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专题     
众所周知,静电会引起电子设备或办公自动化设备集成电路(IC)的误动作,破坏贮存器,特别是对电磁波(EMI)和静电感应(ESD)的干扰。这不仅损伤半导体器件,也能造成事故。因此,采用抗静电导电性织物、薄膜、薄板等复合材料,屏蔽电磁波,防止静电效应,以减少静电灾害。 一、纺织品防静电的手段 1、抗静电纤维 合成纤维在摩擦时自然会带电,如何使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避免静电危害? 纺织材料泄漏静电荷的能力与纤维的比电阻有关,为了使静电电压处于不致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水平,纤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由于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电磁波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日趋增大,有关专家认为电磁污染应列为第四大污染。因此,电磁波屏蔽面料的开发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我公司根据客户需要利用不锈钢金属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开发生产系列中号纱,用以织造纱卡类服装面料,经投放市场深受用户青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聚吡咯(PPy)和膨胀石墨(EG)混合后的电磁屏蔽性能,利用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PPy/EG二元复合材料。通过FTIR、TGA和SEM分析对制备的二元复合材料物相组成、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同轴法测试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膨胀石墨掺杂量为5.12wt%时,总屏蔽效能在2~18GHz范围内由20.3dB增至25.7dB,比纯PPy材料的屏蔽效能提高了41.6%,其中吸收部分占总屏蔽效能的比例为64.3%~86.5%,这表明聚吡咯/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质是以吸收电磁波为主。  相似文献   

4.
近日,"穿着防辐射服可能让衣服内辐射强度更大"的言论引起多方争议。2011年12月22日,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防辐射协会——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首度回应此事并声明:防电磁辐射服对屏蔽电磁波是有效的,不可能成为电磁波的收集器。  相似文献   

5.
2011年底,"防辐射服穿了可能危害反而更大"的言论四起,一时间引起多方争议。2011年12月22日,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防辐射协会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首度回应此事,并表明很负责任地告诉消费者,防电磁辐射服对屏蔽电磁波是有效的,防电磁辐射服不可能成为电磁波的收集器。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尼龙纤维 日本钟纺公司与HARUYAMA公司共同开发出新产品,称为“HEART GUARD”,主要目的是减轻移动电话所发出的电磁波。HEART GUARD是放置移动电话的左胸内口袋部分使用的电磁波遮断材料—“KANEBO X-AGE”,在不干扰通话的情形仍可遮断在接受讯号时所发出影响人体健康的电磁波达97%之多。该素材所使用的特殊机能素材,为一种镀银的尼龙纤维与棉、毛混纺而成,可以反射对人体而害的电磁波,属于功能性纺织品素材的一种。 “Loverain”为钟纺公司开发出来的拨水尼龙织物,其具有良好的抗摩擦特性,在经过多次摩擦及水洗后,Loverain织物仍能维持好的拨水性。Loverain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抗摩擦性,主要是在织物上接上一些缓冲的成分,使得在经过摩擦后,具有的氟分子链不易倾倒,而仍能维持好的拨水性。  相似文献   

7.
周薇  李龙 《陕西纺织》2004,(4):10-12
为了获得精纺织物的起球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使用圆轨迹起球仪对6种精纺织物的起球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构成织物的纱线进行了微观分析,对各种纺纱工艺参数对织物起球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叉枝长丝织物作为一种新颖的织物,有着良好的物理性能,独特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和有别于传统绒类织物的“毛羽”效应。文章通过织物的设计与上机织造,对平纹、斜纹、缎纹三种叉枝长丝织物的试样分别进行了性能测试与分析,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磁防护服     
苏云 《陕西纺织》2006,(3):55-56
1引言 随着手机、电脑及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广泛普及,电磁辐射的危害也日益突出。早在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提出:电磁波辐射污染已经成为继污水、废气污染及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是世界公认的“隐形杀手”。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其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广泛。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实现自我保护,如给手机等微波辐射源罩上具有屏蔽作用的外套,长期从事计算机等工作的人员应穿上具有屏蔽作用的防护服装等,以降低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机织物外观模拟技术是以织物组织设计为基础,从形成织物的纱线分析及纱线设计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影响织物外观效果的主要因素(如纱线属性、纱线在织物中的屈曲变形、织物表面光泽、光照模型等),把织物模拟技术从平面模拟提升到三维模拟的高度。机织物外观模拟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纱线模拟、织物图像模拟、织物真实感模拟,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弹力织物根据用途分单向弹力和双向弹力织物。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弹力织物大多是纬向弹力织物,是因为纬向弹力织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工艺,产品种类也趋向多样化。而双向弹力织物在市场上届指可数,而且在服装行业和某些特殊领域,单向弹力织物已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所以开发生产双向弹力织物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大。为此,我公司首先在喷气织机上开发生产了双向弹力织物,并一次试制成功。下面就整个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包装工业》2009,(11):60-61
铝箔不仅质地柔软,延展性好,便于加工,而且轻便美观,回收容易,有利环保,是现代包装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另外,由于铝箔具有较高的磁导率,有良好的磁吸收能力和电磁波屏蔽能力,耐热性又好,因此也常用于电子设备和半导体物品的包装.  相似文献   

