012,(10):281-281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的不断扩大,审计人员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抓住实质要害,做出客观的判断,就必须在审计业务中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理念向“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理念转变,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即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审计工作政策性强,风险性大,如何防范与控制是审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才能促使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提高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9.
马东强 《中国经贸》2013,(12):277-277
内部控制审计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能够为企业降低风险、评估管理措施的效果提供必需的价值观和信息支持。本文旨在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产生原因,并对内部控制审计产生的成本和所带来的利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止、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的错弊现象及不法行为有其特殊作用,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依法治企,满足监管要求,控制风险,加强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