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容交易制度对金融市场的运行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实施做市商制度前后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的分析,发现实行做市商制度后,我国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都有所提高,美元/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波动虽然较以前增大,但依然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适应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牟海阳 《中国外汇》2007,(12):30-31
上榜理由自2005年中以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为主要表征的汇改以来,人民币对外币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已逐渐得到确立。虽然有着种种的局限,但目前中国外汇市场还是基本实现了由做市商驱动的市场机制。中国的银行间人民币外汇交易做市商制度实施不过两年,其间市场运行平稳,汇率还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而流动性也少有匮乏的时候。相信做市商银行作为中国外汇市场的核心群体,在中国外汇市场由初级阶段走向成熟市场的过程中必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做市商制度是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交易制度之一。做市商作为价格形成的中介与核心,不断进行双向报价,以自有资金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的利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005年5月,我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外币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等九家中外银行成为首批做市商,外币买卖包括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等八个货币对的即期交易。2006年1月,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推出美元/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对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外汇市场中人民币对外币交易的唯一做市商,在美元/人民币做市商制度推出后,由中外银行组成的做市商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力量,有利于更好地发现人民币的市场汇率水平,为进一步的汇改提供参照。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既可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询价交易,也可选择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对于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的研究,国内的相关资料不多,且偏重于宏观层面的讨论。本文基于市场微观结构视角,分析外汇市场做市商的收益与成本,研究做市商的日内交易行为以及指令流的传递过程,并从提高做市商...  相似文献   

4.
李祺 《海南金融》2007,(9):7-10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成为近年来国际经济事务中的焦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05年5月推出8种外汇交易品种以及引入外币间交易做市商制度,这一举措成为观察、试验做市商制度的序曲.本文研究认为,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是由于我国外汇市场还不完善,引入做市商制度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为了全面推广做市商制度,多方面配套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结合现代外汇市场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外汇做市商报价模型,从微观金融角度分析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及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实行做市商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进和中国外汇市场发展所具备的积极意义,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变迁和特征,而且结合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提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具体政策建议.2006年年初,中国在人民币外汇市场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人民币外汇市场成为了一个混合型市场,做市商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中国外汇市场以场内市场为主,交易量相对较小,客户结构单一,限制了基本面信息的传递.文中提出了完善人民币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称,自2012年6月1日起,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将改进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由此前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日元汇率套算形成,改为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询价,将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这意  相似文献   

8.
做市商制度是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交易制度之一.做市商作为价格形成的中介与核心,不断进行双向报价,以自有资金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的利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005年5月,我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外币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等九家中外银行成为首批做市商,外币买卖包括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等八个货币对的即期交易.2006年1月,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推出美元/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一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方式进一步丰富,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OTC方式),同时人民币做市商制度正式开始运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以新方式产生。在此情况下,银行间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波幅加大,在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总体呈平稳运行状态。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做市商制度、询价交易方式、一级交易商制度和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先后推出,进一步完善了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丰富了外汇市场交易品种。人民币在上下起伏中缓缓升值,波幅明显增大,弹性明显增强,市场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Foreign exchange trading is performed in opaque and decentralized markets. The two-tier market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customer segment and an interdealer segment to which only market makers have access gives rise to the possibility of price discrimination.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pricing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market-power considerations and analyze a database of the trades of a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maker. We find that the market maker generally exerts low bargaining power vis-á-vis customers. The dealer earns lower average spreads on trades with financial customers than commercial customers, even though the former are perceived to convey exchange-rate-relevant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汇率的资产组合决定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对本币供给的影响机制.近年来,人民币产生升值预期,我国外币资产单边增长,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本币的方式,既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又解决了货币供给.伴随着外币资产的过快增长,这种货币供给机制势必引发外汇占款激增,理论上央行能够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的对冲流动性工具不能无限使用.只要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受纠冲击的风险就不断累积.为了化解货币危机,必须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涮整.  相似文献   

13.
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做市商制度:功能、影响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做市商制度具有保持市场流动性、促成大宗交易和维护市场稳定、提高市场有效性和场外交易市场运作等项功能,中国引入做市商制度应将竞争性做市商制度与现有的竞价机制相结合,建立起适应中国市场特征、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混合型做市商制度。  相似文献   

14.
Using a comprehensive high‐frequency foreign exchange data set, we present evidence of time‐of‐day effects in foreign exchange returns through a significant tendency for currencies to depreciate during local trading hours. We confirm this pattern across a range of currencies and time zones. We also find that this pattern is reflected in order flow and suggest that both patterns relate to the tendency of market participants to be net purchasers of foreign exchange in their own trading hours. Data from a single market maker appears to corroborate that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效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对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基本方式包括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前者不会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以借助利率机制间接强化干预效力。由于我国的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市场化,加上对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非冲销式干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增强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效力的关键是要创造有利于市场干预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公安部进一步加大对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地摊银行"的打击力度,使"地摊银行"为核心的中越本外币结算体系受到影响,因此规范和促进中越边境本外币兑换市场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目前中越边境人民币与越南盾民间兑换市场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以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方式带动边境地区本外币兑换市场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就越南盾与人民币买卖、越南盾调剂市场的设立等方面进行制度安排,旨在解决长期困扰中越边境金融秩序的"地摊银行"问题,实现边境金融市场良性、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外汇市场间不对称汇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关于人民币汇率各市场间关系的研究一般是基于多元GARCH模型,探讨各市场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未能考虑各市场间汇率变动可能存在的"不对称效应":面临正(反)向的较大冲击时,各市场汇率变动表现出同步性;而面临反(正)向的较大冲击时,各市场汇率变动不同步。本文运用SJC-Copula-M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境内SPOT市场、境内DF市场和境外NDF市场之间的相依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境内汇率市场(SPOT市场和DF市场)和境外NDF市场间的联系仍较弱;SPOT-DF市场在面临大的正冲击和负冲击时均表现出较强的联动性,而SPOT-NDF市场和DF-NDF市场在面临大的冲击时汇率变动表现出"不对称效应":在面临大的正冲击(人民币相对贬值)时,境内汇率市场和境外NDF市场汇率变动不同步,当面临大的负冲击(人民币相对升值)时,境内汇率市场和境外NDF市场汇率变动表现出较强的同步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上述"不对称效应"的经济机理,探讨了其经济学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市场制度设计与改革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一年来,外汇市场改革步伐加快,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市场规模有所扩大、交易效率明显提高,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外汇市场主体和品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和自律,防范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外汇市场汇价波幅逐步有序拓宽,而面对不断扩大的汇率波幅,一些做市机构的交易员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文章指出,外汇做市商制度的切实履行和健全完善,对于规范做市交易与市场良性交易氛围的形成和推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我国外汇市场建立做市商制度的目的、所采取的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展望做市商考评机制的改进方向,并就进一步规范外汇市场发展提出相关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