13.
赵博 《陕西纺织》2007,(4):37-38
斜纹条子织物外观新颖、纹路突出、经染整后加工处理后,色彩鲜艳,手感柔和,具有独特的风格,立体感较强,穿着舒适,深受用户喜爱,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就织造各工序对斜纹条子织物的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型织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防水性和透湿性是服装服用性能中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重要指标。防水即指不使水(主要是液态水)浸透织物达到人体;透汽则是指使人体散发的汗液通过织物传递到外界而不在人体表面或织物之间冷凝积聚。两指标看似矛盾,但如若找到合适的临界点,二者完全可以协调统一起来,使同一织物既能防水又能透湿,赋予人体最大限度的舒适感。基于这一点,科研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研制开发了一系列防水/透湿织物,也即我们常听到的“可呼吸织物”。其中,效果最好的当数高分子薄膜与面料贴合的层压织物。本文将针对此织物对其防水透湿机理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5.
织物弯曲性能与其结构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织物结构参数对弯曲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找出合理的结构参数,以便设计出弯曲性能优良的服用织物。  相似文献   

16.
应用纳米抗紫外线整理剂对苎麻织物进行处理通过对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紫外线防护因子透气性、湿热传递性,刚柔性等功能性及服用舒适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为纳米抗紫外线整理在苎麻类织物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纺织经济》2002,(8):26-26
亚麻产品一直是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纺织品之一;苎麻被称为“中国草”和“纤维之王”,广泛地用于服装和家居领域;大麻易于种植,不需化肥,是天然的绿色产品;新疆的罗布麻以保健功能著称于世。在注重健康的今天,亚麻、大麻因药用价值倍受瞩目,亚麻和大麻织物灭菌、除臭、阻燃,屏蔽辐射、护肤健体。但是,目前我国麻纺品内销额还不到总产量的20%,国内消费者对麻纺品不很认同。  相似文献   

18.
织物起毛起球程度是影响织物服用性能,决定纺织产品品质质量的重要指标。织物起毛起球会导致织物手感变差、外观恶化,降低织物的风格和美感,使纱线和织物强力下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和耐久性。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织物的抗起球性要求显著提高,要求达到4级,对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在产品的抗起球性上提出严峻挑战。传统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测试主要是通过将样品与标准样照进行对比目测评级,存在重复一致性差,受测试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太大等不足。因此,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工作者尝试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客观评估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资讯     
锦棉金属丝面料锦棉金属丝面料是一款休闲装的理想面料。该面料采用尼龙FDY 70D 50%、32s全棉纱40%、金属丝10%为原料,选用细斜纹组织在喷气织机上织造,先后经过染色、定型等多种工艺精加工而成。该织物不仅拥有锦纶织物的风格,又兼具全棉织物的舒适性,并且具有防静电和电磁辐射屏蔽等功能,是一款优势互补的时尚面料。该面料幅宽为150cm,面密度100g/m2,现市场批发价为27元/m,色彩丰富,适宜于  相似文献   

20.
负离子织物产生负离子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负离子织物产生负离子的机理,并对影响织物产生负离子数目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指出织物本身的吸湿性、细度、组织和负离子材料的改性以及周围环境都对负离子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