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比较研究和回归分析,探讨并购行为和并购类型分别与创新投入间的关系,以及主并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并购行为有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提高,且这种积极作用具有持续性。其中,横向并购与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并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非国有企业横向并购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而国有企业并购创新效应不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横向并购能够显著提高创新投入水平,而非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创新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并购创新效应相关研究,可为国内企业并购行为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连续并购是否存在同伴效应,并探讨企业研发在连续并购同伴效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连续并购行为受行业同伴效应和地域同伴效应的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研发对连续并购的同伴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研发投入对连续并购同伴效应的正向调节,以及研发产出对连续并购同伴效应的负向调节。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经济政策环境下,行业同伴效应和地域同伴效应存在强度差异;连续并购次数不同的高新技术公司,其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调节作用表现出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组织学习理论,具备较强吸收能力的企业能够充分学习与吸收目标公司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同时,企业财务能力显著影响并购后的创新活动。基于上述理论,针对并购行为与创新活动的关系,以2011-2015年163起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并购行为会显著降低并购方随后1年的创新投入,并购完成后第2年的创新效率出现明显下降;知识储备规模越大的并购者,创新投入减少越多,创新效率越高;知识集中度通过作用于知识储备规模与并购效应关系,间接正向影响创新效率。另外,并购者负债水平越高,创新投入减少越多,高负债增长率将导致创新投入增加,两者均会显著降低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4.
蒋弘  李芃  龚雪 《技术经济》2022,41(3):35-46
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并购融资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对并购融资决策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这一问题做出分析。结果表明:在并购融资中,如果企业越偏好债权融资,技术创新就越弱。产权性质具有调节作用,国有产权能够减弱并购债权融资决策对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并购债权融资决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主要在成长期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得到体现。并购债权融资决策显著影响的是企业的中级和初级技术创新活动,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也集中体现在上述关系中。研究的启示是:第一,具有研发需求的企业,特别是成长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步快跑式创新企业,要慎重对待并购债权融资;第二,创新金融体制机制,为企业并购提供更多的融资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根据组织学习理论,具备较强吸收能力的企业能够充分学习与吸收目标公司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同时,企业财务能力显著影响并购后的创新活动。基于上述理论,针对并购行为与创新活动的关系,以2011-2015年163起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并购行为会显著降低并购方随后1年的创新投入,并购完成后第2年的创新效率出现明显下降;知识储备规模越大的并购者,创新投入减少越多,创新效率越高;知识集中度通过作用于知识储备规模与并购效应关系,间接正向影响创新效率。另外,并购者负债水平越高,创新投入减少越多,高负债增长率将导致创新投入增加,两者均会显著降低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是新兴市场企业实现创新能力追赶的重要途径。采用2010-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跨国并购数据,运用PSM DID方法实证研究了跨国并购的创新效应,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异质性的检验结果显示,非国有企业跨国并购创新效应强于国有企业;企业吸收能力越强,从跨国并购中获取的创新收益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道国制度质量对跨国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跨国并购与技术创新相关理论,对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企业在生产链中的位置差异决定技术创新模式差异,而技术并购作为主要外源性创新资源渠道,对于生产链上不同位置高技术企业的影响不同。从微观层面研究高技术制造企业生产链位置与技术并购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处于较高生产链位置的主并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并购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技术基础宽度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跨界技术并购且主并企业位于东部地区的技术并购事件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结论可丰富企业生产链位置研究,为处于不同生产链位置的高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探究上、下游行业并购集聚行为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行业的横向并购规模和与其投入产出关联较高的下游行业横向并购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即供应链中存在自下而上的横向并购潮传递效应。机制研究表明,争夺议价权和降低商业信用风险是促发传递效应的重要动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下游行业处于行业网络中心位置时,或当本行业融资约束越低、合约密集度越大时,这一自上而下的并购传递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基础观的视角出发,通过收集和整理2007-2013年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主并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技术并购模式与主并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技术并购中,技术知识基础深度与主并企业并购后的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而技术知识基础宽度与创新绩效呈U型关系;非相关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关技术并购对其没有显著影响。但引入知识深度和宽度这两个调节变量后发现,技术知识基础较宽的主并企业,开展相关技术并购时,其并购后的创新绩效会较差,而开展非相关技术并购时,其并购后的创新绩效较好;对于技术知识基础较深的主并企业,开展非相关技术并购,其并购后的创新绩效较差。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9—2017年我国A股高科技产业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技术并购能否给收购公司带来技术创新效应,以及收购公司成长潜力水平对技术并购与技术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从两维度区分不同类型技术并购以检验其技术创新效应差异。结果发现:技术并购能够显著带来技术创新产出效应和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收购公司成长潜力越大,技术并购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越显著。