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不断升级,审查范围不断扩大,造成我国企业赴美投资并购频繁受阻,科技投资断崖式下跌,“中概股”大幅缩水。文章系统研究了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的理论溯源、最近政策动向,以及发展趋势,并结合案例研究,分析了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的重点与特征。研究认为,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在微观层面对我国企业赴美投资并购造成较大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与投资布局;在宏观层面,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安全,乃至地缘政治等方面造成深远影响。短期我方应深入跟踪研判主要国家投资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积极参与国际规则谈判,打破美国战略联盟封锁;长期应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欧盟主要国家纷纷修改外资并购立法,加大对外资并购国冢安全的审查,审查标准趋亍严格.审查范围愈发扩大。这种外资审查立法权扩张的冲动受到来自《欧共体条约》所确立的资本自由化原则的制约。在国际投资政策趋紧的背景下,中国公司近年来在欧美国家的外资并购不断受阻。深入理解欧盟外资并购立法的规定是当前中国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是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一项新制度,作者在考察美国外资参与经营者集中的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指出该项制度在实体法上存在缺乏对"外资"、"国家安全"的准确界定以及程序法上不完备等问题,并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完善对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季仙华 《中国市场》2012,(11):77-81
良好法制环境是外资并购的关键因素。美国通过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来平衡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与保障国家安全关系这一问题,并最终催生了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美国国会2007年通过的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扩大了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范围,进一步改进了外国投资领域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为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我国也应借鉴美国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和完善外资并购领域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保持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努力限制外资威胁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国门的不断开放,外资的大量涌人,外资并购的比例在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中逐渐提高。凯雷并购徐工、达能并购娃哈哈、高盛并购红狮水泥等并购大案的出现开始让我们认识到外资并购中国家安全问题,我们也认识到外资并购要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的必要性。在我国的《反垄断法》的第31条,“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经营者集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除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外,  相似文献   

6.
外资对煤炭产业的并购,问题日益凸现。面对强大的跨国资本的投资,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法律制度,煤炭产业将会面临巨大风险,很难防范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垄断煤炭高端市场,进而削弱中国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危及煤炭产业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因此,需要尽快出台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事务处理机构和预警机制,规范调整和引导外资并购,提高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要闻     
中国欧盟商会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安审制度发表建议 (本刊讯)中国欧盟商会对国务院关于设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发表建议。中国欧盟商会认为国务院办公室2011年2月3日下达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是中国在提高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程序方面透明度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8.
陈云花 《商》2014,(36):94-95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趋势上升,但由于日本从产业政策到法律制度上对外资并购的限制和排斥,我国的并购之路仍艰难。为我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提出相应的对策,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本文将介绍分析日本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中政府的角色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 《国际贸易》2006,(6):56-60
2005年年底,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达6224亿美元,外商在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开始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建厂,发展到大规模合并、收购、接管(以下统称并购)我国重点敏感产业和龙头企业,外资并购所导致的产业安全问题日趋凸显.借鉴美加等国的立法经验和实践,建立外资并购国家产业安全审查法律制度,完善政府职能,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周丰 《现代商业》2014,(18):114-115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次在我国境内试行外资管理上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是对我国原有外资准入制度的全面变革,被视为一大亮点。国际投资中的外资准入制度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国内法的管辖范畴,由各国自行在国内法中规定,中国一直以来对外资准入都按照正面清单进行严格审查,实行审批制。负面清单审查模式对于外资进入采取了更为宽松的态度,这对上海自贸区乃至中国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有利,也是对我国长期以来在国际投资制度上的突破,对我国外资准入自由化进程更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外资并购的迅速扩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发深远。这尽管对我国经济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其消极的效应也逐渐凸显且不容忽视。本文试从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现状入手,对比国外的相关立法,从学理与实践两方面探索建立健全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韦健南 《商业科技》2008,(25):14-14
近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外资并购的迅速扩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发深远。这尽管对我国经济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其消极的效应也逐渐凸显且不容忽视。本文试从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现状入手,对比国外的相关立法,从学理与实践两方面探索建立健全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导刊》2011,(4):25-26
国家加强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为引导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近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以下简称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军工及军工配套企业,重点、敏感军事设施周边企业,以及关系国防安全的其他单位;  相似文献   

14.
《工商行政管理》2009,(6):80-8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9日就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部做出禁止收购的决定,既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也非保护主义。本案的裁决与中国的外资政策无关。他强调,对企业并购进行反垄断审查,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是中国反垄断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反垄断审查的目的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案的裁决与中国的外资政策无关。中国一贯主张积极吸收外资,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为各国投资者来华开展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本土中药药企成长良好且拥有众多资源优势,成为外资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中药秘方配方等商业秘密或知识被外资控制,市场定价权和格局重新洗牌,直接影响到中药产业的经济安全,因此,构建和完善"外资并购中药企业产业安全法律审查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投资形式由过去的新建变为收购,由合资变为独资,由参股变为控股,一轮愈演愈烈的外资并购大潮在中国市场上演。为了防止外资并购产生的垄断行为,维护有效竞争,我们在制定《反垄断法》及其细则时,要在外资并购涉嫌垄断的审查机构、申报制度、审查制度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赴美并购企业频频遭遇美国国家安全审查风险。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或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或以"受中国政府控制"为由,对并购方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最后导致并购方功败垂成。然而,美国对"国家安全"这一核心标准始终不作明确定义,"控制"概念也十分模糊,这就为美国总统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留下了相当大的裁量权,也导致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政治性不断增强。此外,美国对华外资并购企业的审查会进行特别的政治考量。这些情况,对我国赴美并购企业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研究产业安全需要达成"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确保产业安全"的共识.产业安全可从产业控制力与发展力两个方面来考察,但更重要的是应当用综合的、系统的、动态的观点来考察产业安全,还应进一步建立产业安全的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衡量方法、衡量结果的表达方法及质量判别方法,以及整体质量的综合判别方法.要理性地看待外资并购.应当清醒地看到,外商来华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追逐利润,在并购中绝大多数外资考虑的是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要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并购可以盘活资产存量,提高竞争能力,加强企业管理,改善经营绩效,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要以互利双赢来评价并购的结果,要规范审查外资并购.必须将保障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是物流、军工、能源、电信等产业的安全,重点对这些领域内的外资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要保障产业安全,关键在于做强企业.要不断推进改革,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提高核心能力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再加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的绩效.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业真正被外资垄断,但在跨国并购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方式的背景下,研究外资在华并购的演变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经营者集中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及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根据外资并购呈现出的新趋势,我国对外资并购的管理重点应从重视市场建设的经济层面上升到重视市场与规制建设并重的法治环境层面,以维护产业乃至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初期,"引进来"战略的实施使得包括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内的外资对中国直接投资流入高速增长。然而,在中国加入WTO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直接投资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本文在对1996-2012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直接投资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张、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以及投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中国外资政策红利的衰减、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投资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变化对于不同发达经济体对外投资的影响不尽一致。为进一步吸引主要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东道国应在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的基础上对外资政策进行适当的微调以及作为投资国的主要发达经济体消除投资保护主义以增进双边投资等,是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互利共赢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