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信息披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年报风险信息披露既可能提高信息质量而对分析师预测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因增加分析师的风险感知而对分析师预测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量化年报风险信息披露,进而探讨其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影响。基于公司层面的证据表明:风险信息披露频率越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越高,而且这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盈余质量较高及公司治理较好组。基于分析师层面的证据表明:风险信息披露频率越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越高,这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非明星、行业专长较低、对公司追踪时间较少的分析师中。这说明我国年报风险信息异质性较弱,有助于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从而支持了风险信息披露的信息观。本文结论有助于丰富信息披露以及分析师预测文献。  相似文献   

3.
梅鲍军 《财会学习》2021,(19):101-103
本文基于制度变迁视角,首先对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其次探讨了我国风险信息披露的制度变化以及披露动因的制度因素,最后就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现状来看,存在选择性披露导致的披露不充分和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王雄元  高曦 《金融研究》2018,451(1):174-190
本文从权益资本成本视角探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风险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及信息性质。基于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1)年报风险披露长度及其变化值越大,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变化值越小,说明披露的风险越多,市场给予的信任越多,因而要求的风险溢价越小,从而支持了风险披露的同质观;(2)风险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的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差、显性风险较小的公司;(3)投资者对增加披露风险信息具有正向市场反应,且投资者异质信念降低,表明风险信息异质性较弱,而信息不对称是风险披露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不完全中介;(4)风险披露变化值越大,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越大、折价率越低,债券利差越小。本文首次检验了我国年报风险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得到与国外文献不一致的结论,丰富了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关系相关的文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年报信息披露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发,究其原因,银行业过度的信息屏蔽造成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不易暴露,然后通过单个银行风险的传染和蔓延而形成整体性金融系统风险。随着2006年以来中国全  相似文献   

7.
以上市公司披露的银行信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产业政策指导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指导中的重点支持类企业和一般支持类企业往往获得了银行贷款的利率优惠,商业银行较好地落实了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比于民营企业,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国有企业获得了较低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所有权金融歧视。  相似文献   

8.
9.
10.
《会计师》2015,(21)
我国是世界陶瓷生产大国,但不是陶瓷生产强国。我国陶瓷产业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抓住发展的机遇。面对银行贷款利率不断变化,我国陶瓷产业将如何应对?本文结合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银行利率与陶瓷产业升级的关系,收集近十年的银行贷款利率、陶瓷产业总产值及占GDP的比重等相关数据,建立模型,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日益明显,净利差也已成为衡量金融中介机构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关于净利差决定因素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学界关于净利差的测算、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以及在不同区域内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各种决定因素的梳理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监管效率,也有助于对我国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日益凸显。本文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管理。还同时分析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都影响着银行的经营,应纳入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探讨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如何构筑严密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地进行利率风险控制,以适应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成为商业银行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利率变动周期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率风险的计量、评估、监控是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分析利率波动与银行收益之间关系,进而了解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特征及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对实现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科学决策,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Flannery的部分调整模型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进行长时间窗口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银行呈“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期限特征,利率变动期内其资产负债管理并未为银行带来实质收益,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中央银行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更频繁地使用利率工具,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波动幅度逐渐加大,存在不同方向和不同幅度的利率变化,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防范策略是一种考验.本文通过建立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崇左市7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利率敏感性缺口率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其潜在风险和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背景,对H-S(做市商模型)利差决定模型进行调整,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代理变量,并利用45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利差产生了影响,但利率市场化与利差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倒U型关系。整体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的利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非稳定面板数据计量方法研究银行集中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银行集中与经济增长存在面板协整关系,且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我国应该稳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银行准入限制,鼓励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提高银行集中度,以支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业务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承诺是国际商业银行的重要表外业务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贷款承诺使用目的、费率体系、条款设计等特点;论述了贷款承诺产品的供求特性;讨论了贷款承诺理论定价和实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了贷款承诺对银行的风险影响及其规避办法。文末对国内贷款承诺业务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林茂  杨丹 《投资研究》2012,(3):63-75
本文在收益率曲线动态的主成分分析基础上,运用MonteCarlo模拟的主成分VaR方法,以我国五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银行账户经济价值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并与巴塞尔委员会标准久期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VaR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样本外的返回检验。研究发现,五家银行的经济价值面临的是利率上升的风险;非正态主成分VaR模型估计的经济价值利率风险,都要大于正态主成分VaR模型的结果,这反映了利率波动的厚尾特征,正态假设有可能低估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