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热爱陶瓷潜心学技不坐办公室反要跑市场1966年,邬义武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江西省是个陶瓷大省,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景德镇更是享誉国内外,被人们称为瓷都。莹莹白玉瓷,传承几千载,景德镇制瓷历史已有2000多年。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江西省的陶瓷产业非常发达,邬义武的出生地高安市已是中国瓷城、江西省陶瓷产业基地。从小的耳濡目染,邬义武在年轻的时候就对陶瓷有着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日常生活和家居中都离不开它,例如瓷盆、瓷碗还有瓷砖等陶瓷器具,陶瓷还作为工艺品美化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靠山吃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保护与传承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使命,本文特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陶瓷文化、策应环鄱阳湖经济圈建设、提升景德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理念、人才、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北陶瓷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陶瓷文化,传承并发展河北陶瓷悠久的历史文化,实现陶瓷文化与陶瓷产业的融合,使"北方瓷都"焕发新的光彩,将品牌的创立与营销应用到古老的陶瓷产业中,对提升河北陶瓷文化产业的区域影响,打造河北陶瓷文化产业的品牌形象,促进河北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当前各国和各省份重点发展的产业,考虑的都是文化创意产业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附加值的特性。瓷都——景德镇,作为千年窑火铸就的历史文化名城,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许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文章以景德镇进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入点,探讨其资源优势对于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振兴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意产业是我国当前一个新兴的产业,它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立足于文化和创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正被许多城市所关注。而景德镇作为拥有千年传统陶瓷文化的历史名城,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拥有许多的得天独厚的战略条件。本文以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为研究方向,并以景德镇法蓝瓷和哈哈尼两大创意产业公司为例来分析研究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安玉欣  王健 《商》2014,(40):250-25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内涵。景德镇陶瓷文化是景德镇旅游“吸引物”,也是重要的旅游创意产业资源。目前,景德镇文化旅游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引入创意旅游的方式,开发新型陶瓷文化产品,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是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的根本。本文基于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旅游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适度化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5,(11)
当前,国家对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愈来愈重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脉络,保护好城市在发展中沉淀下的文化遗产,在旅游中注入文化氛围、文化内涵、文化精神,推进文化旅游强市的建设,景德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为文化开发的重镇,本文正是以景德镇陶瓷为例阐述陶瓷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深入发展以陶瓷为特色的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9.
熊伟 《商》2014,(29):246-246
论文基于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基础上,构建其创意文化产业体系。具体来说,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主要是由时代与经济发展需求、建设创意瓷都及弘扬传承中华陶瓷文化、策应环鄱阳湖经济圈建设及提升景德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决定的。在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从政府政策、人才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投融资环境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五个层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正军 《消费导刊》2014,(4):133-133
近年来,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全力打造陶瓷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景德镇市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想吸引更多客源,就应充分挖掘景德镇陶瓷旅游文化资源,以陶瓷文化塑旅游之魂,充分体现千年古镇,世界瓷都的陶瓷文化底蕴和内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羽翔 《市场周刊》2010,(9):66-69
提到瓷器.必然要提到景德镇一这座中国瓷都.历代“国家制瓷中心”官窑所在地。华夏千年历史,起唐至清.景德镇精湛的制瓷工艺都是每个时代陶瓷艺术登峰造极的极致所在。从独步皇家象征王权尊贵到造就中国最早的海外贸易体系.瓷文化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构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投融资体系成为制约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加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归纳总结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然后,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胡玲 《中国市场》2012,(1):98-99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一体化的时代,创意产业已成为各国城市竞相发展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景德镇因"瓷"而享誉中外,具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本文从陶瓷与景德镇城市的发展渊源着手,阐明创意产业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提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形象的提升、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就业的拉动、城市GDP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陶瓷文旅融合是传承传统陶瓷文化、挖掘陶瓷文旅资源潜能、催生陶瓷文旅新业态、实现陶瓷文旅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基于共生理论,分别从共生条件、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四方面解构了陶瓷文旅融合的共生要素,再结合景德镇陶瓷文旅融合实践提出其共生发展策略,为促进陶瓷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对于一国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长期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四夷来附、万邦来朝。"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景德镇陶瓷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先决条件;从文化的自我更新、兼容并蓄、海外传播三个方面,阐述了景德镇陶瓷文化软实力的历史积淀,并得出对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几点启示:文化软实力强调的是包容性,而非独占性和排他性;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百年大计,不可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6.
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景观做了简要的概述,论述了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景观的形成原因及其发展历程,并对现今景德镇所处的旅游区位优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其陶瓷行业的发展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景德镇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十分浓厚的,其在陶瓷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景德镇陶瓷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导致陶瓷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并没有为景德镇带来长远的发展.市场的饱和、缺乏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将使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陶瓷作为景德镇的优势产业,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陶瓷带动景德镇经济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低碳发展,对景德镇城市的战略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历史意义。要转变陶瓷业"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发展模式,就必须坚定不移、毫不保留地推进陶瓷产业的低碳发展,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综合利用各种能源、改进工艺装备、推进节能减排技术革新等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融资难,投资少,效率低"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风险高、信息不对称是文化产业与金融业难以深度融合的主要原因。本文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构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分布,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景德镇市陶瓷文化投融资体系的完善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企业因素、政府因素、金融机构因素以及中介机构因素进行均处于一般完善水平,而其他因素处于较差水平。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完善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景德镇是闻名中外的"瓷都",世代名家辈出,因创造了不少精巧的陶瓷艺术作品而成为中国陶瓷艺术高度成就的代表。景德镇陶瓷名家风格独特、扬名四海,在艺术风格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式美感。本文试图从陶瓷名家情况、市场分布、消费者购买动机、总体消费态势、销售模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景德镇名家陶瓷市场进行分析,以提升景德镇名人陶瓷作品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使收藏家更愿意购买景德镇当代名人的陶瓷作品,从而兴旺景德镇名家陶瓷市场,提升景德镇名人陶瓷的艺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