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1998年4月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大多数粮食购销企业财务状况不断恶化,始终没有走出经甘当时省营———亏损、再经营———再亏损的怪圈。为探明问题的症结,农发行甘肃省定西地区分行采用量、本、利分析方法,对通渭县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个案调查。一、从现状到理想化结果,都证实了一个基本结论:粮食企业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负担通渭县粮食购销企业现有职工162人,下属20个粮管所。至2000年末库存各类粮油3229万公斤,占用贷款62…  相似文献   

2.
一、认清形势,克服困难,遏制亏损猛增势头去年以来,全国宏观经济形势显著改善,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市场货源充足,粮食价格平稳,购销总量平衡有余。粮食形势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但是,当前粮食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突出的是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滑坡,粮食财务亏损猛增。以四川为例,截止去年10月底,全省粮食财务新增亏损1776亿元,同比增亏667亿元,其中政策性亏损12.76亿元,经营性企业亏损5亿元。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粮食财务亏损猛增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亏损挂帐越来越大。要走出这个困境,除开辟多种经营门路、人员分流减负外,最主要的是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方针,进行企业改制,变国有企业为民营股份制企业。粮食企业基本上都是小型企业,不属“抓大”的范围,只有做好“放小”的文章,加快企业改制的步伐,才会走出当前的困境。笔者认为,认真研究以下3个问题,求得统一认识,改制才能获得成功。一、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是否都是国有资力。一般地说,国有企业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但从实际看,并不确切。粮食企业在八十年代中期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粮食企业普遍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经营低谷和巨额亏损、挂帐,严重困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影响粮食企业的发展。然而,四川巴中地区粮食企业在党政关心、银行等部门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在扭亏增盈、消化粮食财务挂帐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粮食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1995年以来,经过两年半扭亏增盈工作,巴中地区粮食系统较好地遏制了亏损势头,出现了亏损总额下降,亏损企业减少的良好局面。1996年全区粮食企业帐面汇总亏损2564万元,比上年减亏1596万元,下降40%,企业亏损面减少251%;1997年上半年…  相似文献   

5.
粮食工业企业自与粮食购销企业分离以后,因历史包袱沉重、经营不善、管理失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亏损在不断加剧。严重亏损导致企业资金日趋紧张,举步十分艰难。要想在短时期内摆脱因境,走出低谷,实现扭亏增盈,就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办法。一、粮食工业企业存在的因难与问题(一)包袱难以卸掉。粮食工业企业有两大包袱难以卸掉:一是债务包袱。前几年,由于企业盲目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占用银行贷款数额较大。投产后,因设备过于落后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往往产品质量不过关,而被迫停产。二是人员包袱。粮食工业企业多数地处市内…  相似文献   

6.
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是粮食企业增强活力、走出困境、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改革是粮食经济发展的动力邛崃市国有粮食企业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积极稳妥地推进粮改,继粮食工业、饲料工业改制全面完成后,又对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将8个粮站撤并为5个,形成了全市东南西北各经济区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较为合理的布局。实施企业定员招聘重组,建立新型用工机制。重组招聘的220名员工全员转换了国有粮食职工身份。重组后,全市粮食企业人员较1998年1189人减少969人,减81.5%,2003年8月份全市5个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零亏损。粮食企业…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4月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大多数粮食购销企业财务状况不断恶化,始终没有走出经甘当时省营--亏损、再经营--再亏损的怪圈.为探明问题的症结,农发行甘肃省定西地区分行采用量、本、利分析方法,对通渭县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个案调查.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粮改以来,德州市粮食系统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粮食市场化取向改革为基点,坚持落实“三项政策”为重点,坚持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坚持深化企业改革为动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了粮食企业的健康发展。2001年与1993年相比,固定资产原值增长近7倍,销售收入增长10倍,综合效益由亏损到创利润30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粮食主产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资源优势为经济竞争优势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国有粮食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在搞好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展经营,走出长期亏损的困境?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于今年3月至4月,先后到怀化地区的黔阳、辰溪、沅陵、怀化等县对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改革进行了调查。总的感觉是,怀化地区粮食系统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走出了路子,为实行“四分开一并轨”进行了有益探索。怀化地区是一个粮食不能自求平衡的山区,1993年粮食价格和经营放开以前,累计亏损13335万元。近4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增强了粮食部门的活力,政策性业务实现了减亏控亏,商业性经营实现了扭亏增盈。1993年到1995年共实现利税…  相似文献   

