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在西方国家通常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行政公诉权的制度设定除了涉及其运行原则、条件和程序,还与行政公诉权主体的诉讼地位、被告资格的认定、举证责任分配、管辖等制度密切相关.因此,科学设定行政公诉权运行的基本制度,是行政公诉权设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从现实需要入手分析了行政诉讼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行政公诉的概念,进而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和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提出建立以人民检察院为起诉主体,以维护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诉制度,并据此对行政公诉制度的建立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诉讼,又称行政公诉,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形式。在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经建立且积累了很多立法和实践经验,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探讨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行政垄断对市场经济机制的破坏作用日益严重,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对行政垄断的法律性质的认识不足,立法不完善。行政垄断属于违法行政行为。若要有效禁止行政垄断,必须完善现有的行政法律责任制度体系,并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构建反垄断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简称为行政公诉,是诉讼的一种特殊形态。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行政公益诉讼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与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这种诉讼制度相反,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旨在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出发,提出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
公诉权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追溯犯罪的权力,检察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公诉权的行使,提高检察官队伍的职业素质,以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公诉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7.
公诉转自诉制度实质上是被害人对公诉机关公诉权的制约问题,我国选择的制约方式是公诉转自诉,即在特定条件下将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的一种制度。1997年以后的司法实践证明该制度的司法程序不能顺利进行,被害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所以笔者建议以被害人司法审查制度代替公诉转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中不存在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基于刑事和解与公诉权行使的相容性.建议公诉案件在一定范围内对刑事和解进行合理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起诉书是检察机关提出公诉和出庭支持公诉阶段最重要的法律文书,文章就起诉书制作中的几个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诉是缓解我国环境破坏严峻形势的重要途径.修改后的《民诉法》一方面确认了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诉权,另一方面加强和规范了其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责.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诉中是“国家公诉人”身份,民事公诉权与民事诉讼法律监督权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统一于环境民事检察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