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萍 《乡镇经济》1998,(2):16-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业生产发展、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走向优化配置、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性转移不仅是现实,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笔者就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文/余鹏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伴生的现象,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形成较为合理的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4.
浅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姚德仓1992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4.3亿人中,约有1.7亿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社会总劳动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小城镇建设在承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起到重大的作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过程中却面临着制度、内部环境、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6.
周日星 《浙江经济》2005,(12):38-40
解决“三农”问题的任何政策手段都要紧紧围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这个核心才能起作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是一种有效的转移,即能够在非农产业得到就业安置。显然,发展县域经济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怎样进行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以及如何规避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在危害,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出路,而在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要经济支柱、以中小城镇为主要方向、以实行人口迁移自由为根本保证的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成为我国目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困难所在,结合我国入世后的现实国情,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何良 《特区经济》1992,(2):33-34
<正>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必然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镇。据深圳市1990年来统计,全市201.94万人口中,暂住人口竟占66.2%,而在133.28万暂住人口中,外来农民工约占120万左右。这是一支十分特殊的特区建设大军,其作用不容低估。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很有必要重视评价、“整编”和管理好这支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客观必然,它对于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工业化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列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过渡转型期。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在这种僵硬制度约束下,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国情特色的新问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工正在走进相对贫困化与社会边缘化的制度性陷阱,帮助农民工走出陷阱,解决转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关系到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