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安广实 《技术经济》2004,23(10):2-4
<正>一、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及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1.财政对农业投入数量过少,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总量约5000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5%左右。其中:解放初期占财政支出的5%左右;其后,在"二五"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有所增加,达到10%左右;再后,是"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益分析及其支持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对农业的持续有效投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措施.在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长期存在着效益不高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投入的总量较少,导致效率提高较难;另一方面是由于投入结构不合理,导致投入效果较差.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益进行分析,探讨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政策的优化路径,以提升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机理因素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减少不是一种偶然的政策现象,而是我国改革时期体制转换过程中多种机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实行替代资金分配等政策强化农村信贷并使之取代财政支农职能而成为我国农业投资外部主渠道的经济策略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仍需加强财政支捉的职能、并界定财政支农与其他农业投资主体的职能范围,以保证我国农业生产持久、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发展需要资本市场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农业发展问题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长期以来,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强调要加强对农业投入,保护农业发展,但我国农业依旧相当脆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农业及其资金来源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现阶段,资本市场完全有可能而且有能力支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农业投入多元化体制思考之我见骈永富农业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规定农业发展优先。这一时期以来农业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尽管如此,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业投入的不足,一直是困...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但政策和科学必须同必要的支农资金和支农生产资料的投入相结合,才能形成不断增长的生产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滑坡”现象,1984年至1978年全国粮食产量徘徊于8000亿斤左右,而且人均粮食还低于1984年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农业投入绝对额减少,经济效益下降。山西省、国家  相似文献   

7.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对农业的支持一直是我国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财政支农资金一直是我国历年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中,20世纪80年代我国主要依靠定价、收购及其他相关措施来影响农业。财政支农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是用于部门开支,农业各部门如水、电,供销、粮食、农业技术等相关部门。财政支农的补贴资金也大多用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政策随工农业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业贫困化问题。由于国家对农业投入近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的调整只能是着重于改善结构、提高效率,在有限的补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周江 《经济论坛》1996,(4):19-20
河北省农业投入问题研究周江农业的增长,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当前我国农业大政方针基本已定,农业投入愈加突出,也愈加重要。保证农业投入的稳步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高效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市场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近...  相似文献   

10.
康效良 《经济师》2001,(1):182-185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加强农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1.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货币政策要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财政金融与农业运行机制,建立财政金融与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论文旨在研究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模式及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传统的掠夺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天下稳,农业兴则国家兴。水利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农业的命脉。从长远来看,若不能解决缺水背后的制度因素,不能在全国尤其是缺水地区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进而形成一个节水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话,很难解决我国当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旱而灾将继续恶化和扩大。本文基于阿兰·斯密德教授所提出的"状态(Situation)—结构(Structure)—绩效(Performance)"即SSP范式,试图探寻影响农业水利设施绩效差异的本源性因素,并援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加以分析论证,以揭示农业水利设施绩效差异之根源就在于其自身特性不同,从而导致绩效不同,以期为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制度创新安排。  相似文献   

14.
China's eastern area is at middle and later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during which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ppears maladjusted. The main problems are shrinkage in agricultural comparative earning and lack of driving forc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calculating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east China from 1996 to 2005, this paper analyzes contributing degree of motive forces of agriculture develop in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east China applying GCA (Grey correl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absolut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eastern area. There is no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ry in some areas. Fertilizer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put had high contributing degree for ten years; however; contributing degree in land and irrigation work input was low.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became the leading role in mos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need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as primary motive force, at the same time, direct material input and facility input as guaranteed function. For some reason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more direct material input, less facility input " in east China now. Optimal driving.force model of fut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east China is that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are dominant, that perfected facility input arc guarantee, and that certain substance inputs ar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华 《现代财经》2008,28(2):32-3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1%.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其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急需在全国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以推动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有鉴于此,应从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入手,分析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前提,探讨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农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21世纪又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转折时期。知识经济将逐步代替传统经济的主体地位成为时代的潮流。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解决好农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长期稳定和新的全球环境下保障我国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7.
新疆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强县富民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农业投资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然而。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发展的滞后性,使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缓慢,进而引起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同时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19.
准确厘清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事关“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基于空间经济模型评价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绩效,揭示土地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其土地流转规模对稳态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而任务的实施必然需要农产品主产区补偿机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选取巩义市回郭镇21个行政村为样本区域,分析农村工业发展进程对村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工业对村域经济整体实力提升、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大、农民收入提高、村域农业、餐饮服务、商品流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其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农村工业发展通过"旁侧效应"和"回顾效应"一方面使农业劳动力移入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农民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标准的更高要求客观上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文化、教育、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没;村域工业发展在不同尺度上产生各异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