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郑板桥以书画著名,亦长于诗。由于清庭腐朽,官场黑暗,郑板桥曾一度弃官务农,隐居乡里,作诗绘画。  有一次,一个小偷想打他的主意,认为做过官的郑板桥家里一定会珍藏着金银财宝。在一个下着癊癊细雨的黑夜,小偷悄悄潜进了郑板桥的家。哪知郑板桥此时刚写完文章躺在床上,小偷的进入他已经觉察,便随口念出两句:“细雨癊癊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惊,知道已被发现,当即伏下身子不敢动弹。可好久没见郑板桥说话,小偷以为他这不过是诗兴发作随口念两句,又睡着了,便又猫身前往。哪知郑板桥翻了一个身又念出两句…  相似文献   

2.
闻实 《成功之路》2012,(9):43-45
读书只为明理做好人,这是郑板桥读书的一种体悟,揭示了读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巧言拒私情清人郑板桥因其性格独立不阿,敢于标新立异,而被时人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在他任潍县县令时,当地有个纨绔子弟,经常为非做歹,令当地百姓深恶痛绝。郑板桥将他抓了起来,准备绳之以法。恰巧,这个恶棍的伯伯是位还乡的员外郎,舅舅是郑板桥的同科进...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临终教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晚年得子,不胜欣喜。但他对儿子从不溺爱。他在弥留之际,叫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当儿子做好馒头端到他床前时,郑板桥已经咽气了,儿子悲痛欲绝,突然看到茶几上有一张父亲的字条,上面写道:"流自...  相似文献   

5.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每当读到郑板桥的这首诗,我便想起了前些年许多下岗职工的遭遇,想起了结对帮扶一家特困户再就业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名人趣联巧对郑板桥春风放胆相传一年春天,潇洒幽默的郑板桥在江苏兴化水乡游玩。雨过天晴,清风拂柳,百花丛中忽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郑板桥闻声望去,原来是两位农家大嫂在河边一边洗衣一边对对。甲嫂说:“春风呼呼梳杨柳”,乙嫂对:“夜雨偷偷浇禾苗”。郑板桥听后...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一种强调主题的语言,句子的表达主要侧重在意义和功能上。而英语则强调主语的主体性,句子的表达主要侧重在形式和功能上。二者在篇章的衔接方式上有所不同,表现在篇章的省略上尤为明显,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成功之路》2011,(12):4-6
他和施耐庵郑板桥是同乡.他是中国刻画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他是亚洲文学奖新科状元.他是茅盾文学奖新贵.他被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誉为“中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男作家”。初登文坛。折桂鲁迅文学奖1964年.毕飞宇出生于苏北必化乡下。古城兴化,人杰地灵.竹涌现…施耐庵、郑板桥等一批泰斗人物。“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个平原很原始...  相似文献   

9.
<正>在谈到"执政为民"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引用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写的诗句,一次是在视察河北省时;另一次是2015年1月12日上午,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郑板桥在诗中说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寥寥数语,道出了郑板桥时刻惦记百姓疾苦,睡卧不安的心情。板桥为官,与百姓心心相连,为民排忧解难,留下了许多佳话。郑板桥在康熙年间19岁时中秀才,雍正年间40岁中举人,乾隆年间44岁中进士,50岁出任知县,先在河南范县,后调山东潍县。  相似文献   

10.
查《辞海》,[圈套]的解释是使别人上当受骗的计策。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历史中,圈套的花样变化繁多,经久不衰,而且充满各个领域,大到政治、军事斗争.小到日常生活,都可随手举出几个例子来.清朝的一个名为[雅赚]的故事;就是颇让人感叹的一个。乾隆年间,郑板桥的书画名气已经很大,世人争相购买。扬州有一个附庸风雅的盐商,几次重金相求。郑板桥医恶其为人,一直没理他那个茬儿。一天,郑板桥到郊外游玩.在几间草舍前遇到一个谈吐不凡的老者,那老者又是舞剑行吟,又是谈古论今,颇有隐士之风,二人谈得很投机,接着老者又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     
郑板桥吟诗赶盗贼传说清代杰出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带了一条黄狗,一盆兰花回乡隐居。一天夜里,天寒月黑,风大雨密,郑板桥辗转难眠。此时,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他的屋里,郑板桥略一思考,翻身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2003,(6):46
测试说明: 这是一份帮助你理解自己创造力的练习。在下列句子中,如果发现某些句子所描述的情形很适合你,请在题后的方框内选择a;若有些句子仅是在部分时候适合你,则选择b;如果有些句子对你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则选择c。  相似文献   

13.
测试说明 这是一份帮助你了解自己创造力的练习。在下列句子中,如果你发现某些句子所描述的情形很适合你,请在题后的方框内选择a;若有些句子仅是在部分时候很适合你,则选择b;如果有些句子对你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则选择c。 注意:  相似文献   

14.
张晓辉 《活力》2005,(12):154-154
一、衔接的理论意义 衔接是篇章语言学的重要术语之一。1976年Halliday和Hasan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明确指出:“衔接是语篇中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句子内部的不同成分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两个相邻的句子之间,甚至出现在相距较远的两个成分之间。衔接关系不是结构关系,实际上与句子边界没有关系。尽管甸子内部也有衔接,但衔接作用很小;句际衔接则不同,它们使语篇中句子之间产生强烈的语义联系,使一群句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由此可见,衔接是语篇中不同成分之间在语义上联系的现象,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孙德超 《活力》2004,(8):100-100
一、在翻译科技文章时,最难翻译的是长句、难句。所谓长句是指句子长、结构复杂,往往在多句并列或多层主从的同时还包层包孕;所谓难句是指看上去似乎易懂,但用中文表述起来却很难的句子。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轶事》上记载:某年春天,郑板桥欣赏春色美景,陶醉在无边春光之中,触景生情,吟了一首嵌满“春”字的《春词》,词曰:“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  相似文献   

17.
名人轶事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杰出的画家和思想家。“吟诗捉贼”是他回乡隐居时的一件趣事。  相似文献   

18.
杨少春  张红 《活力》2005,(9):126-126
主语残缺是指句子中的陈述对象,也就是句子中所要说的人或事残缺了。除了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一般句子都应有主语。但在出版物中却经常看到主语残缺的句子。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4,(7):48-48
因果关系 放学时,老师宣布:“你们每人说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说不出的不可以回家。” 一个学生说:“老师您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迷人的小姐。” “谢谢。”老师说,“可这里面没有因果关系呀。”  相似文献   

20.
寿联是为他人祝寿、贺寿时而撰写的对联。一般来讲,寿联多是由他人执笔,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却是自己亲自“操刀”,自己为自己贺寿。“怪人”怪举,成为中国文坛一大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