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2007~2014年隶属于企业集团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债权人的角度出发,发现存在企业集团债务融资成本传染现象。实证结果表明,当集团内前一年有企业发生15%的大幅业绩下滑后,集团内第二年其他成员单位的债务融资成本会受到传染而上升。并且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集团债务融资成本传染效应方面存在差异,国有企业抵抗危机传染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险传染。本文的研究为集团风险传染机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独特视角和重要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财务违规行为是否会通过独立董事连锁网络形成传染效应?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独立董事连锁网络的财务违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1)独立董事连锁网络可通过传播财务违规经验,使公司管理层产生机会主义思想、降低财务违规道德感知、获得财务违规操作方法,进而增加公司财务违规的可能性。并且独立董事连锁网络中的违规企业数量越多,财务违规的传染性越强。(2)声誉较高、独立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独立董事,其履职有效性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务违规的传染效应。(3)监管强度与分析师关注可能增加公司财务违规成本,能对财务违规传染形成约束。本文揭示了财务违规在独立董事连锁网络中的传染路径,为治理公司财务违规行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跳跃效应与传染效应是伴随金融市场的两种常规现象,特别是在危机爆发时期,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跳跃"在"传染"的推动下将引起本国与他国相关市场"跳跃",而这些"跳跃"也将因为"传染"进一步产生"跳跃"与"再跳跃",导致危机扩大化,可见,针对金融市场跳跃与传染效应的研究意义重大。次贷危机后国内外经济学家越发重视该方面课题,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主要从跳跃与传染效应的界定、模型与实证以及危机条件下传染效应研究几个方面,系统梳理和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分析了在不同情形的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受管制的银行体系利率如何向市场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传导。研究表明,在完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或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发生调整,存在显著的联动效应。在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约束的背景下,提高存款利率上限会推高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但是贷款利率下限的变化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推进利率市场化将引导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向合理水平回归,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6~2013年间受罚审计师签字合作同伴的审计客户为实验组,以没有污点的审计师的客户为对照组,从个体层面考察处于同一团队内的审计师在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方面是否存在传染效应。与已有研究没有发现同一事务所内部审计师的传染效应不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受罚审计师签字同伴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显著低于未曾与受罚审计师合作过的,具体表现为受罚审计师签字同伴具有较高的正向操控性应计、较高的审计报告激进度和较低的应计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个体间的传染效应可能仅存在于同一团队内的审计师之间,其原因可能是这种传染效应是团队内成员在工作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学习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审计质量传染效应,是指在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时,如果某次审计工作的质量非常低,就会使整个会计师事物所的审计工作质量偏低.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是对外部企业的财务工作和经营状况进行审计.所以,要重视对事务所内部的管理,以提高审计质量.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传染效应的研究设计进行分析,并对研究结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宏观压力测试在各国政策当局的金融稳定性评估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宏观压力测试核心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常用方法,并对实践中的典型系统IMF和World Bank的FSAP压力测试系统、英格兰银行的TD系统和奥地利银行的SRM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我国未来利用宏观压力测试方法评估金融系统稳定性提出了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向楠 《金融研究》2018,459(9):160-176
单家机构之间的业务趋同是否是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一个来源?近些年中国单家寿险公司的产品分布和地理分布均更加分散,但是公司之间的产品分布和地理分布均有“同质化”趋势,且公司之间在赔付风险、投资风险和破产风险上的联动性均提高。对此,本文分析了寿险公司业务同质化引起风险联动性的机理,探讨了几种可能的效应。基于公司配对样本,并从时间上和地理上引入工具变量处理业务同质度的内生性,发现:(1)当两家寿险公司的产品分布从完全差别到完全相同时,它们的投资风险联动性和破产风险联动性均将提高十几个百分点;(2)产品同质度对赔付风险联动性没有显著影响;(3)地理同质化对3种风险联动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团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现象.许多学者运用新制度学派的企业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集团的形成,将其归为市场不完善的结果.这种一般化的解释忽略了发展中国家企业集团形成的特殊性.发展中国家企业集团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市场分割和资本绝对短缺为家族企业向企业集团转化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府--银行--企业连结关系则直接导致了企业集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银行集团的风险并表:风险计量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行集团的风险评估和计量与单个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风险的并表处理上,特殊风险暴露以及多样化收益的综合影响使得银行集团的风险并不等于各个业务单元风险之和。