此外,相对技术进入型并购,技术巩固型并购更能给收购公司带来显著技术创新效应,而国内技术并购与跨境技术并购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并购交易由于具有帮助企业快速扩大规模、进入新领域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青睐,与此同时,我国并购市场的高溢价现象也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以非国有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从主并企业自身出发,基于2012-2017年A股市场上发生的并购交易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成长性与并购溢价水平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对这一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股权集中度与并购溢价总体呈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18家制造业企业的实际调研,探究环境创新水平和企业所有制性质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比较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间环境创新水平调节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得出:制造业企业创造环境绩效对其经济绩效的直接影响在本样本下未得到验证,环境创新水平在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具有显著调节效应,企业所有制性质在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未起到调节作用,但是在环境创新情境下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具体体现为,在内资企业中,环境绩效只有在低环境创新水平时才能够很好地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环境创新水平越高,促进作用反而越弱。而在FDI企业中,环境绩效对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随着环境创新水平的升高而增强,但增长幅度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并购商誉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从股权融资成本这一角度,分析并购商誉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商誉对于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购商誉通过股权融资成本的中介效应来间接影响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并购商誉对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较强的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因此,企业应理性并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产业效应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游春 《技术经济》2008,27(5):121-128
本文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效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在对整体样本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纵向、混合三种不同类型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产业创新型并购和非产业创新型并购的产业效应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绩效确实有影响。产业效应对不同类型并购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混合并购具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而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最小。从产业效应的视角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发现技术相关及互补程度对技术并购绩效影响显著,这是否意味着并购类型会影响中国企业技术并购绩效呢?利用2006-2015年中国企业219起技术并购相关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发现,横向技术并购对企业并购绩效具有抑制作用,纵向技术并购对企业并购绩效具有促进作用,混合技术并购对企业并购绩效影响不显著。因此,中国企业在横向并购前应当储备足够资金,充分调动研发人员并购后的积极性,提高并购后自主研发效率;中国企业并购应优先选择与自身技术互补的企业,通过协同创新提高绩效;中国企业在混合技术并购时需要提前熟悉被并企业的技术知识,并购后尽力避免被并企业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6.
在吸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技术环境和企业双元创新倾向,提出跨界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实现机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QCA对107个上市公司跨界技术并购案例进行构型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创新绩效构型中,主并企业创新倾向与吸收能力不同维度间存在差异化匹配关系;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技术基础广度和吸收转化投入强度对于创新绩效提高相对重要;丰富的外部技术资源更有助于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拓展了吸收能力理论,丰富了跨界技术并购领域实证证据,可为不同特征企业制定跨界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乐琦 《经济与管理》2012,26(8):47-52
并购后对被并购企业的组织地位进行调整是并购后组织结构设置中的一项重要决策.在中国情境下,并购后保留被并购企业的法人资格会比取消其法人资格更有利于主并企业的并购绩效.同时,区域因素、并购前绩效以及相对规模对并购后的组织结构和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当跨区域并购时,并购后保留被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对主并企业的并购绩效的积极作用会越大;被并购企业并购前绩效越高,则并购后取消其法人 地位对主并企业的并购绩效的积极作用会越大;被并购企业的相对规模越大,则并购后保留其法人地位对主并企业的并购绩效的积极作用会越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4—2019年我国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和并购规模。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经理人代理问题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影响企业并购行为的潜在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外部信息环境和产权性质会影响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效果,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并购行为的促进作用在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投资者信息需求较强的企业中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企业并购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经验证据,对于现实中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12—2020年中国A股工业企业的并购数据,从绿色并购的视角研究了亲清政商关系的绿色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绿色并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寻租依赖程度较大的企业中和环境治理压力较大的地区更加明显,这凸显了亲清政商关系的绿色治理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亲清政商关系的“亲而有度”和“清而有为”分别通过优化企业环保注意力配置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了企业开展绿色并购的动机和能力。此外,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实施本地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更强,而且与非绿色并购相比,绿色并购事件公告得到了更加积极的短期市场反应。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亲清政商关系驱动下的绿色并购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绿色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具有长期的绿色并购协同效应。文章还发现,亲清政商关系有助于抑制企业绿色并购的脱耦行为。文章从绿色并购视角厘清了新时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绿色治理效应,为我国“十四五”时期持续提高亲清政商关系水平、加快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IncoPat平台检索得到的中国内地高校发明专利转让数据,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建立校友网络,分析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校友网络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校友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越处于校友网络中心位置,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的提升作用越显著。然而,企业创新的母校纽带也可能产生“小圈子”效应,从而固化创新思维,表现为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异质性在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但当企业位于校友网络中心位置时,这一调节效应不显著。过度强调“母校意识”可能遮掩海外异质性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与开放、多元的创新精神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