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兼具南北色彩,具有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的特点。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转变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增强江苏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加快推动江苏文化"走出去",推进文化与价值观等软实力输出。当前,江苏推进文化"走出去"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和不足,如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规模与成效并不显著、文化影响力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等。因此,要加快完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提升江苏文化品牌国际竞争力和传播能力,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资源优化整合与竞争,推进江苏文化综合性、全方位"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云南文化产业具有人文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已有文化品牌的优势,为云南文化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云南文化产业应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借助品牌力量,建立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创造云南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走出去"战略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江西近年来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要从"走出去"市场空间、领域、主体、品牌及政策措施等五个方面,加快实施江西"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4.
--市场开拓阶段(2010年-2014年):走出去,布局海外,创立品牌. 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和服务"走出去"战略,在认真总结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战略,实现由自发的、局部的"走出去"向有计划、有步骤、有布局的"走出去"发展转变,使"走出去"地域范围更加广阔、投入规模扩大、人才团队更加自信、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民族品牌更获认同.  相似文献   

5.
为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带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演出产品"走出去"工程。不过限于观念滞后、品牌缺乏、营销不足等方面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对外演出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逆差。本文研究目的旨在对中国对外演出的产品的种类、市场、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寻找中国演艺产品"走出去"的推广方式,对有志于开拓国际演出市场,弘扬中国文化的企业和个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2012,(9):1+73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文化"走出去"战略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发展最突出的主题之一,这一战略是在我国文化产业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文化"走出去"战略涉及政治、经贸、文化等诸多因素,其中的市场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等问题深值研究,如何抓住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格局深入调整的新机遇、主动应对新挑战,如何客观分析新环境、着力开拓新路径,成为文化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理工大学将联合举办文化"走出去"系列论坛。  相似文献   

7.
《品牌》2020,(1)
湖湘文化协同我省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机制研究是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民心相通"的桥梁和基础。为了湖湘文化能在"走出去"倡议思想中充分发挥作用,本文通过以湖湘文化协同湖南高职教育走出去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湖湘文化与我省高职教育走出去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从而有效提升劳动力人才质量水平,同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8.
文化"走出去"作为中国新时期"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表现。文章以孔子学院作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代理变量,使用差分GMM和系统GMM两种估计方法对文化"走出去"的投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孔子学院作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最典型代表,虽然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及推广汉语为主要任务,却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很大影响,文化"走出去"表现出显著的投资推动效应,而且这种投资推动效应具有明显的经济差异性和洲际差异性。今后孔子学院应该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逐步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型,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当众多卖场都在自己的"领地"里通过价格战等传统技法打得你死我活之时,北京灯饰市场的龙头老大十里河灯饰城却选择了"走出去"的方式,将文化、知识和品牌送到北京城镇化进程中逐渐富裕起来的十个郊区县老百姓的身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企业向海外"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紧,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浮现,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问题尤其突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以及当地的法律法规等,造成了国有企业"走出去"容易,"走进去"难。文章对国有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所遇到的人才、文化和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是指通过在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贸易、科学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带动区域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其具体实施对中国来说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在"走出去"环节中,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的"走出去"面临哪些问题,企业如何成功地"走出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山市在过去的几十年依赖出口和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功,当前外部需求疲软增速放缓,依赖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增长方式亟待转型,推进对外投资是中山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中山市企业实力规模小、人才缺乏、信息渠道不完善,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走出去"重视不够等问题,中山市对外投资发展的对策是:政府层面应重视企业"走出去",引导建立"走出去"企业组织和社会智库;企业在战略层面应牢牢把握"走出去"赢利的宗旨,树立全球眼光,梳理企业优势,寻找"走出去"突破口,积极引进培养符合"走出去"的复合型人才,战术层面应合理选择投资区域、了解投资对象国的政策法律和文化、抱团"走出去"、积极谋求实现本地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刘泉 《中国市场》2015,(13):29-30
近年来,中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的"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出国展览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搭建了最直接的沟通平台,如何应用好这个平台,促交流,重实效,创品牌是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政府应该在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齐鲁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的界定,运用实证研究法,对目前齐鲁文化中有形产品、艺术创造、文化产业三大主要"走出去"方式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了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齐鲁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路径选择进行了有益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峰  赵怡虹 《中国市场》2014,(11):96-98
伴随国际分工深化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走出去"已成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全球资源的重要形式与手段。然而,因政治风险、制度规则、文化冲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风险日益凸显。为了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企业"走出去"应注意三个重要的方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通晓国际市场规则和实施有效的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16.
北方 《中国市场》2008,(8):40-41
<正>当众多卖场都在自己的"领地"里通过价格战等传统技法打得你死我活之时,北京灯饰市场的龙头老大十里河灯饰城却选择了"走出去"的方式,将文化、知识和品牌送到北京城镇化进程中逐渐富裕起来的十个郊区县老百姓的身边。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在让消费者得到  相似文献   

17.
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外向经济型对振兴东北老工业、繁荣哈尔滨经济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就要对哈尔滨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寻找哈尔滨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货物贸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被公认为"世界工厂"。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也取得可喜成绩,2010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之处,比如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目的地过于集中,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构建"文化贸易-经济贸易指数",对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潜力进行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发现沿线国家可以分成"文胜质"型国家、"文质彬彬"型国家和"质胜文"型国家三类,其中"质胜文"型国家,为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最具潜力的国家。希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通过营造良好的地区周边环境,共建"一带一路"文化资源共享库,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旅游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产品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走出去"的企业会因目标市场国的政治信仰、法律法规、道德准则、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由此凸显实施国际公共关系策略的重要性。本文论述了如何运用国际公共关系的策略,规避"走出去"企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走出去”战略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我国经济如何适应新时期新变化的重大战略。为加快哈尔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本文从哈尔滨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以及保障体系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框架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