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些成语彼此之间只有一字之差。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属于异形成语,即一条成语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使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例如"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百口莫辩"和"百喙莫辩","没齿不忘"和"没齿难忘","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等。另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不同甚至相反,是两条不同的成语,成语意义的差别就在所差的那个字上。这类成语很容易被混为一谈,造成误用,我们不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但有些成语来源于典故,含义比较复杂,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褒贬不分,搭配不当.笔者列举了几个经常被误用的成语,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意义的整体性、形成的历史性三大特点.有些成语由于字音与其他成语相同或相近,很容易造成混淆,望文生义.例如,"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仅一字之差,其语义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赵丕杰 《秘书工作》2014,(12):67-69
正有些成语很常见,也不难理解,但是其中有一个字具有关键作用,能否扣准这个关键字,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运用这类成语。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有些成语中包含"如""同"之类的动词,这类字在成语中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时必须扣准,否则就会把"如同某种事物"说成"就是某种事物"。例如:"感同身受"原意是内心  相似文献   

5.
“高屋建瓴“和“高瞻远瞩“这两个成语,既是很古老的,又是现在很常用的.尽管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有一定联系,但它们各自的所指词义明显不同,各自的能指范围差别很大.所以,这两个成语是不能混用的.……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上国文课时,老师为了了解这位侨生的中文程度,就随口问问他相关的成语。 “你可不可以说出一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开心的样子?不过,这个成语中最好能有个数目字,比  相似文献   

7.
李娜 《活力》2004,(11):114-114
成语是语言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的部分。成语有的意思很明显;有的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含有几个意思,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成语的语义包括语表义、概念义、情感义、语体义等方面,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成语的概念义之外,还应尽可能地保持原文成语的语表义(形象义)、情感义及语体义各方面。综合起来,有这样几种译法:  相似文献   

8.
来瑜 《秘书工作》2007,(5):42-43
我们在撰写文稿时,如果适当地使用一些成语,常常会使文稿生动简洁、形象鲜明.因此,掌握一些成语知识,对我们写好文稿很有帮助.这里,我浅析一下成语"逐鹿中原"和"鹿死谁手"的含义和由来,供广大秘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比喻失当许多成语具有比喻义。只有准确理解成语比喻的是什么,然后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否则很容易比喻失当,造成误用。例如"相濡以沫"。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意思是泉水干涸了,鱼一起困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嘘  相似文献   

10.
陈樟文 《秘书》2013,(2):38-39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成语中的字词很容易被读错,在这里笔者从四个方面列举一些实例。多音字错读据粗略统计,《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多音字的读音至少有两个,个别字甚至有五个之多。一些成语因含有多音字而容易读错。1.宁缺毋滥。指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宁"是多音字,此处意为"宁可",正确读音是nìng,不能读作níng。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个很化性的国家。我这里所说的“化”,是指的一种内在。民族之所以存在,还是精神上的存在而不狭隘于种族。成语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本身就是内在的分别,很强烈很分明也很了不起。如何个化法?我想还是认同和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在语言表达中适度地、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南辕北辙。"不绝如缕"并非接连不断"不绝如缕"原作"不绝如线",语本《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意思是就像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后来写作"不绝如缕"(缕:细线)。  相似文献   

13.
陈晓东 《秘书工作》2010,(11):58-58
“乱七八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成语,使用频率也很高。通常,人们都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个成语的。“乱七八糟”中的“乱”字,意为“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滓”,这里指“事情或情况坏”。“乱七八糟”这个词可以解释为“乱糟糟的”,形容事物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沿用的固定词组,其特点是约定俗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成语大多有一定的出处,词义往往不限于字面。近些年,滥用成语的现象相当普遍,新闻媒体错写、误用成语的现象为数不少。下面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正吕叔湘先生说过:"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影响成语运用的因素不外两类:一类是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一类是不能准确掌握成语的用法。前一类问题,查一查成语词典通常都可以解决;而后一类问题,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讲或者没有着重讲,这就需要使用者格外留意、认真琢磨。影响正确使用成语的因素很多,以下几种尤为大忌。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语言的瑰宝,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简洁。每个成语都有自己的特定含义、约定的使用场景。使用者必须准确把握,才不致误用。这里,我们为大家辨析几组较典型的易混淆成语。"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用法却是迥别:前者是褒义的肯定评价,后者是贬义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17.
“吹毛求疵”成语,出自《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我想,也可称之为故意挑剔,寻找差错吧!我很欣赏这个成语。说实话,在我的审计工作实践中,还常常带有点“吹毛求疵”的做法。几年前,我在一家国营企业搞审计。发现这样一张记账凭证:借:存货——子目其他  相似文献   

18.
曹友竹 《秘书工作》2010,(10):53-54
现在,人们很喜欢从国外的相关论著中汲取有关执行力的思想,其实,中国古人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独到见解和过人智慧.比如以下四条成语,就能给现代人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成语里面 ,有些是从古代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引申出来的。与“度”有关的 ,如 :退避三舍 :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 ,比喻对人采取让步和回避的态度。咫尺天涯 :周制八寸为咫。约相当现在(15~18)厘米。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彼此相距很近、却又难得相见 ,像是远在天边一样。尺幅万里 :古时布帛宽二尺二寸为一“幅” ,以后 ,“幅”又引申为画面或地面的广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画面画幅虽小 ,可是容量很大 ,概括力强 ,寓意极深。与“量”有关的 ,如 :千钟万斛 :斛 ,十斗 ;钟 ,六斛四斗。…  相似文献   

20.
成语颂清廉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而蕴含在成语里的清廉故事更是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