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房地产与经济具有高度关联性,加强对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意义重大.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监管部门对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缺失是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本文提出我国应着力加强房地产企业信贷、个人信贷业务、房地产信贷创新的监管,加强商业银行周期发展模式和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未真正结束,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仍然存在,为尽快解决这些症结,抚平经济衰退的创伤,吸取教训,各国尤其各主要经济体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我国有关部门也引以为戒,加大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我国银行业的监管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有世界一般银行业监管的一般规律,其在实践中有深刻的经验教训。《银行业有效监管与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相似文献   

3.
张俊华 《魅力中国》2010,(29):98-98
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为金融系统内的银行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巨额的损失。为避免全球信贷危机重演,全球银行业监管者于今年9月12日在瑞士巴塞尔达成协议,以加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本文从巴塞尔协议新的变化入手,分析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监管效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张英明 《改革与战略》2012,28(9):61-64,7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波至今已近四年,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美国、英国和欧盟为防止危机对经济的进一步拖累,纷纷提出自己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以应对危机.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和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美欧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加强金融监管的启示,最后结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动向,并从市场化、风险控制和构建合作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人们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虑我国金融部门实际情况及金融统计数据的限制,实证中以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作为整个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替代,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对资本要求上。本文参照国外关于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的实证模型,选用2008-2012年我国16家A股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资本缓冲率与经济发展景气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有所降低,特别是在2010年巴塞尔协议III推出之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逐步实现了逆周期性,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发达国家,银行业混业经营是很普遍的事情。而混业经营的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不止是来自信用风险,还会涉及到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监管失控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所以对混业银行加强监管是非常必要的。BaselⅡ协议上有很多监管方法,有些适合我国的银行业,有些不适合。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提出了TRM整体风险管理和信号博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一个奖励系数,加强对银行业的管理,完善目前的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金融监管机制,从而加强金融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应让我们反思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入手,并指出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积累了较大的风险,金融危机的冲击将贷款者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也会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等问题完全暴露。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其对银行体系内信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贷款者的信用级别,增强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加强金融创新监管,以全面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兵建 《发展》2008,(7):133-133
文章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成因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加强金融监管的相关措施,以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后金融危机时代需要及时完善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机制,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界定银行监管的含义,针对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监管暴露的问题,提出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华 《特区经济》2010,(6):65-68
跨国银行并表监管已经纳入巴塞尔委员会、欧盟、美国及香港监管当局最为重视的监管建设之一,并形成共识:在并表基础上的母国全面监管原则。我国银行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构建我国的跨国银行并表监管体制:即以国外立法为参考,结合我国的并表监管实践,从监管银行机构之类型、监管之内容、监管之方式、监管之国际合作与跨国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并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当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之时,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却出现了业绩急速下滑、逾期贷款激增、坏账比例增多等问题,引起了IMF和国际评级机构的特别关注,哈萨克斯坦政府及时出台“反危机计划”,通过对“问题银行”的债务重组、注资等,扭转了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危机。然而,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并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不良贷款、收不抵支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哈萨克斯坦的部分银行。本文从国际评级机构对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评价入手,结合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现状,对其进行潜在信用风险的分析,认为哈萨克斯坦银行业依然存在贷款质量低下、收不抵支、巨额亏损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4.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urrent global economic crisis, a pertinent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world economies are suffering from contagion or interdependence effects. With its origins in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market crisis starting at the end of 2007, when a loss of confidence by investors in the value of securitized mortgages resulted in a liquidity crisis, hard-hitting the banking system and rapidly spreading into the financial markets, the effects of the crisis were automatically reflected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economies. These effects become more severe as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facing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stability. Therefore, the American shock can be seen as the trigger that revealed the other economies’ own financial problems. The main finding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US stock markets are not generating contagious effects into the Asian stock markets. However, strong evidence of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derived from these economies’ interlinkages has been detected.  相似文献   

15.
杨绍基 《特区经济》2006,213(10):103-104
放松监管、银行危机与再监管是近30年来世界银行业的主旋律。随着经济和金融的深入发展,银行监管理论和银行监管实践都产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从银行监管的经济学思想回溯入手,按照理论发展的时间顺序对银行监管的经济学思想进行梳理,并在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框架下分析现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发展,阐述现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微观基础。最后,文章就现代银行监管理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王辉 《世界经济研究》2012,(9):41-46,88
在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一般同时包含了流动性不足和不能偿付债务的现象,由此,对金融危机的性质是流动性的还是偿付性的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欧债危机再次激发了对该议题的辩论。本文厘清相关概念,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银行危机的历史中提炼出两个经验事实,在此事实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规范的框架来解释本文观点,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中同时包含基本面冲击因素和心理恐慌因素,两者引起的"不偿付性"与"不流动性"相互促进,使风险逐渐放大,最终形成了金融危机。这也说明了金融危机的性质既是不偿付性的也是不流动性的,金融援助方案也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的特点来制定。对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正在进行中的欧债危机的剖析,进一步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周伟翔 《特区经济》2011,(4):299-30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频繁发生金融危机,这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乃至政治的稳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2007年4月2日开始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还导致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冰岛政府甚至为之破产,可谓损失惨重。次贷危机造成的惨痛代价与美国政府金融监管不力有极大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监管的作用,其次,从多个方面就次贷危机视角下如何加强我国金融监管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次贷危机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到美国经济的走向,而且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走向。稳定、有效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是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以更深层次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接着剖析了当今国际金融秩序的现状,最后展望国际金融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projects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by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s of 60 middle-income economies over a period of four decad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form could increase GDP growth per capita by up to 1.4% points and raise the real bank lending rate by up to 5.1% points. Perhaps the most unexpected result is a massive increase in net capital inflows by up to 20.1% of GDP, which could plant seeds for financial risks later. The probability of a currency crisis could increase by up to 21.7% points, but the probability of a banking crisis may rise or fall, depending on the quality of bank supervision. We also find different policy impacts of different financial reform measures. Bank ownership reform and regulatory reform are critical in suppor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These findings offer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on how to derive maximum benefit from financial reforms while effectively mitigating potential risks.  相似文献   

20.
崔彦 《特区经济》2010,(9):303-30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21世纪上半叶成为计量属性的主流。但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愈演愈烈却导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融危机下如何进行公允价值应用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