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开发区的整体排名情况落后于广东、山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市。从江苏、广东等省的经验看,浙江开发区优化整合提升应以改革创新的思维,优化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强化科技创新浙江是全国兴办开发区时间比较早、发展比较快、规模比较大的省份之一。目前浙江经国家审核公告、予以确认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共计117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164家)和江苏(138家)。然而,总体上看,浙江开发区(园区)发展质量还不够高,与东部先进地区特  相似文献   

2.
资讯     
《中国高新区》2004,(2):62-63
长春:获全国高新区经济发展评价第一名目前,在科技部最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中,长春高新区获经济发展评价的第一名。这标志着,长春高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53家国家级高新区的前列。长春高新区成立12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个宗旨,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创新,以开放的思维谋划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环境和体制创新为保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在全国53家高新区综合指标排序中,长春高新区的技工贸总收入、GDP、上缴税费、净利润等主要指标居于前列。在科技部历次评优中,长春高新区均被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长春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均占长春市的1/3以上,高新区已成为省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3.
60年来,江苏财政已由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向财政分权全面转轨,财力不断壮大,在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从财政收支变化、财政体制变化以及财政改革方向变化入手,旨在通过总结江苏财政60年的发展经验,结合国家财政发展方向和江苏现阶段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江苏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与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与体制创新的重要区域。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在经济规模、规划布局、管理体制、产业结构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思路,除了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正确的发展战略外,还必须在发展模式方面有创新。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发展模式主要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国内…  相似文献   

5.
列队行军,有前有后,走在前边的是引领队伍的标兵。倘若队伍来个向后转,排在最后一位的就成“头领”了。看来,前与后是相对的,是可以转换的。不少沿海地区处于祖国的海防前沿。由于备战需要,过去吃粮靠调拨,用钱靠供给,发展靠计划,生活靠后方。步入市场经济之后,这些“海防”前线发挥“大海沟通海内外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体制创新、对外开放方面率先突破,走在了全国前头。过去被人们不屑一顾的沿海地区,如今成了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原本走在后边,经过一个“掉头”战略,顷刻间成了牵头的,成为对外开放、体制创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一百多年来,闭关锁国的中国经常处于挨饿和挨打的窘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了渐进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精神,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作为渐进式改革的产物,开发区应运而生。连接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满足国内与国际两方面需求,开发区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江苏开发区一直走在全国开发区的前列,优越的区位条件,亲商、富商的服务理念,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外商,也使江苏开发区自身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作为江苏省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外向度最高、高新技术产业最密集的区域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省内各级各类开发区已经成为各地创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区域经济的排头兵。然而,在开发区起承转合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也面临着“后开发区时代”所带来的种种威胁,存在职能定位混乱、发展和竞争优势下滑、产业链增值缓慢等发展困境。以江苏开发区产业链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出江苏开发区产业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各开发区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及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新区》2013,(10):42-50
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胜利召开,国家高新区在系统地总结20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战略部署,继续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重点抓手,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发展道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逐渐成为同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构成。一、国家高新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童文山 《开放潮》2006,(5):42-4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与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与体制创新的重要区域。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在经济规模、规划布局、管理体制、产业结构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思路,除了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正确的发展战略外,还必须在发展模式方面有创新。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发展模式主要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江苏科研院所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开发型科研院所的改制和发展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文章对江苏开发型科研院所改制工作的背景、改制工作实施情况、改制后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研究院所改制、科技体制创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江苏省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区是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文章就江苏省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及占全国高新区的贡献份额做出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2010,(6):16-17
以开发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是江苏发展现代产业经济的重要经验。十多年来,江苏开发区每年都以30%左右的经济发展速度高速成长。江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36人,是全球的16.6倍,亚洲的6.2倍,全国的5.4倍。江苏的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80%,资源极其匮乏,迫切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近年来,江苏开发园区进入了新一轮创新创业高潮,他们瞄准全球产业链方向寻找第三代工业园区突破口的经验相当可贵,泰州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新阶段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作为省域一级,江苏无疑走在全国的前面,有人说,江苏撬动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做法有其"样本意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开发区正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外向型依赖、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多功能的综合型园区转型,开发区的产业、城市、社会三者之间已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需要构建内涵更为丰富的创新体系,走一体化转型发展之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创新驱动、集聚领先"为目标,推进产业转型。当前,开发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大项目支撑不够强、新兴产业发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彭颖 《改革与战略》2013,29(4):33-35,59
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是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载体。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灵活高效的开发管理模式成就了上海开发区在全国的示范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外部政策环境的日益变化,上海开发区的原有开发模式优势显著弱化,新的模式尚未建立,使得上海面临着新建开发区进展缓慢、老牌开发区转型升级困难的局面。而与此同时,珠三角、环渤海以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开发区正在积极探索规划理念、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市场资源深度运用为主的发展道路。为此,文章拟在论述国内开发区发展新动向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上海开发区未来转型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云南各主体功能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从而导致区域创新模式的选择也有差异.云南省的优化开发区属于经济成熟区,应选择自主创新发展模式,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分别属于经济成长区和欠发达地区,创新模式的选择都是模仿创新,沿边开发区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应选择模仿创新和区域合作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设立30年之际,为研究在行政体制机制方面影响和制约开发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为开发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山东省行政管理学会会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省商务厅近期在济南举办了"第三届东方行政论坛·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讨会",取得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1.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是十五大赋予浦东新区的重任,加快浦东新区区属企业改制工作是实现体制创新的重中之重。2.浦东新区现有各类区属企业6873户,至1997年底,已改制1756户,仅占企业总数的25.5%,企业改制任务相当繁重。十五大以后,新区企业改制呈现加快趋势。3.浦东新区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改制工作,必须有正确的对策和得力的措施。浦东新区要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是历史赋予浦东的重任。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体制创新首先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加快对浦东新区区属企业的改制工作是实现体制创新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