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服装公司的老板们经常面对着这样一些悬而未决,不得其解的问题: ▲“我们选择市场上(甚至是国外)最热销的产品,我们有时甚至整套系列地购买,但是顾客依然不能对我们的品牌情有独钟。” ▲“我们公司已经设立了一个重要的市场部,聘用了具有多年营销经验的部门负责人,但是我们仍旧不能清楚的知道谁是我们的目标顾客,他们想要什么。” ▲“我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必须重新组织我们的产品,使之满足市场的要求,但是到底怎样去做呢?” 当我们把欧洲成功的企业和许多中国企业相比较时,一个显而易见的区别是,欧洲企业和一些中国企业处理相同问题的不同方法。 以下这篇短文并不试图涵盖所有上述问题,也不是要就欧洲企业的运营提供一个完整的概述,而是就  相似文献   

2.
“顾客满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市场反映.意味着市场机会、意味着经济效益、意味着企业的生存空间.“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所提出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之首要原则。“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顺客满意”越来越多地成为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创造一流的产品是企业赢得顾客的关键,而拥有一流的人才团队是企业最终决胜市场的根本。企业怎样才能在制造优质产品的同时,“制造”出优秀员工呢?松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市场竞争就是企业间对“顾客”的争夺,在日益激烈的“顾客”争夺战中,质量,价格,交付和服务是企业常用的四大法宝,其中质量是根本。离开质量其他三项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可以说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它反映了产品是否能够反映顾客需求、能否满足顾客需求,从面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前途。  相似文献   

5.
思议 《化工管理》2001,(2):39-39
在新世纪,企业销售队伍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太过昂贵的费用已难以负担;多重分销的购货方式不再具有成本效益;顾客和供应商无法截然分开;价格也不再是销售工具或购买决策的依据。今天绝大部分的销售培训届时都将失去意义—— 传统销售的终结   原来在企业中一马当先的销售本应促进企业以顾客为主,面向顾客和紧盯顾客,在新世纪,销售却驱使企业以技术为主、面向产品与流程并紧盯自己,强调“我们的产品”、“我们的特色与优点”以及“我们与竞争对手的不同”。因此,传统销售战略最大的失败在于只注重攥紧拳头与对手竞争,而不是张开双…  相似文献   

6.
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失去了顾客,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将顾客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外部顾客,而对于内部顾客的认识就很少了。顾客是指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顾客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一个环节,因此不仅有外部顾客,还有内部顾客,企业生产中的“下道工序”就是内部顾客。所有工序都是为了最终目标的实现,即产品的产出,只有每一道工序满足了下道工序的要求,才能保证最终用户的满意。  相似文献   

7.
《玩具世界》2009,(10):9-11
业内人士将国内玩具销售市场和渠道比喻为“食欲很大,消化肠道不顺”。上期我们讲过:中国的玩具及相关产品内销市场约1000亿元人民币,是一个“大蛋糕”,“食欲很大”,但是,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销售渠道的不畅通,更主要是市场总体供过于求。确实,要进人这个市场,并在这个市场有所作为,对于内外销差异较大的渠道问题,仍是玩具企业更大程度推动国内玩具市场发展的瓶颈。但我们同样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的市场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高速发展阶段,进入新千年后,全球的目光开始聚焦东方,玩具内销渠道开始呈百花齐放之景,超市、商场、折扣店、  相似文献   

8.
1企业现状 我企业最近几年以来生产的品种是老品种,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品种档次低,产品主要以纯棉、涤棉混纺布为主,规格以粗号和平纹产品为主。产品的信息来源少,多数为顾客来样加工,销售人员对市场产品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生产人员不了解市场,自主开发产品少,看好的品种又不能及时组织生产并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汽车工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门,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尤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企业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基本上依靠国外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十分薄弱,离技术开发主体的要求相距甚远;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九五”是振兴机械、汽车工业的第一阶段。为迅速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机械工业部决定“九五”期间在全行业打一场“开发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石油行业供应链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涛 《中国石化》2005,(2):18-19
目前我国的石油产品供应链存在不少问题,可以说显现的是一种“亚健康状态”。采用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从“纵向一体化”管理向“横向一体化”转变,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来降低市场风险与成本,提高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组织与管理的发展趋势。美国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 Christopher指出:  相似文献   

