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搞活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措施.我国应当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村度,加快建立农地流转交易中介服务组织,明晰土地所有权,以有效解决现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的各种流转方式之间内涵外延界定不清、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不顺畅及危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安排存在诸多弊端,私有化和国有化的方案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不是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把土地承包权赋予物权的属性,明晰土地产权,强化承包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趋势是,以恢复农民地权为实质内容的制度变迁."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有效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以及加快城市化步伐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农地所有权主体事实上的缺位 ,农地的流转缺乏规范等原因 ,农地使用权的流转难以展开。本文探讨以业主所有制为基础建立双重产权制度 ,培育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克俊 《财贸研究》2008,19(2):149-150
在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关键是产权问题.目前,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农村土地产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建立合理的产权抵押和流转机制,将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斌 《财贸经济》1994,(11):60-62
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机制,实现了家庭经营与集体土地所有制相结合,为农户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但不完善的土地制度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1.产权不明晰。产权是平等的所有权之间为解决共同财产问题而形成的权责利关系。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产权是所有权的实现。只有当参加市场交易的各类主体的产权得到明晰界定,市场中的各种交易才有可能进行。明晰的产权关系是使农户进入市场,实行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的基础。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就是要把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产使用权的内容、界线、实现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加以保护。而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在实行大包干以后,土地所有权在实践中是模糊的。虽然《宪法》、《土地管理法》中确认“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但这个集体由谁代表,缺乏明确的人格化,所有权主体呈现虚置状态,以致有的地方在签定土地承包合同时,甲方盖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完整,主体模糊,界定不清,农民拥有的土地产权残缺,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而导致制度效率不高和边际效率递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原因,指出我国未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路:加强立法,明确界定农民土地产权,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比浙江、河北、广东三省相邻建设用地流转价格以及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程度,认为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在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完善使用权制度,仅对使用权的流转做出规定效果并不明显。鉴于此,在针对我国所有权主体虚位、客体不明确、权能残缺等问题提出改革思路的基础上对比不同产权土地使用权权能,提出应按照土地用途而非所有权主体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等的权能。  相似文献   

8.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因素。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却未能对产权主体的界定进行系统的考虑,而主要体现为对集体化生产方式的改革,由此导致产权主体多重化。因此认为,必须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国有永佃制是可行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因素。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却未能对产权主体的界定进行系统的考虑,而主要体现为对集体化生产方式的改革,由此导致产权主体多重化。因此认为,必须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国有永佃制是可行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吉林市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产权制度残缺,产权关系混乱;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农地流转、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的主要障碍。推进土地流转,应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土地流转利益主体,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同时,应改革相关制度。增加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的重大问题,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土地实现了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变,这其中涉及到土地权属、土地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等问题。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为例,试图呈现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土地产权改革过程。我们从中发现,南海的农地产权改革实现了从最初农地产权权能相对单一、模糊和残缺的土地产权形态到产权权能相对多元、具体和丰富的产权结构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确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目前我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确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时代特征、公平与效率、当代农民对土地的根本要求以及意识形态观念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应该确认给农民,这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依据,即历史依据、效率依据、公平依据、现实依据和意识形态依据。文章提出,没有抽象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只有具体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给农民,并以"土地所有权证券化 土地经营权家庭化"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实践上将给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理论上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经济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解释相同的土地质量但其产出效益却相差巨大的谜题,认为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提高农村经济绩效的基础,并指出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路径应该是把农民树立为农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经过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农地价值的显性化、农地的资本化、农地产出效率的提高以及租、费、税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和评述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的主要研究视角、存在的矛盾与困境、未来改革思路,对后续研究作出展望。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从多个领域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不足;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着城市化与耕地、农民流动与宅基地区位固定等矛盾,主要困境在于产权不完善、土地细碎化现象突出;未来应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创新宅基地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和谐的农地产权配置制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地产权是界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规则,公私权(力)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宏观条件,农地和谐产权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农地产权残缺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探索农地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的具体产权形式,明确政府与农地私权边界,改变农地所有权弱势地位,重构农地产权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宇  李政 《财贸研究》2010,21(2):46-51
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情况的直接反映。狭义上的农民土地权益主要包括土地生存权和土地发展权。基于"产权结构—要素流动"的理论分析模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变革下的农民土地权益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本质上也就是土地生存权和土地发展权逐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荣材 《商业研究》2006,(18):149-155
探讨对当前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模式,学者们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存在的缺陷出发,提出了各种改革主张,大致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部分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农民私人所有三者并存土地混合所有制或复合所有制;保留现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的主体虚位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张松松 《商业研究》2004,(3):137-138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创建是对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民个人私有的一种折衷 ,但这种设计的一个重要假设便是“农村集体”能够成其为一个完备而坚定的主体 ,但实践证明这种假设不能够成立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纳入到物权化的轨道上来 ,而且要在期限上还原农村土地的本来价值。这样的要求最终应该由引进“永租权”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属于集体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具有产权的一般特性。现行集体林权制度存在着诸多实际问题。完善的自主经营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排他性占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必须构筑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的长效机制,完善集体林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