10.
目前粮食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一是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滑坡,粮食财务亏损猛增,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二是粮食企业各自为阵,县级以上粮食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力度不大,粮食部门主渠道地位削弱,粮食企业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三是调整定购粮食销售价格后,出现了新的“平议”价格倒挂,粮食销量锐减,定购粮调运计划执行困难,增大了仓储费用、资金利息支出,使产粮区粮食部门亏损加重;四是粮食部门购多销少,库存量大,仓容紧,资金缺,专储轮换和周转粮推陈储新困难,再次出现“卖粮难”。要使粮食企业健康…  相似文献   

11.
浅析国家宏观政策对粮食商业企业亏损的影响赵从度导致粮食商业企业连年发生巨额亏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是经营者自身无法克制的重要因素。一、政策性直接费用补贴不足额导致经营性亏损的增多国家把粮食商业企业经营业务划分为政策性和经营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有“内蒙古粮仓”之称的通辽市,1990年以后,国有粮食企业连续多年亏损,成为当出名的亏损大户。先是1999年市粮食购销企业一举扭转连续9亏损局面,实现利润905万元。接着是2000年,全市粮食系统扭转了连续10年亏损局面,实利润1547万元。2001年1至6再创佳绩,全市粮食系统实现利11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3万元。是什么力量使通辽市一摘掉戴了10年的亏损帽子呢?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三项政,一项改革”。千方百计敞开收购农民余。1998年至2000年,全市年均粮仓容量7亿公斤,而年均粮食库…  相似文献   

13.
川省泸州市属粮食主产区。粮食企业“老粮、老人、老帐”问题比较突出,地方财力薄弱,放开粮食购销后,地方财力将无法解决“三老”问题,粮食企业也不能轻装上阵进入市场经营。一、粮食财务新老挂帐多全市截至2001年9月底,新增挂帐及亏损已高达8.55亿元,其中1998年5月底以前新增挂帐7.31亿元(未纳入中央财政停息的达1.19亿元);1998年6月至2001年9月末,新增亏损1.24亿元。目前这一巨额亏损挂帐中除纳入中央财政停息的6.12亿元外,其余财务挂帐及新增亏损没有资金来源予以消化。如果放开泸州…  相似文献   

14.
也谈粮食企业亏损成因及对策卿尚毅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处境十分艰难,主要问题是市场疲软,调销不畅,亏损严重,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一定影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或对策加以解决。粮食企业亏损,主要由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政策性亏损约占亏损总额的8...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企业搞活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国有粮食企业存在的困难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企业承担政府职能缺乏经济活力。国有粮食企业是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的行业,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来衡量,矛盾显得格外突出。一是购销价格倒挂。从1994年开始,定购价高于市场价,购销差不能弥补费用支出。据益阳市粮食部门财务报表。仅此一项,1995~1997年分别亏损3041万元、5500万元和4194万元;二是粮食收购量大,调销困难,压库严重。益阳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年粮食…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改善借贷环境,争取银行的大力支持,对促进粮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四川省武胜县油脂化工有限公司主动求助于金融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县农行积极参与,贴心帮扶下,从一个亏损大户很快就走出了困境。...  相似文献   

17.
《齐鲁粮食》2002,(3):19-20
牡丹区粮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4000人,辖2个公司、31个农村粮所、10个城区企业,固定资产4900万元,仓容量1.4亿公斤。近年来,我们立足粮食主产区的实际,以粮改为契机,以扩大粮食购销量、增加职工上岗率和工资发放率、扭亏增盈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苦干实干,初步走出了搞活企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粮食企业减员增效的现实思考苟于洋多年来,国有粮食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机构重叠、冗员过多、粮食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亏损挂帐数额日益增大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与阻碍企业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粮食企业确实已经到了“不改不行,非改不可...  相似文献   

1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粮食流通体制重要环节的粮食企业已到了积重难返,非改不可的地步,否则,将严重影响到地区经济发展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质量。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在粮食企业改革的问题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子,为我们提供了...  相似文献   

20.
攀枝花市粮食企业的改革始于1997年。通过改革,遏制了企业亏损,增加了职工收入,促进了粮食经济健康发展。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主要问题(一)改制成本严重不足过去企业积累甚少,再加上政策不配套等客观因素,普遍亏损,有的甚至资不抵债。粮食企业现有固定资产中,大部分是陈旧的仓储设施及国有土地资产,且口岸不好,变现十分困难。多数企业根本无力支付分流富余人员及安置离退休职工的费用。(二)历史包袱沉重一是储备费用和亏损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市粮食企业应收的各种储备粮油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