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在产品国际化之后的必然选择。近几年,以海尔、联想、TCL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使中国品牌国际化向前迈进很大一步。但是中国企业想要在品牌国际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还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解决品牌定位、产品自主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莉莉 《大经贸》2007,(3):40-42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便成为众多企业发展壮大的另一条途径,甚至成为一部分企业维持生存的“救命稻草”;当然,如何实现国际化则是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在这里,TCL的越南之路或许会给予那些准备国际化的企业一些经验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财富》杂志曾说,“目前尚无其他中国企业比TCL更有机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作为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一面旗帜,TCL出口额年平均增长幅度在40%以上,2003年TCL海外销售额达到15.7亿美金,占TCL集团整体销售额的34%,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国内同行。随着对德国SCHNEIDER、美国GO—VEDIO的收购,以及与法国THOMSON在彩电项目的合并重组,TCL初步搭建起了全球业务经营架构。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走访了现任TCL海外事业本部总裁的易春雨博士。  相似文献   

4.
《财富》杂志曾说,“目前尚无其他中国企业比TCL更有机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作为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一面旗帜,TCL出口额年平均增长幅度在40%以上,2003年TCL海外销售额达到15.7亿美金,占TCL集团整体销售额的34%,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国内同行。随着对德国SCHNEIDER、美国GO--VEDIO的收购,以及与法国THOMSON在彩电项目的合并重组,TCL初步搭建起了全球业务经营架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走访了现任TCL海外事业本部总裁的易春雨博士。  相似文献   

5.
苏东 《网际商务》2004,(9):25-25
已经不断地有人在谈论TCL是否超越海尔的问题了。作为新时期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代表,TCL开始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国人对国际化的殷切厚望。  相似文献   

6.
国际化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从海尔集团在全球的产业布局,到TCL重组法国汤姆逊公司;从中海油尝试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到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中国的一些先行者企业正在大踏步迈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自从2004年完成了阿尔卡特手机和汤姆逊彩电业务两个大型的跨国并购,李东生两年来因为国际化失败舍弃了很多东西:在巨大的财务压力下,他被迫收缩了对于电脑和小家电的投资。正在增长中的新兴市场也开始紧缩。当然,他也得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通过并购得到的技术、品牌、渠道……从一家中国企业变成全球公司,是万千本土企业的共同梦想。TCL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它注定也要先为国际化付学费。但是,如果抛开这些业务层面的得失,将时间拉长到几十年或百年,将空间扩展到全球市场,26岁的TCL可以为全球化舍些什么?50岁的李东生又舍了什么?因为他的舍,TCL又得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TCL东征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国际化的消费类企业,TCL早于1999年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那一年的TCL发生了许多大事:原内蒙古彩虹电视机厂无偿划拨给TCL经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国企改制新案例;TCL成立移动通信公司,谋求新产业的发展;TCL国际控股公司在香港顺利上市,具备了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的可能;还是这一年,微软公司前中国区总经理吴士宏出任TCL新成立的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  相似文献   

9.
品牌管理:海尔与TCL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尔与TCL无疑都是我国众多企业中品牌管理的佼佼者。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的资本运营到品牌的国际化等多方面的比较,揭示出海尔与TCL成功背后的共性与个性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企业界,TCL的国际化被认为是一面旗帜。但是,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世人对TCL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TCL能否成功整合T&A(TCL-阿尔卡特移动电话有限公司)和TTE(TCL-汤姆逊电子公司)。当TCL财报显示2004年TCL集团利润同比下滑57%的时候,TCL的国际化开始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过程中,国内企业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所以选择和实施什么样的国际化战略,是当前中国企业要明确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对相关企业国际化理论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特征及面临的问题,最后基于系统理论提出了相应的企业国际化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大企业外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地位逐渐上升,外向国际化动因、全球生产组织方式、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企业社会责任呈现新趋势。但是,我国制造业大企业外向国际化水平和能力仍需要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大企业利润率不高,国际化程度较低,行业分布不合理,同时面临发达国家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的挑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制造业大企业,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从政府角度看,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组合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从企业角度看,要优化企业国际化战略,培育国际化核心能力,优化国际化竞争策略,以及防范企业国际化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国际化研究企业如何向跨国企业演变发展,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也由内向国际化转向外向国际化,“走出去”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战略、海外投资的固定成本、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东道国的管制与工业化程度等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企业应该采取“差异化”、“本地化”及“渐进推进”等战略,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近年来,日本制造业海外生产比率持续上升,物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物流企业为确保收益,提高竞争能力,必须推进全球化物流战略,压缩国际国内物流成本。物流国际化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成为具有国际视角的综合物流供应商,必须拥有充实的海外网络和全球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同时具有全球化的海、陆、空复合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和阐述了中国跨国公司基于全球导向的渐进式国际化战略的思想。依据跨国公司全球营销理论,结合97家走在国际化最前列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实证资料数据,针对处于不同国际化阶段的中国企业,提出了新型出口营销战略、新型多国营销战略和全球营销战略,并为中国企业就各阶段战略量身定做出整体规划和具体方案。战略模式的提出贯彻了"全球导向-渐进式"的核心思想,以期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企业国际化扩张是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而日趋活跃。企业国际化的基础是规范化,企业在 向海外发展时要符合国际惯例,以促进企业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国际化的主要策略是本土 化,企业只有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环境中,才能找到扩大市场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成长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纲  杨倩 《商业研究》2011,(12):35-39
与国际知名零售企业相比,国内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基于对自有品牌战略实施条件的分析,从零售企业的品牌运营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管理协同能力三个维度,构建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成长路径分析模型,并提出品牌运营能力主导型和产品研发能力主导型成长路径及其实施战略,并以超市业态为例探讨零售企业对生鲜蔬果类、粮油类和服装类产品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成长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Linking knowledge, entry timing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 by lin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m's resource-base, its market-entry timing orien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growth orientation so as to shed more light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By employing multi-industry data, we find that the nature of the firm's knowledge, its entry timing orien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growth orientation are related to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Among other results, we find that the firm's accumulated expertise is positively related for both the international growth orientation and entry timing orientation. The international growth orientation, in turn, is related both to the path typ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firm employs as well as the geographical diversification in market entry. In other wor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irm's resource-base influences on both its entry timing orientation and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These and other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their scholarly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的企业国际化渐进性分析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京  杨智宾 《商业研究》2006,17(19):1-5
企业国际化依赖于国际化知识的积累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积累和国际化行为相互作用循环上升使企业的国际化过程表现出动态渐进的特征,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特征以及自身实际为企业的国际化拓展做出合适的路径安排。海尔、海信等企业的国际化实践,对尚处于国际化初级阶段的中国大多数企业产生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ntry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leads to their continuous growth and facilitates national and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 attempt to substantiate these outcomes, they seek to acquire best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entering, surviving, and growing in global markets.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practically, 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s a media for networking and a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best practices acros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under the concept of Best Practice Network. Subsequently, the paper tries to depict Best Practice Network as a viable business and establish a guideline for implementing it by developing its business model.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authors have administered multi-case study research among the top managers of international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ector of Iran. The resulting model is based on business model ontology and proposes a bird’s eye view of the Best Practice Network including product, customer interface,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aspects. Moreover, by proposing a media for sharing related best practices, this paper can lead to the decline of the stag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an excel the born global theory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