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冒充专利行为和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一样,都是一种做假行为.二者的区别在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是做假者冒用他人已获得并仍然有效的专利,而冒充专利行为则是做假者冒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专利.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但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造成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使消费者真假难辨。因此,对于这一行为必须坚决制止。那么,究竟什么是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该行为又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有: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专利局最近出台查处冒充专利行为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为生产经营目的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或将  相似文献   

4.
假冒,一个是冒用他人的商标,一个是冒用他企业名称。假冒商标,可谓老鼠过街。冒用他企业名称,法律上虽不允许,商场里假名牌日益减少,可假冒产地、假冒企业名称的,却突出出来。今天只想告诉读者,假冒企业名称,与假冒商标,同样是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5.
T市质量技监局处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行政相对人为某水泥厂,有包装袋印刷设备,自己印制冒用他人产品标识的水泥包装袋后制成成品水泥进行销售,现场查获假冒包装袋2000条、印刷版2块。经调查该厂以前生产过此种水泥95吨,包装袋均为自己印制,并且生产的假冒包装袋标识和真包装袋一模一样,既有厂名、厂址又有认证标志和原厂的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而被假冒企业是一家证照齐全的普通水泥企业。该局认为该厂行为已不单是生产水泥冒用他人厂名、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但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造成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使消费者真假难辨.因此,对于这一行为必须坚决制止.那么,究竟什么是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该行为又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广告在宣传产品时,标明了专利号,也有一些产品笼统地称作“中国专利”、“专利产品”或“专利”。其中绝大多数确实是在法律所规定的保护期限内的专利产品,但也有的只是未被授权的专利申请产品,甚至是冒充的专利产品。专利法规定:“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这就是说,只有在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后,方称得上专利产品。授权前的专利申请,虽然也可转让和实施,但不能算是法律意义上的专利,其产品亦不能称作专利产品。专利法第63条第2款规定,对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  相似文献   

8.
制定法律打假.60年代初,韩国政府制定了《消费者保护法》,其内容涵盖防止伤害、质量规格、合同关系、价格标准及交易竞争等各个方面.日本早在1934年,制定了《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内容包括:混同行为;假冒名牌行为;模仿其它商品行为;盗窃经营秘密行为;引起误认行为;损害他人信誉行为;冒用他人商标行为.  相似文献   

9.
《商贸与会计》2005,(5):43-43
为了有效遏制食品药品领域专利侵权冒充专利行为,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科技创新,营造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良好环境,规范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市场经济秩序,近日由省整规办、省知识产权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商业厅等单位联合在全省食品药品领域组织开展打击专利侵权冒充专利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  相似文献   

10.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2006年度查处的5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这五大案例是: 上海喆怡通讯设备有限公司销售假冒移动电话案2006年2月9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对上海喆怡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共从现场查获涉嫌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假冒移动电话277台,价值40余万元.经鉴定,该批产品均使用假冒的品牌和厂名厂址.  相似文献   

11.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该法第21条第一款则规定:“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  相似文献   

12.
对假冒他人署名问题,争议最激烈的就是该行为是否侵犯了著作权法上的署名权。本文认为,假冒他人署名行为是对被冒名者姓名权的侵犯,而被冒名者可以视情况提起侵权之诉或不正当竞争之诉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T市质量技监局处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行政相对人为某水泥厂,有包装袋印刷设备,自己印制冒用他人产品标识的水泥包装袋后制成成品水泥进行销售,现场查获假冒包装袋2000条、印刷版2块。经调查该厂以前生产过此种水泥95吨,包装袋均为自己印制,并且生产的假冒包装袋标识和真包装袋一模一样,既有厂名、厂址又有认证标志和原厂的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而被假冒企业是一家证照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目前使消费者受骗最多的商业欺诈手段是直销、让利销售、平价销售、有奖销售和批发销售等。最常见的商业欺诈行为是短斤少两、伪劣假冒、虚假广告、预付款不兑现等。作为消费者,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商业欺诈呢?首先,要知法懂法,知道哪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欺诈行为。1.在商品中掺杂、掺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2.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质量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伪造商品产地,冒用知名商标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和他人的厂名、厂址;3.与他人合谋进行欺诈性商品销售或服务诱导;4.采取短尺少秤等手段销售商品;5.销售国家明令淘汰…  相似文献   

15.
2001年4月23日,湖南省茶陵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群众举报,在茶陵县原种场农资经营部门二门市查获了60件有假冒嫌疑的“葛仙”牌除草霸。4月25日,样品经生产厂家浙江省嵊州市农药厂鉴定为假冒产品,此后,经销商谭雄华一直不认可鉴定结论,坚持认为他是从江西南昌厂家的特约销售点进的货,不是假冒产品。8月6日,技术监督局派人带样品去浙江厂家进行了第二次鉴定,证实该批产品确实是假冒产品。于是茶陵县技术监督局于8月21日以销售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产品的违法事实,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七条,依据该法第五十三条作出行政处罚决…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第12期刊登的《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笔者认为B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处理决定是错误的。 首先,《产品质量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是“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根据本案的案情,利民酿造厂生产的“家乐”牌香醋使用的是本厂的商标、厂名和厂址,并没有伪造或者冒用新兴酿造公司的厂名、厂址。因此,定性为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和厂址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于2001年第12期刊登了《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引发了各地同志对标签违法、假冒标识及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探讨。现摘登如下: 此案属标签违法,依据《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处罚 天津市宝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陈同成认为:假冒是泛指“以假充真”和“冒用”。其中“以假充真”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于2001年第12期刊登了《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引发了各地同志对标签违法、假冒标识及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探讨。现摘登如下:此案属标签违法,依据《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处罚 天津市宝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陈同成认为:假冒是泛指“以假充真”和“冒用”。其中“以假充真”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我国第一个密码防伪酒瓶盖在重庆市长寿研制成功,日前已获得国家专利。多年来,酒类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家有关部门及生产厂家曾采取水印暗记、电码、电话查询密码和瓶口设置等多种方法防伪,但收效甚微,市场上的假酒数量不少,消费者难辨真假。据了解,研制成功的密码防伪酒瓶盖,不仅填补了我国酒类行业防伪打假的空白,而且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一种集机械密码组合加电码识别为一体的防伪技术,做假者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无法假冒。酒类行业防伪打假出新招密码防伪酒瓶盖研制成功获专利@王晓军  相似文献   

20.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而实施的不公平的竞争行为。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下列十大类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一)混淆行为主要表现为经营者采用下列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视听混淆,误导购物者;(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二)误导主要包括使用引人误解的标志和进行虚假宣传。表现为:(1)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名优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