11.
1 信息化基础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顾客对服饰和家用纺织品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舒适化,对产业用纺织品要求功能化、专业化;国际市场对纺织品除了国内顾客的一般要求外,发达国家还提出了“绿色”、“环境友好”等严格需求。正因为如此,对外,纺织企业怎样捕捉市场信息、满足顾客需求,克服国际市场上各种“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怎样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取得良好效益,这都需要纺织企业保证由各种信息素组成的信息流在整个“链”上良好的反馈、循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初,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认证以及企业信息化是我国纺织企业求发展、树形象的必要的“四张牌”。  相似文献   

12.
从ISO9001标准中质量体系、产品形成过程的外部接口和ISO/DIS9000:2000版中的外部接口三方面入手,论证了ISO9000标准与市场和顾客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企业应建立一个开放型的质量体系,让市场和顾客去融入企业的产品和体系中,让市场作为一个原动力去推动企业质量体系的运转,螺旋上升,达到持续改进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体验经济与非体验经济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体验经济的运行特征与非体验经济(主要指产品经济、商品经济与服务经济)的运行特征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表现为:从规模经济转变为不规模经济;从规模目标市场转变为专属个人的目标市场;从满足目标市场需求转变为满足特定市场需求;从企业技术人员创新产品转变为需求者为自己创新产品;从企业运行封闭化转变为企业运行开放化;从及时生产转变为即时设计与服务;从企业定价转变为“顾客定价”;从市场竞争模式化转变为市场竞争个性化;从产品、服务竞争转变为“体验”竞争;从市场运行的无主题化转变为市场运行的主题化;从运行程序主线的企业化转变为运行程序主线的顾客化;从重视顾客的虚拟价值转变为重视顾客的现实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制造产品到“制造顾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围绕着“企业—产品—顾客”和“顾客—产品—企业”,这两个流程的变化,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操作层不知所以,顾客如坠雾里,更令经营者找不到“北”。 造成思维混乱的一个原因,是有的企业忽视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同其它营销方式的使用一样 ,关系营销如果使用得当将是极为有效的。但是 ,如果企业的产品属于顾客不多、但边际利润很高 (如生产大型产品和特殊产品的企业 ,像波音公司、办公室自动系统企业 ) ,其关系营销效果最为显著。如果企业的产品有众多的顾客 ,且单位产品的边际利润很低 ,属薄利多销型的 ,巨额的关系投资就不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直效关系营销”的真正精神所在是“直效” ,哪怕顾客是从相当间接的市场上得到了你的产品 ,而制造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却是直效的———在与顾客加强联系的基础上 ,小到侧重于感情的相连 ,大到按照顾客的…  相似文献   

16.
第四个不安:在市场竞争中我们到底靠什么活着?市场竞争是企业最为致命的话题,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在市场中获得自己的生命力。德鲁克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企业就是创造顾客;企业只有两个功能——营销和创新。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理解顾客的价值,企业需要不断地通过营销和创新来体现顾客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在市场中存活下来。那么中国的企业又做得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国家电网公司虽然将服务优质作为企业奋斗目标之一,但是,优质服务不能不计成本,供电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将被服务所累,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局面。如何开展好供电有偿服务,是供电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们既要理性的分析开展供电有偿服务所面临的困难,又要清楚地认识到开展供电有偿服务不但会给供电企业带来无限商机。规范企业管理,还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扩展外延服务空间,使得供电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国有工业与“三资”企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企业面临“三资”企业的竞争与挑战1.“三资”企业主要是与国有企业竞争城市市场“三资”企业的竞争对象是国有经济。就总体来说,“三资”企业的企业规模和国有经济竟争差别不是很大,国有企业略占优势,国有企业的平均规模超过“三资”企业。但是,国有经济的企业规模大是结构性的,主要是重工业的企业规模大,而轻工业的规模就不具有优势。“三资”企业和国有经济在轻工企业的规模上基本相等,如果就产品和结构性特征来说,“三资”企业的规模超过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有完全充分的竞争力来和国有经济竞争,甚至把国有企业挤…  相似文献   

19.
市场是企业之本陈乐峰一个企业只有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顺利实现产品与货币的交换,生产才有意义,这个道理在今天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来组织生产和进行有效的经营,进而掌握主动权,我们称此为“有效果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品牌可以为企业保持和吸引顾客、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阻击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但是,曾几何时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产品一旦消失,企业也随之消亡。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主要是由于紧盯着产品品牌,没有将强大的产品力量转化为相应的企业力量,忽略了企业品牌。那么,如何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