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永贤 《发展》2016,(4):31-32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文化建设战略平台,甘肃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为高台县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机遇,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2.
全永康 《发展》2013,(4):37-39
2012年,全州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以及省、州党代会精神,按照州委《关于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建设文化甘南的意见》,以大力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全力推进"文化甘南"建设为主线,认真落实《甘南州2012年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甘南州2012年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确保了全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有效推  相似文献   

3.
鲁报、鲁剧、鲁书、鲁画、鲁戏、鲁歌在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山东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文化品牌越擦越亮。2011年,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跨入"两千亿元俱乐部",文化品牌更是"抢眼提神"。文化品牌越擦越亮,文化产业越做越大,文化惠民工程越来越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在这里热潮奔涌。山东是提出"文化强省"最早的省份之一。2007年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总体部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依据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党的十六大首次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提,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今年4月,济宁市委书记贾万志在第10次党代会上把建设文化名市作为新世纪的三大奋斗目标之一,为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应俊  庄宏 《宁波通讯》2015,(3):55-57
如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海曙区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文化软实力领跑全市"的发展目标。作为中心城区,海曙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市前列,2013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王伯英 《发展》2012,(10):60-6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王三运书记在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第五部分专门论述了文化大省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我省文化大发展的五项具体工程。在这种大背景下,探索和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重要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处理好了这些关系,将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探索甘肃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省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昆 《广西经济》2012,(1):49-5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也提出"促进文化实力新提升,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结合龙州实际,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创  相似文献   

8.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为全省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三强一富一美"蓝图,结合榆林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发展规划,着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全力建设富裕、民生、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榆林.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为脉落,以海洋文化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海洋文化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的关键作用,把广东海洋文化的优势、特点,以及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列举和评述的方式贯穿结合,说明了海洋文化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从提高渔民海洋文化素养,落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海洋文化传播力度三方面,突出了怎样实现广东文化事业强省、文化产业强省、文化辐射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 今年,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年,也是南京全面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全面繁荣文化事业。采取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举措,实现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大规模发展。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方针是"抬高标杆、决战市场、引导消费、深化改革、内联外引、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权 《特区经济》2005,(6):39-40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六大首次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明确区别开来,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框架基础。广东省于2003年9月召开了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强调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2004年12月15日,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南方日报》上公布《广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基础,结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将文化产业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禁止类。这一政策性文件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构成社会资本进入广东省文化产业的良好机遇。深入理解这一机遇并有效予以应对,对于省内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未来取向产业"。在"十二五规划"提出"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后,江苏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产权交易,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章主要从几大文化产权交易模式的对比分析、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及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现存的问题等方面,探究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我国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概况,分析武陵山片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现状,建议:1)建立恩施州民族文化产业园区、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园区;2)争取县县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建设演出业、文化娱乐业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文化扶贫;4)建设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民族手工业;5)建设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4.
《宁波通讯》2005,(10):54-55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宁波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决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成为余姚市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近段,我们对余姚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认真学习领会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天津文化建设推进实际。总结提炼了天津建设文化强市的六条策略与原则:以实现天津未来城市发展定位为统领。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以发展天津人民文化权益、满足天津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天津文明程度为根本目的,依靠天津人民加快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挖掘、整合、开发天津文化资源为重要手段。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推进的天津文化发展之路: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含量为导向,增加文化促进天津综合实力提升的贡献率:以增强天津文化影响力为诉求。切实增强天津文化软实力;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推动天津文化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6.
加快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文化旅游产业大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山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促进和带动全省服务业发展,实现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十一五"  相似文献   

17.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我省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回顾总结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大势,清醒把握全省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奋斗目标.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关键在于结合海西的实际,指导工作,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18.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和"三强一富一美"的战略目标,吹响了陕西阔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的新号角,为陕西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咸阳作为未来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按照省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主导、文化兴咸、民生为先、生态优市"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新都市和谐新咸阳,努力推动核心竞争力走在西部前列,群众生活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9.
全永康 《发展》2013,(7):34-39
文化作为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甘南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建设"文化甘南"的重大举措。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是藏汉文化的结合部。这里古为雍州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中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既是新时代挖掘新动能的着力领域,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门类。国家也已明确提出了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作为后发地区的甘肃,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和特色,应用SWOT工具,系统分析了甘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进而提出了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路径:以"文化兴省、文化强省、产业富省"为导向,立足于深挖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潜力,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对省外具有"甘肃特色化"和省内各地"差异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