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处跨国性腐败案件离不开国际合作。在这一国际合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是:国家刑事管辖权、合作各国的法律差异以及刑事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2.
司法干涉是21世纪前十年中的一种重要法律现象,是人道干涉在20世纪90年代遭遇抵制之后的产物,分为国家层面的司法干涉和国际司法机构层面的司法干涉两种形式。国家层面的司法干涉主要体现在国家行使普遍刑事管辖和普遍民事管辖两方面;国际司法机构层面的司法干涉则主要体现在国家通过国际刑事司法机构来对发生在他国的犯罪行使管辖方面。随着国际法院2007年针对《灭种罪公约》适用案判决的做出以及澳大利亚诉日本案的出现,基于普遍性法律利益的司法干涉作为一种新形式构成了司法干涉的新发展。司法干涉一方面能促进实现国际正义,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也给现存国际秩序带来了挑战。对于中国而言,司法干涉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中国有必要认真评估此种法律现象,根据不同司法干涉现象不同合法性特质来确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司思 《中国经贸》2007,(3):42-45
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知识产权保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方略进一步明晰,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更加顺畅,专项执法行动更加有力、有效,公众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国际交流与合作呈现“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聪 《中国集体经济》2007,12(27):110-111
"恢复性司法"是近年来流行于西方刑事司法领域中的一项新制度,是对长久以来多数国家所奉行的以国家追诉为标志的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结构的突破.那么,究竟这种制度的存在有多大的现实合理性?是否有引入我国的必要?文章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刑事被害人地位的关注,世界各国相继设立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近些年,我国的司法和政府机关也开始对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这使得将补偿机构设在司法机关还是政府部门成为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6.
黄淦 《魅力中国》2010,(29):159-159
在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救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司法实践。刑事被害人通常只是作为一个诉讼法学概念为人所知,随着纠问式诉讼制度取代弹劾式诉讼,国家追诉原则逐渐取代了私人追诉原则,追究犯罪的活动被视为国家专门机构的法定职责和一种国家职能活动,检察机关取代被害人成为行驶控诉职能的当事人。被害人不再担当原告人的角色,不再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然后刑事被害人的救济却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满足,这种制度的缺失让我们很难期待作为刑事被害人的社会成员对社会充满信心。我们所主张建立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弥补诉讼救济功能的不足,在诉讼方式之外,以救助,补偿等方式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济,以此完善我国被害人救济制度,让遭受侵害的主体恢复对社会的应有期望。  相似文献   

7.
检察外交工作是国家司法外交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与国外司法检察部门建立联系和交往、展示中国检察形象,开展司法合作的重要渠道。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检察外事工作,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努力开创检察外事工作新局面,是贯彻党中央的重大部署,服务党和国家整体外交,  相似文献   

8.
梁鑫 《发展》2012,(2):84-85
刑事司法习惯是司法职业人员在司法活动中长期逐步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思维、行为和倾向,对司法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对于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司法活动来说,司法习惯有正向和反向影响。对司法习惯应在正当程序原则的指引下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9.
姚东 《亚太经济》2012,(1):18-21
从湄公河惨案着手,论述了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法律依据,打击犯罪的法律规定,犯罪的原因,最后提出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区域刑事司法合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吴玲 《理论观察》2014,(6):87-91
美国刑事司法学科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其间该学科蓬勃的发展并为美国刑事司法体系的政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而在中国,学科意义上的刑事司法还处于形成的阶段,在刑事司法学科架构等重大问题上的讨论还非常匮乏。本文分析中美两国刑事司法学科的教师构成和特征,比较两者的特征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为我国"刑事一体化"这一整合刑事学科的构想在教师建设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许琼 《魅力中国》2014,(5):342-342
2012年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刑事和解制度得以确认并开始指导司法实践。刑事和解尊重当事人的刑事主体地位,代表了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新潮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现实需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正是本文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研究的意图。本文以刑事和解概述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完善刑事和解及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向缅甸请求刑事司法协助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三个阶段,2011年湄公河“10·5”惨案发生后,中国政府加强了与缅甸的刑事司法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目前,中国向缅甸请求刑事司法协助的障碍在于缅甸国内政治形势复杂、司法受到行政干涉,司法腐败;中缅双方虽然签订了一系列禁毒谅解备忘录、联合声明等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但未签订双边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与引渡条约,对双方来说没有实质的法律约束力。就此提出以下中国向缅甸请求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策略:推动签订中缅双边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引渡条约、刑事诉讼转移管辖条约、移管被判刑人条约,资产追缴分享条约。  相似文献   

13.
姚远 《魅力中国》2010,(27):251-251
刑事和解是基层司法机关自下而上发起的一场司法改革尝试,近年来成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受到各方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过程中,加害人(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方式和被害人达成谅解以后,促使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爱鹏 《黑河学刊》2012,(3):109-112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是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处理案件、解决刑事纠纷的最基本的条件。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对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都有明确的规范,我国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部门对之认识不一。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加害人认罪、悔过;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有明确的被害人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     
《中国西部》2013,(27):8-8
1 “最高人民法院将重判性侵未成印人的国家工作人员” 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尔梅在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刑事司法保护座谈会上提出,各级法院一定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刑事司法保护工作,切实树立和强化未成年人权益特殊保护的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是基层司法机关自下而上发起的一场司法改革尝试,近年来成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受到各方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过程中,加害人(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方式和被害人达成谅解以后,促使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项刑事司法革新运动,在英美法系国家,正在被广泛适用。恢复性司法着眼于对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恢复,因而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缓刑制度在我国刑罚裁量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恢复性司法与缓刑制度在理念及价值上具有共性,将恢复性司法制度注入我国现行缓刑制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目标,而且能够对现有缓刑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项刑事司法革新运动,在英美法系国家,正在被广泛适用.恢复性司法着眼于对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恢复,因而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缓刑制度在我国刑罚裁量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恢复性司法与缓刑制度在理念及价值上具有共性,将恢复性司法制度注入我国现行缓刑制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目标,而且能够对现有缓刑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中共中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文首先论述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分析了当前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断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金山 《魅力中国》2008,(25):64-65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加害人以认罪、道歉、赔偿等形式与被害人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源于自然法理念下的恢复性司法原则和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