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邱风  叶密  熊玮 《财经论丛》2018,(9):21-31
本文梳理了产业集聚、 地区专业化方面的指标体系并试图构建新的指标,利用相关指标测度了2000~2013年我国制造业集聚、 地区专业化和结构演进的趋势.研究发现,侧重于行业角度的指标与地区角度的指标得出不同的集聚趋势,行业集聚与区域集聚基本呈反向关系,与地区专业化的走势非常接近.从行业角度看,行业集聚、 地区专业化与结构差异化趋势较为相似;而从地区角度看,区域集聚与地区专业化、 结构差异化趋势大致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零售业发展现状着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零售业投资选择的区位因素,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市场规模、地理位置与文化联系,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集聚效应等因素都影响FDI零售业区位选择。经过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商投资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大;市场消费规模和市场开放程度两个变量,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政府部门在引进外资,发展外资经济,促进本土零售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时可加强以上影响因素的积极宣导,有建设性的制定外资企业政策优待,以更好地促进本土零售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区域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衡量了我国31个省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并利用Moran’ s I指数从全局和局部层面揭示了区域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性,从Bayes空间计量视角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表现为外生性引起的空间误差自相关;在同时将空间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引入模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对区域金融发展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普通回归模型高估了空间相关和经济因素对金融发展的贡献程度,低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贡献程度;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集聚性差异,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显著领先于其他区域,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商》2015,(40):268-270
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省份、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区域,在服务业聚集方面具有很高的发展空间。文章根据迈克尔·波特在"钻石模型"中提出的产业集聚五大影响因素,对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验证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服务业集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成败.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对影响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并对其装备制造业今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5,(22):267-268
文章通过相关理论分析以及对京津冀经济圈体育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都市圈体育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为:政府建立和完善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体育资源禀赋;依托体育产业基地;构建京津冀都市体育圈。  相似文献   

7.
知识溢出与中国FDI地区分布的非均衡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现象由来已久。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区域的地理位置、投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在企业学习能力与区域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溢出与FDI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知识溢出的学习能力及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FDI地区分布非均衡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应着力提高自身经济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区域间溢出效应等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50)
本文采用2004至201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5个省的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假设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因子分析对金融集聚指数进行了度量,其次建立了金融集聚指数与经济基础、对外开放、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程度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发现金融服务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与政府参与经济活动负相关,而对外开放程度对金融服务业集聚影响并不明显。最后通过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了诸如东西部分区制定财政政策,实行区别性的金融与外贸鼓励政策,共享基础设施和金融专业人才,逐步解除金融业对外限制等政府应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翟艳  黄解宇 《江苏商论》2014,(12):49-53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集聚也出现区域梯度差异。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1990-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与融资结构、融资方式的关系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全国来看,金融集聚对融资结构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分区域来看,在东部地区为正效应但不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则显著负相关。无论是全国还是分区域来看,金融集聚对融资比重均是正效应,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创新点在于,阐述了金融集聚、融资结构与融资比重三者的关系,即经济发展需要相应的融资结构,而融资结构促进金融集聚,金融集聚影响融资比重。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面临着外贸和外资遏阻、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文章从区域角度对我国对外开放分异趋势的考察表明,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从东到西表现出明显的梯度递减趋势;文章对贸易方式结构指标与外商投资出口贸易度指标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从东到西依次减弱,同样呈梯度递减趋势.短期内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差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会有所减小.但长期来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差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要根据国内不同区域成本、市场、集聚及制度等因素而定,目前尚不能作出明确判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拘泥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给经济带来的影响,而是更加深入地发现并研究到信任也是影响国家或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将总结经验,运用国际主流实证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信任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此次区域经济对象是我国浙江与河南地区的地级市统计数据,借助于区域私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区域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以及区域总产值为信任的作用因素来分析,结果发现信任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地市①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金融结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存(贷)款集中度和股市融资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融资结构呈显著的负向作用,而贷款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最后据此提出了简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各项组成部分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呈现动态变化。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区域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影响旅游产业集聚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因子与集聚度的关系,最终提炼出影响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为旅游市场、旅游产业链、旅游交通、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紧跟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的金融功能已经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便利以及成本较低的交易,而不需要进行当面的交易,可见,金融业开始脱离空间的约束,逐渐出现空间集聚的情况。对于我国而言,金融集聚出现了逐渐向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集聚的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金融集聚的涵义及特征,并科学合理的分析了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既有研究从企业和国家层面研究了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因素,却忽略了地区层面的影响。本文以外来者劣势理论和集聚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26个国家(地区)投资于中国22个省份20个制造业二位数细分行业的500家外国子公司2006-2013年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经济集聚对外来者劣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经济集聚对外来者劣势有显著影响;专业化集聚与外来者劣势呈"倒U型"关系;多样化集聚与外来者劣势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采用数理方法分析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对产业集聚影响的基础上,选取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探讨了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对我国工业企业中17个行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高污染行业与部分中等污染行业的区域产业集聚呈显著的“U”型关系;在中、西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低污染行业的区域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行业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各行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西部地区各行业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在对区域科技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创新系统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影响的分析模型,并利用湖北省各地级市近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其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系统的要素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的流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因素中,经济密度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城市化水平与创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不明显。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促进城市化模式转变,增强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激励科技创业,提高创业质量。  相似文献   

19.
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功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沈阳市的99家星级酒店的地区集聚程度,分布离散程度,以及不同星级酒店的分布重心与趋势进行了点模式分析,同时对星级酒店分布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缓冲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沈阳星级酒店地区集聚程度显著,星级酒店向商业区位好、地价较高的地方集聚,高等级景区对酒店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文章在城市经济圈及经济实体分布等问题的探讨方面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进而丰富了现代城市酒店布局理论。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6年我国各地区的统计数据,通过对能源强度区域划分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前者与能源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与能源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缩小我国能源能强度区域差异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