在单个风险类型、业务单元以及集团层面三个层次的风险加总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样化效应、相关性的作用和不同性质子公司风险如何加总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运用Copulas函数计量银行集团整体风险的方法,指出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有计量相关性和多样化效应的技术性障碍、信息系统的支持、风险并表和专业化风险管理与监管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提出解决风险并表的监管技术尚需不断完善,监管者要深入分析多样化效应和特殊风险暴露的综合影响,要兼顾风险的专业性和一体化需求,对大型复杂银行集团并表基础上风险水平的审慎计量和更严格的监管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研究新兴经济体实施资本管制产生的经济周期同步性多边外溢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18个新兴经济体的季度跨国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其他新兴经济体加强资本管制会显著提升本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这一外溢影响主要由资本流入管制,尤其是对跨境证券投资等“热钱”流入管制所驱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他新兴经济体实施资本流入管制会显著扩大美国流向本国的证券资本规模,增强双边金融联系,进而加强本国和美国之间资本积累的同步性。区别于对“热钱”类资本的管制,其他新兴经济体加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管制将有助于增强本国经济周期独立性。面对他国资本流入管制的加强,工业化水平更低、与美国双边贸易联系更紧密的经济体受到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新兴经济体资本管制多边外溢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控股股东支持是与掏空相反的一种利益输送行为,表现为控股股东用私人资源或其控制的资源支持处于困境中的上市公司。基于对近期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外部环境、内部制度与支持方式三个角度研究控股股东支持行为。发现控股股东通常是在弱法律保护环境与中度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利用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包括负债、关联交易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利益输送。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团特征与成员企业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外部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形式,企业集团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一方面,企业集团通过建立内部市场降低成员企业(Group-affiliated Com- panies)之间的交易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内部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相对于独立经营的公司更加严重,对其成员企业价值存在负面影响。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集团成员企业为样本,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集团化经营方式对其成员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集团成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价值总体上均显著优于其所在行业的中值;同时,集团内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集团层面的多元化经营都会显著提高成员企业的市场价值;但是,政府作为集团最终控股人或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时,集团产生的代理问题对成员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VaR、MES、CoVaR以及ΔCoVaR四类风险测度方法,对我国A股56家上市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公司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展开研究,并结合前沿的风险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研究角度考察了我国金融风险的跨部门传染。研究结果表明,四种风险测度指标均能准确识别出我国金融部门风险集聚的尾部事件,而且金融体系整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跨部门风险传染效应。此外,本文研究发现,我国系统性风险溢出水平逐年攀升,且传染中心在“银行钱荒”、“股市熔断机制”等事件中发生了相应改变,其中,在“钱荒事件”中,银行部门等成为了风险传染的发源地;而在“熔断机制”事件中,房地产与证券部门则成为风险传染的网络中心。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与监管机制的若干建议,使得本文研究对于“防范跨市场、跨产品、跨机构的风险传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is an empirical study on contagion during the 1997–1998 Asian crisis. In line with Sander and Kleimeier [Sander, H., Kleimeier, S., 2003. Contagion and causalit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four Asian crisis episode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 and Money 13, 171–186], Granger causality among Asian economies on sovereign debt market is tested. Using a new measure of causality, we attempt to show the existence of shift contagion defined 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ross-markets links between tranquil and crisis periods. Firstly, non-existent links during the tranquil period play a key role during the crisis. Secondly, causality directions give evidence of the major influence of the South Korean crisis which seems to prevail on investors to reassess the whole region.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use CoVaR to estimate the conditional tail-risk in the markets for bitcoin, ether, ripple and litecoin and find that these cryptocurrencies are highly exposed to tail-risk within cryptomarkets, while they are not exposed to tail-risk with respect to other global assets, like the U.S. equity market or gold. Although cryptocurrency returns are highly correlated one with the other, we find that idiosyncratic risk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at portfolios of cryptocurrencies offer better risk-adjusted and conditional returns than individual cryptocurrenci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rtfolios of cryptocurrencies could offer attractive returns and hedging properties when included in investors’ portfolios. However, when we account for liquidity, the share of crypto assets in investors’ optimal portfolio is sm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